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之下

HD中字

主演:塔娜,吉日木图,艾丽娅,涂们,哈斯其其格,契那日图,伊力奇,格日乐纳森,恒哈图乐队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其它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白云之下 剧照 NO.1白云之下 剧照 NO.2白云之下 剧照 NO.3白云之下 剧照 NO.4白云之下 剧照 NO.5白云之下 剧照 NO.6白云之下 剧照 NO.13白云之下 剧照 NO.14白云之下 剧照 NO.15白云之下 剧照 NO.16白云之下 剧照 NO.17白云之下 剧照 NO.18白云之下 剧照 NO.19白云之下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草原,逐渐变成一个符号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乡。。。。。。

喜欢这首歌的人,多半已经离开家乡。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美丽的草原渐渐失去了原有的魅力,美丽的景色比不上绚烂多姿的世界,当草原上的人被涌入的信息所淹没时,迷失便成了一个必然,蓝蓝的天,漂浮的云,绵延的草,蜿蜒的河,不再是唯一的世界。悠扬的歌声变成艺术,草原变成方格,骏马变成摩托,牧民的心也会随风而起。

现在的草原,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代表地域、环境、牛羊、放牧、蓝天、旅游、、、虽然很多的人依旧向往草原,但只是如游览游乐场一样的心态:那是个美丽而且有趣的地方,我要去体验一下。至于真实的草原生活,曾经草原人的态度、想法、梦想、人生,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慢慢失去。四顾之下必有围栏、一条条尘土飞扬的车辙代替了牛羊的脚印。曾经每一个清晨都可以平静的醒来,平静的制作饭食,平静的放牧牛羊、平静的看着太阳落山的牧人已经失去,留下坚守的只有回忆。

没有人能阻挡历史的车轮,伴随着时代的前进,很多美好的东西会消逝,我们并非万股不前,只是想保留这份美好,让萨如拉可以心如草原般美丽。

(图片来自电影截图)

 2 ) 草原生活

生活在草原的蒙古人,他们的家乡风景优美,是今天的城市居民花钱才能去的地方。《白云之下》从一户牧民夫妻切入,向我们展示了草原人民在时代变迁下的生活追求。在影片中着重展现了内蒙古草原人民的日常生活。辽阔的大草原上,奔腾的骏马和绵延的羊群,仿佛一个梦境一般就这样出现在眼前。牧民们聚会烤肉,套马的汉子在一旁愉快的和马群玩乐,呼麦声声,低沉的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人的喜怒哀乐。这一切,对城市中的我们来说,都是那样的新鲜、神奇,会让我们产生无数的向往。去留之间,在生活的取舍之间,留给我们的是每一个普通人都要面临的思考。

 3 ) 既好看又有品味,可以满足你对好电影的所有期待

经过长达半年时间的等待,电影院终于复工了,虽然新片不多,还有上座率的限制,毕竟可以重新走进影院,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更开心的是,在上映的第一拔电影里面,有一部值得静下心来认真刷上几遍的国产好片,它就是由王瑞执导,吉日木图、塔娜主演,影帝涂们和影后艾丽娅助阵,去年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斩获最佳艺术贡献奖的《白云之下》,好看又有品味,可以满足大家对好电影的所有期待。

首先必须说明,这不是一部常规意义上好看的电影,假如你想看那些激烈的打斗,华丽的颜值和肤浅的浪漫,那么直接可以绕路了,《白云之下》具有独特的视觉美学,一望无际的风吹草低,游动的羊群和骏马,质朴无华的牧民日出而牧,日落而息,完全过滤掉了都市的喧嚣和浮华,甚至连一丁点多余的色彩和噪音都没有。

白云之下,美景之上,一对草原夫妇登场了,丈夫朝克图厌倦草原人生,总是偷偷的离家出走,妻子萨如拉总是追在后边找丈夫,为此陷入苦恼,围绕这样的家庭矛盾,景片深入探讨了在都市化和信息化的冲击下,人们在故土与远方,传统与现代之间左右徘徊,有心改变又无所适从的微妙处境。

从第一幅画面开始,就让观者有了已经置身于草原的身临其境感,除了影像带来的冲击,更多是一连串来自原生态的生活场景的真实还原,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情,汉子们放下酒碗玩起套马的彪悍,喝着喝着打起架来出了派出所又抱在一起的真性情,还有草原夫妇在夕阳下嬉戏拥吻的真情流露,莫不让人感受到人际之间久违的真实。

