大明王朝1566

第46集完结

主演:陈宝国,黄志忠,王庆祥,倪大红,祝希娟,徐光明,张志坚,郭广平,闫妮,郭东文,郑玉,张子健,王雅捷,王劲松,赵立新,徐敏,谭凯,肖竹,甘雨,刘毓滨,晋松,刘立伟,赵雍,徐成峰,王宇,陈之辉,杨涵斌,王戎,马小宁,胡灵灵,林海韵,三浦研一,穆泓屹,李婧,耿长军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7

 剧照

大明王朝1566 剧照 NO.1大明王朝1566 剧照 NO.2大明王朝1566 剧照 NO.3大明王朝1566 剧照 NO.4大明王朝1566 剧照 NO.5大明王朝1566 剧照 NO.6大明王朝1566 剧照 NO.13大明王朝1566 剧照 NO.14大明王朝1566 剧照 NO.15大明王朝1566 剧照 NO.16大明王朝1566 剧照 NO.17大明王朝1566 剧照 NO.18大明王朝1566 剧照 NO.19大明王朝1566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大明王朝1566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剧讲述的是嘉靖与海瑞的故事。嘉靖三十九年,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奸臣严嵩(倪大红 饰)党羽密布、权倾朝野,清官海瑞(黄志忠 饰)不惧强权,敢于向腐朽封建的皇权发起挑战。皇帝朱厚熜(陈宝国 饰)练道修玄二十载,始终把控着大明朝的军政、经济大权。当时的中国经济发达,市井文化也算繁荣,但社会各阶层矛盾突出,国家大面积实施的土地兼并使千百万农民一夜之间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严嵩的专权引起了地方各级官员的不满,“倒严”之声甚嚣尘上,从上至下、从里到外,从朝廷到地方官府,到处充斥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血雨腥风。忠臣良将与乱臣贼子纷纷登上了当时的历史舞台......孔雀王子粤语兽拳战队激气连者情系拉魂腔我会回来过圣诞(国语版)浴火之恋山炮归来之黑丝女神舌战魔宫战士衣橱里的骷髅命运赌神恶与假面的规则结婚前规则九尾狐姐姐传今晚有妖气之异幻街头刀尖上行走剿匪女侠樊梨花格拉德贝克人质危机正常人第一季犯罪现场调查 维加斯 第三季尽管你不想要锁匠2023贵公子的甜爱秘方白桦林的女巫第二季乌鸦越洋救援第一季烈血海底城重奏勃朗特姐妹鸡同鸭讲黑水仙2020国家形象弥留之国的爱丽丝 第二季阳光姐妹淘日版反击 第八季面具侠抱得美人归佩小姐的奇幻城堡一触即发 第二季空闲的想法灰姑娘药剂师金克森姆也平凡侏罗纪世界3 2022苗苗悲喜交加

 长篇影评

 1 ) 家天下

大明是部移花接木的同人戏,人还是那些人,事则全不是那些事,读过正史的大约会觉得头晕。虽以嘉靖在位最后五年“倒严”一事为主线,于朝中对立两dang的着墨并不最多,韬光养晦十数载在“倒严”中出力最多的徐阶被纳入裕王一派,不过三等配角。严嵩戏份虽重,却好似光杆司令,严世蕃阴恻刻毒流于表象,鼠目寸光一事无成,戏里严嵩屡斥骂儿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又说杀人治人罢人之外最要紧的是会用人,因而一朝政事尚不能缺少自己。但只看本片,可能会很难想象严dang如何能把持朝政二十年。

大明又是部文人戏,举凡文人,在朝为官,在野言政,最关心的无非官生民情,无论是由今及古,还是借古喻今,都不会无中生有空穴来风。虽为架空,排设人物铺陈剧情,都有深意,台词也极多,虽有说教之嫌。几番论战,确实极为精彩。以嘉靖和海瑞为主角,一取权谋之极,一取道德之极,阴阳相生亦相克,中流者毕生致力无非阴阳调和,不能单以善恶二元分之。为官之道,如履开春薄冰,如临九仞深渊,自嘉靖朝以降,内阁诸位首辅,夏言弃市,严嵩抄家,徐阶去职论罪,高拱削籍为民,张居正身死名灭,几无一人得善终。