当然,还有受到章子怡强烈称赞的“我特别喜欢两个人视频通话的部分”,这场戏经过两位演员高度生活化的表演,通过已经被用滥的视频聊天,提炼出夫妻之间简单却又饱满的对话,女演员发自内心的笑声,形成了强大的感染力。

看着这些情景,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油然而生的活力,恨不得立刻买张机票飞去草原,感受这天苍苍野茫茫的美景,人与人之间最单纯的交流,可是,影片却没有一味的营造美景,而是画风一转,朝克图终于还是又走了,走时是盛夏的晚风,回来是草原上已经披上了纯白的雪色。

这就是人生,夏去秋来,冬去春回,不可能一成不变。一个要自由和远方,一个要厮守和家园,朝克图和萨如拉的问题,不单单是一对夫妻的问题,整个呼伦贝尔上所有的牧民之家,都在遥望着热火朝天的都市,一边在试着迈出脚步与现代接轨,一边又故土难离,无法割舍内心对草原的眷恋,甚至所有生活在都市或城镇、乡村的人们也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唱了好几十年,精彩后面依然是无奈,怎样选择,依然是一个问题。

就像钱钟书在《围城》里写的那样,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有些人喜欢城市的繁华,有些人热爱草原的辽阔,行动上的进来和出去很容易,抬抬脚就能做到,搭个车转眼间就能越过千山万水,但是心里的目标不一致,就会造成人生的困惑。

通过《白云之下》,王瑞导演解读了当代人的困惑,也展现了自身的艺术功底,既有大银幕的凝练与大气,也散发着生活的芬芳,人情世故,娓娓道来,写实主义的魅力尽显无疑,王瑞曾经是中国影坛的中流砥柱,执导过《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冬日细雨》等佳作,近年凭《有你才幸福》等生活剧深得观众的喜爱,在这个在艰难中起步的后疫情时代,老导演卷土重来,用这部十年磨一剑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中国电影复苏的脚步已经在奋马扬鞭。

 4 ) 白云之下即故乡

《白云之下》是一部让人瞬生伤感又蕴藏无限美好的影片,干净且纯粹,充满时代印记与人文精神。呼伦贝尔的美,在镜头中静静流淌,不经意间,画面里也会出现矿坑,出现网围栏,出现现代工业文明对草原的吞噬,但这些历史进程中的瑕疵,都被不动声色地融进了贯穿影片始末的大爱之中。

从丈夫朝克图用妻子萨茹拉养肥了的一群羊,换一辆汽车离开草原,妻子找不到丈夫开始,到朝克图回到草原而萨茹拉已经进城,丈夫找不到妻子结束。影片讲述了草原上的一对普通小夫妻,他们 “因爱而妥协”的故事。没有离奇的情节,没有关于对错的评判,只有对风景与自然近乎于泛神论式的敬畏,只有男女之间,朋友之间,蒙古人与草原之间那种无穷无尽的爱。

萨茹拉是个勤劳的女人,她和很多蒙古族妇女一样,用自己的身体支撑一片草场。而她的丈夫朝克图却有一颗“想走”的心,总想到外面去看看。丈夫离开后,萨茹拉的等待是平静的,她修羊圈,挤牛奶,喂马。相对于这种平静,是她与丈夫朝克图在一起时那种即热气腾腾又提心吊胆的日子。她怕丈夫的手机铃声,她怕丈夫身上的汽油味,即使睡着了,她的手也是死死攥着朝克图的手,她怕一觉醒来,朝克图又不知去向。

朝克图第一次离家归来,尽管赶回来的羊群比他赶走时的羊群小很多,羊也很瘦弱,但萨茹拉的内心是喜悦的,她看着朝克图嗔怒地说“多肥的一群羊”,语气中没有怨。萨茹拉对朝克图的爱没有更多的语言表达,但我们能在她看朝克图套马时的眼神里和她独自一人的寂寥中感觉到。她怕分离,又从不对朝克图说 “你别走”,即使对着手机微信,也只是说“朝克图,那场风雪里,我就是靠着你说的那句再也不走了才活下来的”。这就是蒙古女人,她们对男人的爱,是包容,是理解,甚至是放纵。

朝克图是个对外面世界充满好奇的男人,是“征服世界”和“精神游牧”的另一种表现方式。他对汽车,对天上,对未知的一切都感兴趣。他给家里安装wifi,他把手机放在信号好的地方,他想得到更多外面的消息。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对妻子却充满了依赖和迷恋。

一场暴风雪摧毁了朝克图的“汽车梦”,也造成了萨茹拉的流产。风雪中他拖着萨茹拉艰难前行,面对困境,朝克图只想留在家里,那颗想走的心,是跟着春天的草原和萨茹拉渐渐强壮的身体一起复苏的。他像一个贪玩的孩子,玩累了才会回来。影片中,他始终在试图摆脱人生的困惑和迷茫,也始终背负着来自观众的道德审判。而萨茹拉经历了流产和再孕,经历了丈夫的归来和再次离开,她选择改变。

乍看这部影片时,感觉影片的镜头语言以及服装,化妆,道具都过于简单,我不知道导演要用这些“真实”“缓慢”“凝重”来表达什么,这样的节奏让我感觉有些呼吸不畅。我需要迅速进入影片的精神内核,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我问过编剧陈枰:这种憋闷的感觉是不是因为影片进入得太慢?她说:不是节奏问题,你的这种感觉,是源于影片的男女主人公的交往方式和最后的结局跟你预期不一样。是源于电影《白云之下》的表达方式和你以往的观影习惯发生了冲突。

随着人物性格在四季更替中被渐渐深化,我的眼球被牢牢抓住。这时的四季不是镜头时间,也不是叙事本身的时间,而是凌驾于时间之上极具文化渗透的时间。我最初观影的憋闷,来源于自己忽略了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人们,他们的草原之心在这片时代更替的草原之上发生的变化。来源于我在观影过程中,用卑微的理性去勾勒影片中巨大的,关于时代变迁的思考。

歌厅里,朝克图唱着《呼伦贝尔大草原》,看着父辈的草原在大屏幕上闪过。那一刻,朝克图的焦虑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他们这代人的。朝克图问正在唱《蒙古人》的朋友“你还算蒙古人?”朋友是个脾气暴躁的年轻人,几天前,邻居家的羊钻进他家的草场吃草,被他扣下不给,这些在草原上被豁达喂养大的孩子,也在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这一问,朝克图也是在问自己。而当丈夫再次离家,萨茹拉一个人对着夜色唱起“辽阔啊……”我们在长调的褶皱间听到的思念和无奈也不是萨茹拉个人的,而是这个时代的。

2014年我去海拉尔采访,在一家理发店与一位理发师聊天,他说他来自牧区,他家有上千亩草场。我问他:你们都进城了那草场怎么办?他说:租给了别人。我问他:你想过吗,你把牧场租给了别人,就等于把这片草原的命运交到了别人的手里。他说:我没想那么多,我就是想出来看看。

“离开的想回来,留下的想离开”这个矛盾不只草原上有,似乎我们所有人都一直走在一面逃离一面回归故乡的路上。

导演王瑞说:片子主题前后经过一次改变,最初我是对“游牧”还是“定居”这个问题感兴趣,后来就成了写人“出去”还是“回家”,我个人认为这部片主要在说人生的不确定性。不管是游牧好还是定居好,不管是出去好还是回家好,我们现在都不要急于下结论。

这是导演王瑞独特的孤独与骄傲。

他在电影《白云之下》中,通过巧妙互换静与动的参照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我想这就是影片斩获东京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的理由:视角独特,拒绝平庸。

对于朝克图来说,蒙古包和萨茹拉是家,是守候,可最后萨茹拉也会带着孩子,离家出走,进城。对于萨茹拉来说,朝克图是离开,而最后朝克图却愿意为她和孩子,停下脚步,回归。对于观影的我们,以为是自己在看电影,看世界,其实是一直在被电影看,被世界看,犹如坐在飞奔的汽车上,飞驰的不是车而是路边的一切。

这或许就是导演王瑞所要表达的“人生的不确定性”吧。

《白云之下》让我想起蒙古国著名诗人宾·岑德道最有名的那首诗《走失的骏马》。

迎着走失的骏马 故乡在奔跑

一会儿倾听,一会儿瞭望

群山在天边奔跑

越跑越远

最终故乡也走失

不知何处

骏马与自己的故乡擦肩而过

萨茹拉就是诗中那个丢失了骏马的故乡,而朝克图就是那匹丢失了故乡的骏马。故乡在奔跑,为了一匹走失的骏马。走失的骏马也在奔跑,朝着回家的方向。就如影片中的朝克图和萨茹拉,他们在互相寻找,却总是在某一个时刻某一个地点互相擦肩而过。

然,白云之下是故乡

 5 ) 是该满足自己的需求,还是该满足别人的期待?