要评价这部戏,有无数玩味处,这里只说“家天下”三字。古人奉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由父子之理推及君臣,好坏参半。嘉靖喜方术斋醮,服食丹药不信太医,在常人是己事,是家事,身为国君,则是罔顾国本。为逞一己私欲,大兴土木营造道观,亏空国库,玩弄权术戮辱臣下,视作家奴。海瑞事母纯孝,对己对妻未免过苛,敢于犯颜直谏君父,虽是至忠,但于政事全然不知变通,可为道德楷模,却非治国良材。严氏父子以国谋私,以权谋利,将朝堂视作私人之物。片中也写严嵩无奈处甚多,但昔年查抄严家时,籍没金银珠玉服玩珍奇不计其数,集结为册,只以条目列,竟成一奇书,名《天水冰山录》,后人凡考据明中后期器具什物,多有引用其中内容者。此书自清后印量极少,网上也有扫描版,观之如七宝楼台目眩神迷,亦觉贪墨情状触目惊心,又岂可仅以替皇上办差或用人不力搪塞了事。所谓“家天下”,是救国还是误国,只看是天下为公,抑或天下为私。

大明中刻画人物颇多偏狭之处。如嘉靖之拔高,海瑞之过誉,胡宗宪之悲情(要单独给他写一篇),赵贞吉之自私,大体瑕不掩瑜,放在剧里都还称职。编剧特别擅长以曲笔隐笔写事,虽然不能作为正史来看,却得春秋笔法的神韵。剧末将海瑞最有名的上疏安排在嘉靖迁宫一事上,为君为臣为民者,大约都不能不想起那篇著名的诗句吧。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房价肯定还要涨XDD)


补充资料:

1、六必居的牌匾相传为严嵩所题,也有说系讹传的
2、徐阶从来从来没做过太子dang
3、张居正在隆庆初年入阁,嘉靖末还是个国立大学校长
4、倒严那会儿,赵贞吉其实在家赋闲
5、早在嘉靖中期,冯保就已经是司礼监秉笔太监
6、谭纶基本上算个武将
7、以胡椒等实物折俸银,有明一代也是常事


p.s.FYM豆瓣,此dang非彼dang!!!

 2 ) 太极一样的古代政治

这部剧并非写实,但是如果把历史上的人物放在这部剧中,他们的所作所为可能和剧中人物如出一辙。

要了解这部剧,首先想来谈谈君权和臣权。中国古代都是封建君主专制,君权神授,至高无上。可是,皇上不是神,也会累。所以皇上要把自己的权利下放给别人,也就是大臣,而大臣和地方各级豪族势力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朝天子一朝臣不假,但是一朝臣依旧是地方各级豪族势力的人,所以,可以说皇帝换谁都可以,但是大臣依旧是同样的一批人。

1,嘉靖帝。他14岁即位,彼时是臣强君弱。大礼仪之争历时三年,最终以他的全面胜利而告终。嘉靖帝通过这件事确立了自己的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也对御下之道掌握的更加深刻,御下,重在平衡。所以,有了后来的严嵩和徐阶之争,严嵩倒台了又扶持陈洪以牵制百官。

2,严嵩。就像是皇上的白手套一样,皇上不能做一些坏事,因为史书会写,会污了天子的荣耀。于是他就帮皇上做这些事情,对上可以明确知道圣意,对下可以或打压或安抚以成事,这样的人皇上怎么会不愿意用呢,至于百姓的死活,何人在乎,无人在乎。可是一个利益团体膨胀到一定程度,也就不受开创者掌握了。层层盘剥,贪的太多了,终惹来杀身之祸。

3,徐阶。清流的代表人物,他不想成为严嵩,但是他也不敢和皇上对着来,于是,他就属于典型的踢皮球似的人物,皇上的旨意要明确下达才会去执行,也会尽力去执行,但是效果怎么样无法保证。

4,太监。太监集团依附于皇上存在,皇上在时,威风凛凛,大小官员见到都要礼让三分。皇上不在了,就一下子失去了权力的来源,所以太监只对皇上一个人负责。太监可以没文化,可以贪婪,可是他们对皇上也是最忠诚的。

5,海瑞。我一度以为政治就是所有人都在自己的立场上做出了最符合自己利益的行为,然后多方协商,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也是人吃人的游戏。但是海瑞和那些人不一样。知世故而不世故,道理他都明白,可是别人不敢直言,这吃人的世道都是由于皇权的神圣性,他敢说。进京的时候自备一口棺材,置生死于度外。这个世界需要海瑞这样的人,有了他们,我才能感受到一丝丝温度。