首先,这是一部很真实的片子,里面的每一个情节你都相信它是从生活中生长出来的,而不是用纸笔编造出来的。演员们的表演非常真实,内蒙古民族血液中的彪悍和随性,诗意和单纯,都很让人喜欢,他们有人类所具有的很多美德,而这些东西正在城市的灵魂里慢慢消减。男主是个不折不扣的白日梦想家,他浪漫(会给老婆买裙子和首饰),也不负责任(经常一走数日,杳无音讯),他整天胡思乱想(经常对着天空和远处发呆),却又活得洒脱(敢于放下所有的责任和舒服,一个人上路)。

其次,这可以算得上是一部景观电影了,内蒙古大草原的辽阔,日出日落,云卷云舒,四季更替,牛羊成群,更声嘹亮,白雪皑皑,霞光万盏,繁星满空。观影之后好像心胸都被打开,不禁幻想了一下自己每日策马驰骋草场的生活,阳光好的时候看看书,听听音乐,唱唱歌,喂喂羊,除了没办法用刀直接切羊肉吃,消化不了羊奶酒,其他的我都没问题。

最后,说说男女主的观念矛盾:男人一直要往外走,而女人则只想呆在草原。在一次次地等待和失望中,女主被迫为了生存离开草原,而说好只走几天就回来的男主在离家数月后再次回来,发现已经人去房空。最终男主踏上去往城市的寻妻之路时,脸上的表情很难概括。究竟是失落还是如愿以偿,相信也只有他自己清楚。“为什么要往外走?”,这是别人问男主最多的一句话,就不能负点责任,为什么要往外走呢?“可是小时候我们经常走很远的路,跟爸爸妈妈一起,多开心呀,一走就是几个月”,“现在不用走了,整天生活在围栏里,好像被圈养的羊一样”。“外面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看看,整天呆在这里多憋屈呀”,细想下来,你是理解男主的志在四方的,外面的世界那么大,怎么可能会不好奇呢,尤其是生活条件允许我们去做自己的选择;然而身为一个有家庭的人,他的梦想也成为了他的包袱,家里的女人一心认为草原就是最好的归宿,城市住不习惯,也不喜欢。而在此时他的出走,就不可避免地背上了不负责任的包袱。可能是习惯了被纵容,最后一次回来,他以为一切都还会在原地等他,但其实早已人去房空。男主在炕上坐着的几秒钟,很多情绪翻江倒海。而最终走上通往城市的大路,表情同样五味杂陈。这时候,城市是否还是梦想中的乐土?很难说。

男主一直让我想到一个人,鄂温克族的维加,一个外人看起来疯癫但实际上满腹才华的诗人。也同样让我想到了昨晚看的电影《叔·叔》。有些人为了符合别的的期待,一直压抑自己的期待;而有些人则主动卸任自己的责任,只为求得自我的满足。到底谁是对的?谁又是错的?这个问题,没有正确答案。身为成年人,只要能承受决定带来的后果,就可以。

这部影片,总体来说可以给4/5分。并没有精彩到拍案叫绝,只能说比及格更好看一些。摄影风格不是特别喜欢,音乐没得挑,简直完美。剪辑上一些镜头有些唐突,让人跳戏。总的来说还是一部很真诚的影片,推荐观看。

 6 ) 亲爱的,我们相爱,但不同路

无意中看了《白云之下》,一对普通的蒙古族夫妻的故事。

丈夫朝克图一次次远走;而妻子萨如拉却只愿意留守。丈夫拼命想说服妻子跟他一起走;妻子也拼命想说服丈夫陪她留下来。

丈夫曾经尝试忍耐着不走,但最终还是走了,因为那是他的天性;妻子曾经一直在等待,最终却不得不承认,她不知道他心中的所思所想。

在她怀着孕,把酸菜买回来,发现丈夫又一次离家出走不告而别。她拿出酸菜坐在门口自己吃起来,既心酸又无奈地说出了以上的话。如果是个日本电影的话,肯定会安排女主角说出这样的话:爱一个人,真是寂寞呀~

寂しいですね。一个人拴不住另一个人的心,即使爱也不行。我爱你,但我仍然是我自己,我无法变成你。你爱我,但你不是我。

人生归根结底是一场独行,不管是爱情还是婚姻都无法将两个人捆绑,有的时候你不得不目送那个人渐行渐远。

这对夫妻的生活困境很有代表性。

去年夏天,我去参加了牧民的那达慕大会。这两种牧民也都遇到了:一种是一直安于牧场生活的;另一种是渴望去外面看看,于是有去了外蒙古做翻译的。

选择没有对错,只是自己选择的结果自己承担。

这对夫妻之间,不是没有爱。

只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一个看着此地、当下;一个看着未来、远方。

在那个暴风雪的夜里,他们互相关心、深切关注,这一点毋庸置疑。

可能世界上有一种人会对你有情有义、不离不弃,也愿意保护你,但他们忍受不了庸常的生活,因为他本性如此;另一种人,在庸常情况下,他可以做任何一个女人的好好丈夫,但若是碰到了危难那么他是指望不上的,那也是因为他本性如此

前者如萧红的萧军;后者如萧红的端木蕻良。

可见,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尤其是在选人的这件事情上,因为你无法改变,所以你也无需努力,你只需要去选择。

其实这不限于男女之间,亲人之间也是如此。

这三姐妹的故事也充分说明了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道理。

她们没有姐妹情意吗?当然是有的。但她们选择的路不一样,自然就不能同路了。

支撑蒋宋走过惶惶几十年的是爱情吗?

光凭爱情也许无法保证两人在一起几年、十几年、更罔论几十年!

但是有了共同的利益,有了各取所需,有了共同的方向和目标,一起携手向着权势的山峰攀登。有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那么深厚的革命情谊也是可以培养的。

又或许是,无论我们有多么相爱,我们只能用自己的眼睛观看和感受,自己的脑袋思考和决定。

记得宗璞有一篇小说《红豆》讲的也是类似的故事,都拼命想说服对方的两个人,都拼命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的两个人,其实都是自私的吧。

也可能归根结底,人最爱的永远是自己吧。

海莲·汉芙读书会 你的茶|陪着|我的咖啡

 短评

80分钟足够了 需要120吗?

10分钟前
  • -
  • 还行

“男人追新鲜,女人求安全,不过人性弱点”。城市寄居者谁人不仰慕草原,若不是故乡情结,谁又能忍受长期地风餐露宿喂马宰羊?

13分钟前
  • NJ安可
  • 还行

几乎全程蒙语,故事跟片中草原一样平,一对夫妇一个要去大城市,一个要留在草原,这样的矛盾关系来反映工业文明进程与传统草原文明之间的冲突。大量空镜和生活琐事,让故事如此简单的电影片长来到了110分钟,实在太长太平淡了。话说回来,对牧民生活方式和文化的描写倒是非常到位。电影一个观点印象深刻,结尾妻子再度怀孕,丈夫走向远方,意在表明:无论哪种文明,都需要一个更适合孕育生命的环境才能发展下去。PS,导演王瑞是北电老师,很多第六代导演都是他学生

15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草原画面很美,故事比较散

16分钟前
  • 豆友1174140
  • 还行

宣传民族文化的明信片电影。唱歌也参与草原的男性气质建构吗?需要有蒙古导演。

20分钟前
  • デブリ
  • 较差

讲了一个和“月亮与六便士”雷同的故事,身在草原,心在远方,但除了风景优美之外,故事讲的真不咋地。有人向往草原,有人向往城市,到不了的都是远方,自己脚下的土地也长满了他人的向往,生活,着实像极了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

24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画质很好,演员没有问题,非常自然。没觉得男主特别渣,但他确实是个傻叉。走故事线的时候有明显小场景剧本感(类似换幕了那感受)。ps,这故事其实可以套到任何一个地方。

28分钟前
  • 胡桃园咔嚓女王代表老柴咔了你
  • 还行

有的人想永远出去,有的人想永远留下,出去的人回来了,留下的人离开了。

32分钟前
  • 西决
  • 推荐

#桃桃观影团8月6号#内蒙古真是太美了,风景如画,影片里也有不少体现我们熟悉的牧人生活,比如“套马的汉子。”男女主两位真是默契十足,特别有化学反应,不管是恩爱还是吵架。主题体现的不错,虽然个别桥段有点长。最喜欢视频聊天那段,距离才让两个原本亲近的人说出了实话