最后,感慨一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吧。

 3 ) 上行下效,腐败之根本

花了这么长时间终于看完。海瑞刚直,相比较而言嘉靖的性格更加具有特色。他不关心百姓,求仙问道,他放任严嵩父子欺压百姓,是谓昏庸。可是他二十年不上朝却能把持朝政,却是有本事。他统治之下民不聊生,但是却能够在海瑞冒死箴言后自我反思,去世之前为儿子安排好以后的统治。他所说的黄河之水与长江之水,仔细想来其实有一定道理。 这部剧的神奇之处在于,里面的人都是有血有肉的形象,如沈一石,临死之前还能为芸娘安排好以后的路。 这世上 有人为了一己之私祸国殃民有人却以蝼蚁之躯舍身赴死所谓功在千秋利在万代不过是以在位者利益所考虑以苍生而言是千古罪人啊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以什么眼光去看待别人,有人在意的是官场职位 便以为所有人都是如此 便不相信别人会为了黎民百姓鞠躬尽瘁 真的挺可笑的 齐大柱在沙场浴血奋战 明明抗倭有功 却遭诬陷通倭 皇帝明明知道他冤枉却放任严党 想起了那句 在战场上没有被敌人杀害却转身死在了自己人手里 所幸他没有死 皇上赦免了他 但是原因却是求神问道!可笑可悲可叹!不知该庆幸还是该指责。 总之,引人深思地方太多,看历史其实不过是以史为镜,明今日之事。所谓上行下效,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最后,给所有演员亮灯!!台词太棒了!演技太赞了!!张黎导演果然名不虚传!!

 4 ) 一群大叔一台戏

观《大明王朝1566》 距离上回看全的电视剧(胡子版《西游记》)至少已经过去了一年有余,在这一年多中,我知道电视上的热剧已经播了一茬又一茬,事实上,我真的还都没怎么看,一则时间有限,二则真心不喜现在的标配整容脸,就连《甄嬛》,也只看了一集就溜走了。没办法,我好像对女人太多的戏(除了《红楼》)没有很大的兴趣,而加上又是一群辫子飞来飞去,除了孙俪,其余无不使我有十分脸盲的感觉,所以,诚然兴趣很低,可以忽略不计。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翻翻老剧,翻出了被自己忽略了很久的《大明王朝1566》。 现在锱铢积累,看掉了。史实什么就不追究了。说实话,完全符合24史的电视剧我还真没有看到过。我的吐槽点主要在官服设计上。比之上上周我在大都会看的一幅明朝《杏林雅集》,上面的大学士如何肃穆端然,衣帽如何方正简约,就觉得此片的官服还是流俗了一点。弄得还是更接近辫子的地气。 但是,便服头饰,物什摆设,甚是精美。取景找的也是明式风格的居所,除了不幸地板还是因为翻修原因是水泥地外,但看窗,瓦,都有明式的温婉精美。这自然是除了情节和演员外,吸引我看掉的重要原因。 情节上,以“倒严”为主线。贯穿始终的其实无过如何为官为臣。当然看后心情还是很沉重的,因为觉得其实今天的官场也没什么本质的两样。民生当然是要好些了。毕竟现在信息传播迅疾,有些事要一手遮天,瞒上欺下,难度太大至不可为之。但,所谓贪墨,所谓上意,所谓权衡,并非消失。为人为官,夹缝生存终居大流,逢迎拍马者总是多数,刚正清廉者依然屈指可数。 既然是大众化的电视剧,就不做长篇累牍的陈词滥调了,直接谈些对几个人物形象兼演员演绎的看法。 1 海瑞 对于清官的渴望,自古及今,依然如是。哀乎?无容置疑,本剧第一主角其实,当然是海瑞。虽然出场直到第五集,但之前的各种铺垫,都是为了刚峰兄的浪漫主义登场啊~~ 欣喜当然在于,这里的海瑞比历史上的那个怪诞之人有意思的多。 演员很本色。瘦的很实在。—— 诚然,演海瑞要是不够瘦,那就首先让人不可信。黄志忠年纪还很轻,但是却把中老年人的沧桑给演出来了。很不错。我本来是对海瑞完全不感冒的,但这个海瑞,刚直但不迂腐,清廉而不自高,居然还懂得体贴老婆(好吧,这个我们就还是不要管那个对老婆苛刻的要死的历史本尊吧),气场强大足以震慑人心(尤喜初任淳安县令面对郑徐二人的那段),虽然依然是一根筋的人,但并非不懂人情世故。反给人一种自然的坦荡情怀。因为坦荡,所以两袖清风,所以不惧死生,所以为民请命。 说白了,就是他其实什么都懂,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总之,这个海瑞,是很理想化的一个人。一个美化了的形象。 有时,我还是情愿看到故事里的人。 2 王用汲 把润莲兄直接提到第二位,不得不说有些私心。因为这本来只是一个小配角,而且存在的本义是为了反衬海瑞筒子的。 但个人很喜欢这个人物的形象。虽然出场不多,但是丰神朗朗,很得我意。 郑玉大叔演的很好。以至于我又有要HC的嫌疑~~~~~ o(╯□╰)o。 我之爱润莲有那么几点: 1. 温雅 —— 出场即便穿了过于灿烂的官服,但举手投足之间,温文尔雅。与刚峰的凌厉正好形成互补。而穿直裰拿个湖扇的样子,真是可以入文人画了。 2. 正直 —— 润莲从没有逼人的言语,但到了原则问题上,则毫不含糊。亦是可以舍生取义的真君子。无论是与刚峰的初相遇,共审案,还是到后来京师再遇,为友直言不惜丢掉身家性命。(命是没丢,不过挨了80棍子居然还能在诏狱里吃得下饭,即使只是走过场一下,恐怕至少也要将息一阵不是?这个,您老的身板也真够结实……)皆自正直之心。 3.真诚 —— 懂得世故但不老成狡猾,反而有一种自然的化世故为真诚的胸怀。 4.关怀 ——除却为民父母之外,剧中不遗余力叙述的是老王对海瑞的关怀。一直觉得,能对朋友慷慨解囊急人所急忧人所忧的人,心中的天地是很宽阔的。……非常的喜欢二人相处时流露的深厚友情。这样的友情,基于平等的地位和彼此的欣赏与理解,承受的,是共同进退,不惧丢官身死的结局,末了,是可以托付妻儿的担待与凝重。至此 —— 我想,这应该就是士大夫交情的最高境界了吧。 两位演员演对手戏的时候,也是有够投入的。郑玉大叔看着眼熟,再一想,原来是在《金蚕丝雨》里演了个大反角。演技了得,竟无一丝当年的奸邪之气。虽说我一开始十分担心海瑞要做孤臣去了,估计那个王用汲未必顶事,但是等到润莲一出场,起身一拱手,一个温暖微笑,我就知道,刚峰不会孤独了。虽然知道这个人物十分虚构,但是,只能说一句:假如是真的,多好啊! 唉,自古英雄多寂寞。