37分钟前
  • 逍遥侠客
  • 推荐

摄影挺棒的,而且很幽默。现代感强于民族感,骑马追摩托,骑摩托追飞机。本质的生活选择只是老生常谈,老生常谈的爱情却显难得一见。

38分钟前
  • 司徒雷登不要走
  • 还行

明信片电影,拍了景观,谈了民族文化和现代文明冲突,但也只是表面

39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较差

住在大草原上的牧民总想开着车往外跑,然而到了城市却又挂念着《白云之下》的蒙古包。何以为家?这是现代人的自我认知问题,同样也是艺术家面对理想与现实分裂时矛盾而又苦闷的心理。从《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的角度看,这是一个离婚二十多年的男人还一心想着与前妻复合的故事。但从导演献给已故妻子的角度来看,这部极其私人化的作品又足以令观者动容流泪。这是一个无法走出「中原正统论」阴影的游子,导演借这个不安于现状的小人物表达着自己在艺术追求上的碰壁和不如意。影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扎根在边陲地区的孤独个体如何政治正确地书写自己辽阔壮丽的民族史,为此那个永远在路上的蒙族男子便可成为所有华夏儿女的缩影。王瑞这封写给已故前任的情书不仅收件人精准详细,且每一位读懂这部民族血泪史的《邮差》也都会愿意把它主动而积极地传递下去。

44分钟前
  • Muto
  • 推荐

没必要吧,虽然是导演系85班,也没必要再拍成第五代前期的迷惘还有土到掉渣和第六代前期的自我窥视和外界隔膜?实在太无趣啊十四年前的本子,还是我缺少草原插队经验所以没有视角带入?//标放

49分钟前
  • 宝莲
  • 较差

墨镜王老师在线教你写台词!最喜欢打视频电话的段落大雨的戏是赶上了临时想,抢着拍的…

54分钟前
  • 鼠炼药
  • 推荐

过于“慢”的剪辑运镜与过于“快”的情节发展、“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的故事(导演语)与被奇观化的草原元素(美景、呼麦、套马杆几乎与叙事脱节)、刻意营造出的文化冲突(女主角无来由的抵抗和无师自通的智能手机使用技术)都是矛盾的。拍摄思维比N年前的《黑骏马》还要陈旧,不过当我了解到这是个十多年前的项目时便释然了……

58分钟前
  • 字母君
  • 较差

【2019年11月7日-北京电影学院-「第八届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学生导演奖”-特别展映 导演系85班毕业生电影新作展暨导演系艺术讲座」-标准放映厅】还是逃脱不掉第五代的影响,剧本内核与80年代如出一辙。影像内容完全大于叙事效率,情绪不够配乐硬给;涂们的那场戏给剧情起了什么推动作用?直升机、军队、Gucci、WIFI、视频聊天与整个影片调性格格不入。影片中的人走向了新世界,王瑞老师却被扎根已久的惯性思维所束缚。(根本没看到成熟的导演思维,导演系、摄影系两大系主任联手并没有感到所谓的风采)(片尾字幕加一星)

1小时前
  •  
  • 还行

我说分数怎么这么低,原来又有人来打拳了,哦豁。套马杆的汉子你威武雄壮。纯正的蒙古电影,自然主义写实风格,壮美的草原风光。一个平平淡淡求安稳,一个放荡不羁爱自由,中年牧民之烦恼,城市化进程中的阵痛。

1小时前
  • m89
  • 推荐

三星半,其实片子不错,亮点不少,表演OK,主题也蛮有解读空间。只不过有些场景似乎太长了,在好几个可以结束的地方看得我发急,如果整体减少二三十分钟会更好。内容让我想到冬牧场,还原成影像太久容易审美疲劳,前半部分比后半部分好。映后交流的时候明白,原来是故事放了太多年,情感和情绪多了一些。总之,还挺纯粹。

1小时前
  • 反山
  • 还行

凭着情怀撑着一口气的电影,片尾献给亡妻的字幕还是很让人感叹的。景色很美,大量全景展现,但男主的往外走缺乏支撑,变成一个纯粹的符号,是否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包括时长,90分钟以内更佳。调色值得商榷,目前的调调感觉装饰过多。系主任王瑞等了14年才拍摄的本子。

1小时前
  • 陈裸
  • 还行

一处夜晚的纠缠,一处声音的转场,一处眼神的躲闪,很棒

1小时前
  • crimsoned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