(这篇评论貌似一直都还有人会阅览,自六年前得观此剧之后,我已经很久无法再看国产电视剧了。大明在我心里已经成为了某种巅峰。轻易难以再被越过。

说起来,因为这篇影评,饰演王用汲的郑玉先生在新浪微博上私信我表示感谢。我也算是在人生头一回,对一位优秀的老演员有了直接的接触和认识。这份额外的欢喜,在我,当然也是写影评时不曾预料的。在此补记一笔。2018.3)

3. 胡宗宪,马宁远 演员王大叔我过去不大喜欢,老演个义正言辞的市长共产党干部什么的。但是这个胡宗宪却很不错。 我心目中的历史本尊应该是个老狐狸,老色鬼,老人精,但心还是好的正的。本剧的胡宗宪,却很国士无双。 是个绝对的为国为民之人,为了国家大计,不惜得罪上司,宁可自己受苦受非议,也要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好了,这样的人怎么能让人不喜欢呢? 不过我觉得太好了,太悲剧的英雄了,所以反而有点不觉得如何。 而且老拖了个病体在那边呕心沥血的样子,嗯…… 诸葛附体?!好吧,我还是喜欢健康的精力充沛的国家干部。。。 最喜欢的一段还是处死马宁远一段。在中国玩政治的要多少个心思才能装下这层层罗网?而依然能破茧而出? 据说把胡宗宪改的这么好,有拍马之嫌。不过我觉得被拍马者假如看了这个剧,一定要自拍2耳光。因为,事实往往是冲不破罗网,而心已老,人已倦。且事也没办好。 这里还想说说马宁远的演员,叫什么不清楚,就出来酱油了1,2集,但是却使人印象深刻。最后赴死时从内屋中走出,甩着袖子大步流星释然慷慨的样子,真令人心痛啊。 大概是我在全局中觉得最心痛的时刻了。 4. 严嵩, 严世蕃 倪大红大叔演了新的《三国》司马懿,我看到一则评论说他“状若中风”。现在看这个严嵩,也是状若中风的模样。笑。 首先,演技了得,把82岁的老人的表面的老迈昏聩,演的太逼真了。走路的姿势,说话的语气…… 一身是戏。 其次,这里的严嵩形象,仿佛很智慧,很高瞻,很有人情味,很心如明镜,很能享受生活…… 总之,这个严嵩不讨厌。看这个严嵩,我完全想象不出他曾经如此残忍的杀害了无数忠良。 估计是人都会想,都是严世蕃这个败家子给害的。其实老头子没有那么恶劣。 最后,老头子其实很恶劣。在严嵩昏聩的表象之下,一直都有一双忽然可以警醒的眼睛。这一双眼睛蕴藏了无数的官场哲学下残酷的杀机与心机。 这个倒和司马懿有那么一点点异曲同工之妙。只是一点点。 总之,严嵩虽然仿佛每时每刻都会中风,但其实人家筋骨好的很呐,最终活的令自己痛恨的长。。。 严世蕃的电视形象完全是个二货。二得惊天动地。演员也算是把这个二货演绝了。基本存在的意义就是反衬自己的狐狸老爹和展现严党的愚蠢腐败无耻等等等的一系列负面用词。 但必须肯定,这个演员其实面貌是很周正的。红披风穿在身上,很挺拔。甚至挺拔得超过了叔大。 5. 嘉靖 嘉靖这回还真是被编剧弄得精分到家了。我只能说,谁演这个精分的嘉靖都比不上陈宝国。 包裹从懦弱的唐高宗一路演到精分的嘉靖帝,唉,多少悠悠岁月。。。包裹是真的有演技的人。说句实在话,比明叔演技好。 嘉靖本人,我觉得算是一个极品。万历隔代遗传,到底也遗传了嘉靖的基因。 但这个电视剧里的嘉靖,就很不一样。聪明,神经质,偶尔耍脾气,挥霍而不自知,搞迷信同时紧紧的攥住实在的皇权,做法时常无情但心地还是善良的……于是,造成了最后的最后,好像是无心犯错而不顾民生,有心补救却无力回天的样子。 于是本剧结局里嘉靖的表现使我感觉特别假。这是本剧最失败的地方。到底还是主子圣明了!囧。。。 但是念在道袍很飘逸,我就不多说什么了。 6. 张居正 虽然叔大的戏份不多。但我很喜欢这个演员的声音。不知是不是本人。温和,沉着,儒雅,又有种坚定的力量。 演员也很周正。身材倾长,胡子也符合历史。和李妃的擦边球对手戏,使人不由起了八卦之心。搂抱着小万历在怀里的场景,很温馨…… 比起毛躁的高拱,过于宽厚的徐阶,这里的太岳显然已经具备了未来首辅的胸襟,远见,实干,抱负和一颗真正的良心。相比之下,那个唐老伯那个是什么玩意儿! 我要看这样的《万历首辅张居正》!!! 重复一千遍。 7. 吕方,陈洪,黄锦,杨金水,冯保 这几位太监都很到位。无论是演员形象本身,还是演技的发挥。 吕方的忠心宽厚,陈洪的阴险机变,黄锦的善良温情,杨金水的多面(实在是最最难以捉摸难以总结的一个经典太监形象啊~~),冯保的忍辱聪敏…… 可以写上几页书了。但是最近比较语塞,等有空了再补充一点感想吧。 8. 李时珍 李时珍的作用和王用汲差不多,但是表现就只能说中规中矩,没什么不好,也没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张子健因着李元芳算是半红了一阵。其实我认识他早在《甘十九妹》了。那时候还是个少年郎,这么多年过去,倒也不见老,也算是一个奇迹了。 基本上,李时珍发挥着武侠剧中神医的角色。他只要一出现,我就知道人有救了。海瑞赈灾后病倒那段,我的眼睛基本就停留在润莲身上,觉得李时珍的存在感太弱了,尽管这段他是戏份更多一点的。总觉得张子健演戏是不温不火的,总是少了点忘我的投入感。眼神比较木,演李元芳这样的角色,作为晚辈对长辈的关切,还称职,但表现同辈的友情,就寡淡了一些。 好吧,也许我口味比较重,或者是郑玉大叔的眼睛太有情了。。。。。 9. 裕王一家 裕王郭广平,古装扮相很清秀的一个大叔(现代装完全比不上古装,胡子修饰脸型的作用还是很大的!),看到他晕倒那段,忽然觉得可以去演六叔。但是,看着看着,又觉得温柔有余,内刚不足了。裕王在这里的表现还是很到位的,仁慈,宽厚,虽有优柔,不乏抱负和理想,且和李妃的对手戏,不多不少,正正好好。 闫妮的李妃,很好。这个女人演技也了得。假如李妃确是如此,那就难怪会受宠。陈洪来弄走冯保时,那段戏张弛有度,不过叔大一出来,她就泣走,这个……也太暧昧了吧~~~~ 小万历的娃娃很口耐,浓重的北京童声,耳朵大,面貌饱满,真有帝王之相呵。真实的万历1米64,嗯……我还是不要去追究历史比较好。嗯,做妈后对正太的热爱与日增加。。。 10. 沈一石 赵立新饰,我最近看到的是他在《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演男主(谁叫我是孙道临的影迷呢,所以就怀着爱屋及乌的心情去看了),于是先看现代装后看古装,觉得还是更喜欢现代装。大叔据说是个才子。沈一石这个人物,颇有胡雪岩之风,但,风度心机又甚多矣。 沈代表了中国至今为止的官商结合问题。唯一和古代不同的是,现在有办法把米转移到国外去了。 研究古代经济的人会对此有很多感慨。这个也可以写一篇小论文。题目是《论明朝成熟市民经济的缺失》。 11. 高翰文,芸娘 高翰文的演员很文气,文气里透着清高,疏离,还有一点点的迂。高翰文一出场,我就知道他属于清流派,肯定是个正直的人。 果然,一切如所预料。和海瑞初遇,那块玉佩的妙用,说明了他并非一个百无一用之书生,对于人情世故,早也沉浮其中。只是比起那些卑鄙的没有底线的小人,到底算计不足。 喜欢高翰文,一直到他接受了芸娘才开始。芸娘的形象是个可人儿。只是演员偶尔间会让我想起芙蓉。 高翰文最后和芸娘又成了皇商,福兮祸兮?只有天知了。高翰文毕竟无法放弃他心目中,自幼便根植的仕途理念啊! 其实,最好的结局,我想,应该是学范蠡。 12. 郑泌昌,何茂才 作为本剧的绝对反角,二位演员大叔的表演各有千秋,时而令人厌恶痛恨的牙痒,时而又令人感到树倒猢狲散的凄凉。 很到位。 演郑泌昌的这位大叔,好深的酒窝啊,要不是演个奸人,很萌的说。(酒窝啊酒窝~~~)特别是喝茶吃点心的时候,可爱的简直让我要忘掉这是个坏蛋了。声音不知是否本人,建议配译制片里的诙谐角色。 何茂才的这位,就是一个十足的恶霸了。虽说我一看到他就知道他肯定没好下场,但是其实,又有多少个何茂才能被正法啊。 13. 朱七 七爷威武。 杨光华很男人。面貌不算好看,但是个纯爷们。纯粹的男人的魅力。—— 健壮,忠诚,坚韧,重义,同时,有良心。 那一掌把严世蕃的轿子拍散了,真爽啊。 锦衣卫要真是这样的人,估计也没那么多臭名了。事实上,锦衣卫有什么好鸟?搞恐怖主义的一群坏蛋们!哼~~ 又是美化了国家特务人员。 14. 徐阶,高拱 两位老戏骨了。尤其是高拱,从《武则天》的长孙无忌,到《贞观长歌》的房玄龄刘毓滨大叔,不知道演了多少股肱老臣了。算是老臣专业户了。 这里,徐阶还是很厚道的。有这么位老臣谋国,至少不会出大乱子。高拱就叫嚣多了些,不过他的敢于说话,我还是很欣赏的。和叔大的不合拍,也能隐隐见出端倪。 就是年纪真的,太大了…… 15. 赵贞吉 看了半日,眼熟了半日,才猛然大悟,这竟然是《雍正王朝》的废太子!果然人老眼神不济了。 《雍正王朝》是少数看了两遍的电视剧。对里面的人物风貌,太熟记于心了。以至于看不下去后来任何一版的关于这段时期的电视剧,因为诸如王绘春的八爷,焦晃的康熙,都算是我心目中的经典了。 胤礽当然也是一个经典形象了。徐敏大叔,多年不见,演技更加精进了。 赵贞吉不是个可爱的人,虽然也有行事的原则,但功名心大过社稷心,于是就没有一种浩然正气,使人钦服。最后在陈洪面前不肯为润莲说句公道话,被众人冷落鄙视了,落寞独坐…… 忽然又有了废太子的影子。 16. 谭纶 王宇饰。虽说出场早得很,不过就像一锅清汤水,没什么特别的滋味。谭纶这样的形象,本来也就是一个比较清汤水的角色。所以假如能演出这锅清汤底下的波澜壮阔,就是上乘了。 可惜没有。 演员面貌也是很端正的,白净清秀。倒是更适合演腹黑。发挥么,基本上符合了导演要求。就是,眼睛里还是少点了东西。照理说和老胡的对手戏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没有让人感到很多的知交之情。 趁着年轻,多多练练眼神吧。(不是说要学章老师的孙悟空啊) 17. 齐大柱和老婆 看看我这遗忘劳动人民的德行。居然把大柱兄弟放到了这么后面。 作为小民百姓的绝对主角,大柱是个比较脸谱化的人。一般么,我们都知道的,人民都是善良滴,勇敢滴,勤劳滴,爱国滴,懂事滴……所以大柱就是这样的。所以无功无过。 晋松的身材很棒,和七爷啪的一起一脱衣服那一瞬,嗯,真是令我要喷鼻血啊。 演大柱老婆的演员也不错,这样的长相,正好就是有三分姿色的女子。 我真是恨死现在的千篇一律的锥子脸了!!!重复一万遍。 18. 还有很多的其他 还有很多其他的小角色,出场不多,却很生动。譬如那个田县丞。譬如戚继光。譬如海瑞妻子老母和女儿。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看到最后一集,忽然很意犹未尽,明史读得使人流泪。因为无奈。 看完片子又翻出《万历十五年》看了几页,一下子看不下去了。回到卧室,看着包子安睡的小脸,想,还好,我们都在今天活着。 文化悲观主义者会觉得今不如昔,我虽也有微词于今日种种不良现象,但,依然相信,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 写毕于2012.12.10

-----------------------------------------

 5 ) 所谓度

过年那会儿大秦帝国之崛起在热播,鄙人秉着有头有尾的态度,先把第一部裂变看完了看完真是觉得这类的拍的很好又把第二部给看了,本想接着把第三部也给看了,但有些审美疲劳,看了几集就没看了,又听说这部剧多么神,正巧优酷又重播,所以看了,结果就是因为崛起才看的这部,结果崛起没看。

说回这部剧。整剧的格局很大,塑造了很多生动的人物,也很成功,比如,沈一石,杨金水,严嵩,海瑞,嘉靖帝,吕芳,等等。

这里想说说度这个问题。嘉靖帝治国也沿袭了他所信的道,太极为阴阳调和,他也任忠奸共用。最后他和海瑞说的长江黄河,一清一浊都是水都有用,泛滥了就要治理,可以看出他的理念,站在他的角度,这是有道理的,他是想要最高的权力,最多的财富,却也不想付出,劳心劳力,耽误他的长生之业,于是变利用两方势力为他服务,同时让两方势力互相争斗,所以他之前对严党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他想要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下,但实际却已是脱缰野马,贪墨的比进贡的还要多。所以说这个度很难把握。

海瑞这个人物,剧里就很绝对化,刚直不阿,在他那里就没有度这个概念,非黑即白。所以他直言进谏,但在中国那个官场环境下,不懂圆润也是不行,所以他也是失败了。所以说这个度又是需要的。

度,真是门学问。

 6 ) 好剧不一定受欢迎

这部剧在当时播出收视不佳,既有观众观剧习惯的锅,也有历史剧本身严肃不好戏说的原因。

在我看来,大明里处处打机锋的台词,首先就推走了一部分观众。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不同,很难让不怎么热爱历史故事的人有共鸣。所以同样是逼格剧,人义因为立足现实,老百姓感同身受,大明立足历史,多数人一脸懵逼。不是好剧老百姓不想欣赏,而是因为种种的爱好、习惯而很难懂。即便是借古喻今,也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才能看得明白。

这剧是一个比较硬的戏,父权社会的恩威并重让人喘不过气来。女性角色的点墨很少,感情戏也很少。少了一点家长里短的烟火气,很难吸引全年龄层的观众。

这样的电视剧如果放在今天,让运作公司炒一下,可能水花会大一点。但是题材很难找到梗,估计运作起来也很麻烦。

明粉推崇这部剧,不是因为剧情细节多么贴合历史,而是电视剧在表现明朝官、宦、商、民的精神风貌上有一个比较好的诠释。现在吹历史正剧的那些电视剧我都不想吐槽了,哪一点都做不好,就会吹比。所以无论这部剧的影响大不大,我都要给它打满分。

 短评

二刷了。很多人说《人民的名义》是中国版的《纸牌屋》,这是高看《人民的名义》了。 而如果说《大明王朝1566》才是中国版的《纸牌屋》,这是高看《纸牌屋》了。

6分钟前
  • 南极蓝湖
  • 力荐

它带我的是惊奇和惊喜!真想不到,如此完美,厚重,华丽,特立独行!

8分钟前
  • 墨墨
  • 力荐

你绝对想象不到这么牛逼的制作精良的历史正剧是湖南台拍的!

9分钟前
  • Colin Mahler
  • 力荐

花时间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才发现原来1566并不是指改稻为桑那一年,而是嘉靖帝崩那一年。嘉靖说“不因水浊而偏废,不因水清而偏用”,这话说出来,就知道搞政治的人全部都是恐怖分子,人只要站在这种地界里,就是手足无措、动弹不得,所以海瑞要“无党无派,弃国弃家”才能拿到发声权利。

13分钟前
  • 煮蓝
  • 力荐

看完这个,感觉《权利的游戏》只能改名叫《权利的斗殴》了。

16分钟前
  • May
  • 力荐

早就看过,比琅琊榜不知道高到哪去了。

18分钟前
  • 进击的蘑菇
  • 力荐

最近只想看说中文的片子找来找去,找了在抽屉里放了很久的大明王朝期待有三:1说中文,有中国韵2有官场,有政治3调子扎实,真实一看就不可收拾,一直看到凌晨出乎想象的好,欲罢不能几个演员很到位,陈宝国自然不用说,太监们的表现让人信服,织造局的杨公公,有个性,又有应该有的味道,很厉害织造局的沈商人,也演出了真实感。很厉害就是海瑞在拼戏中,有点欠火候。如果一味强调人物的单一方面的个性,反而显得并不丰满但是官场的玄机,和古人的生活节奏已经呼之欲出了。一口气,连歇都歇

22分钟前
  • --->D<---
  • 推荐

国剧良心之神作,还有一堆堆的美大叔飙戏~~看了就放不下了啊!以至于很多年以后依然会想念

26分钟前
  • 兮称
  • 力荐

杀意写在脸上,宽恕放在心里,最后全靠天意,这太中国了

30分钟前
  • 人道主义之母
  • 力荐

与《康熙》为了一个时期,一个固定的人相比,《大明》的眼界更开阔,所以从上至下每个阶梯都看个干净透彻,所见所闻更真实更深邃。

34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力荐

文官袍服上织的是禽,武官袍服上绣的是兽。穿上这身袍服,你我哪个不是衣冠禽兽。刘和平写的台词,一个字都改不了

36分钟前
  • 狼顾鹿鸣
  • 力荐

尽管历史不会是简单的重复,但在历史中不断反复的人性本质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40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中国电视剧不行,缺的并不是好演员,缺的是好编剧和导演。

45分钟前
  • 白小茉
  • 力荐

同样是写腐败,《人民的名义》就像手术刀,只是剜下恶性肿瘤,摊开给大家看,这已经是近几年来文以载道的大进步了。但刘和平的《大明王朝1566》则将腐败的制度性肌理,即封建皇权的原罪精致的呈现出来,这更为难得,因此其立意就高出《人民》不少段位……

46分钟前
  • 半杯水
  • 力荐

能拍到这般水准确实也可堪称经典文人历史戏

48分钟前
  • 沐风庄主
  • 推荐

陈宝国真的演活了嘉靖,看完觉得《人民的名义》实在太浅!

52分钟前
  • 穆菀
  • 推荐

张黎的『走向共和」与「大明王朝」奠定了他国产电视剧第一导的位置。

57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海瑞这艺术形象放在天涯情感区就一妥妥的渣男

1小时前
  • 皆空
  • 推荐

属下揣摩官长,内阁揣摩皇上,太监揣摩主子,东宫揣摩父皇,君上揣摩臣下,师父揣摩子弟,官僚揣摩宫闱,地方揣摩中央,严党揣摩清流,清流揣摩严党。就像一幅太极,彼此牵涉,彼此牵制,彼此牵动,无一人为自由,无一事可清爽。书生为意气所激发而奋,即沦为问路之投石,杀人之刀枪。世相本是无奈。

1小时前
  • 野马
  • 力荐

中国拍了这么多历史剧《雍正王朝》《唐明皇》《武则天》《汉武帝》.....我觉得没有一部能比得上《大明王朝1566》。陈宝国扮演的不是嘉靖一人,而是隐喻了中国历史的千百帝王鬼影。中国这么多历史剧里,只有它根绝了权力的意淫,也许正因此,这部电视剧被观众忽略了。

1小时前
  • 醋溜食人鱼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