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第一季

已完结

主演:内详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2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3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4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5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6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3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4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5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6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7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8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9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市井万物皆可为剑——《人生一串》拍摄浅析

2018年的春夏之交,火了两档美食类视频,一个是制作粗糙但粉丝众多的美食作家王刚系列,另一个是B站纪录片《人生一串》系列。一个是美食短视频,一个是美食纪录片,在这两个领域里,前有以日食记为首的一系列短视频号,后有《舌尖上的中国》带起来的美食纪录片红海,按理说入局已经十分困难,可这两匹黑马的出现却另辟蹊径,创造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拍摄风格,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不过追本溯源,王刚系列和《人生一串》系列有着一个共同点:触手可及的真实感。

在这篇文章里,我想以《人生一串》为例,探讨这种真实感由何而来。

一.深度还原感官体验,狠戳最强的感官刺激点

就好像化学实验里我们最期待的是反应最剧烈的那一瞬间,吃过烧烤的都知道,烧烤摊前最能激起人们荷尔蒙的是串串们在火焰中上下翻动滋滋冒油和咬下去那一刻咯吱脆响,香味在口中炸裂。《人生一串》就毫不客气地抓住这几个高潮点不放,用大量浅景深镜头密集轰炸。这样的镜头,错过一帧都觉得吃亏,那视角好似你在烤炉前眼巴巴盯着你的肉串儿,稍不留神就要被如狼似虎的食客们抢完。镜头怼在食客们油腻腻的嘴上,或是一顿猛嚼,或是竹签划过留下一道孜然粉的痕迹,或是一口下去浆水喷涌而出。每一幕都是烧烤摊上夜夜上演的镜头,每种食材的特性都突出同一个点:爽。

《人生一串》的整个拍摄都坚持抓拍,包括收音工作,甚至没有让老板提前表演一遍怎么烧烤。导演陈英杰在一次访谈中说,为了还原真实的感觉,甚至除了极端情况之外都不打灯,观众能听到的那些烧烤时候吱吱作响的声音,也都是现场收音的。这种级别的拍摄必定需要对烧烤这种食物和烹调方式有足够敏锐的感受力,要想拍出让人忍不住流口水的片子,必定得先成为在烧烤摊前流尽口水的饕餮之徒。

二.不规避粗野之物,还原回忆的完整度

豆瓣上有个贴切的比喻:《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国美食的一张名片,是用来让外国人见见世面的,而《人生一串》就好像一份市井小报,用来给普通百姓留存记忆。既然是基层百姓,就不必去登大雅之堂,草根的东西虽然粗野,但也有草根的美感。

近年火起来的土味视频们精于此道,粗糙却足够猎奇,有时甚至真实到残忍。王刚的美食视频直接在镜头前杀鱼放血,《人生一串》则直接放出烤猪眼、劈开猪头取猪脑,在菜市场随机扯羊蛋……这些看似暴力血腥令人不适的高能画面其实每天都发生在你身边的菜市场或是你家厨房里,在你的长辈们看来,不过小菜一碟。为什么之前电视台不播?因为要照顾到老人小孩。现在的互联网有足够的选择自由,终于可以把这些赤裸裸地拍出来,着实痛快。

《人生一串》对于场景的拍摄也毫不遮掩,烧烤摊常藏身于街头巷尾,功力高深便不怕就餐环境恶劣。凌乱的小圆桌,花花绿绿的塑料小凳,散落一地的酒瓶竹签和时常乱入的小广告,这些平常入不了艺术家法眼的事物,当被组合起来原原本本地搬上屏幕,却能毫不显杂乱地透出酣畅的市井气,可见拍摄功力之深。

第一集烤全羊里杀羊剥羊皮,一句旁白让我十分佩服:“这时候剥皮,就会极为轻松写意”。又要皮,又要做老实人,接地气还不端着,带着质朴真诚的初衷,把真切存在的文化直接横切给观众看,这个拍法,不真实都难。

三.源自被拍摄者的情感表达,单纯不做作

被拍摄者的情感表达永远高于导演的艺术修饰,即使这情感是隐晦的、表述不清的,也比导演自作聪明的无病呻吟来得真实。这条原则的反面教材已经很多,比如《舌尖3》,比如模仿日版的《深夜食堂》。

烧烤摊上不缺故事,烧烤摊主最有故事。每天大战前的平静,宾朋满座的热闹,觥筹交错间的释怀,人去摊空杯盘狼藉的孤独,一瓶啤酒下肚,金句频出。烧烤摊主从小想当老板,当上老板才发现并不容易,“知道我为什么这么黑吗?”他问旁边的老妹儿,“因为我不想白活一辈子”。深夜摊上一对男女吃着烤串,女生泣不成声,酒足肉饱之后,男闺蜜说“下次找对象看着点,别再栽了。”不知是不是烟气熏的,竟又想流眼泪。那些在烧烤摊上宣泄的欢笑和泪水,都是不服、不甘心、不满足,交织成一股不甘平凡的韧劲儿,想和生活掰掰手腕。

纪录片重在记录,而不是演。即使被拍摄者不好意思,摄像机也不能不好意思。《人生一串》里茄子妹和老公坐着聊天,老公说着说着就哭了,一边死命想忍住眼泪,一边笑着和摄影师说,“这段给我NG掉啊”。最后这段还是出现在了片尾,这对患难夫妻都笑了,眼里含着泪。这种场景对于摄影师来说可遇而不可求,说到动人处不打扰的同时一分一秒都不走神,才能得到这种对于纪录片来说意料之外的礼物。

讲述医患关系的纪录片《人间世》导演秦博在《奇葩大会》里说过,他们曾在开拍前花费八个月的时间驻扎在医院里,就是为了能获得他们的信任,从而拍出最真实的画面。说到底,纪录片的真实感取决于记录者本身有没有走进这个故事里,成为故事的一个主人公。不浮于表面的参与,看得到这个事物的美好和污浊,看得到所有人物的喜悦和矛盾,看得到不加掩饰的情感。看到这些,方能使“市井万物皆可为剑”,所有的剑指向一处时,那必定耀眼夺目。

 2 ) 千万别在晚上看!

深夜食堂,似乎是人类疲惫灵魂的永恒栖息地。

之前熊介绍过韩国人拍的《街头美食斗士》。

看的时候熊无数次感慨我们的美食竟然被外国人拍得如此深刻。

回头想想了咱们的美食纪录片,都拍了些啥……

《舌尖1》曾将我们的美食拍成了神话;

但《舌尖3》却将我们的美食拍成了笑话……

黄磊老师的《深夜食堂》,道具服化照搬日版,用了人家的架构结果还是说着人家的故事,落得个东施效颦的下场。

很多网友发出灵魂般的呐喊:

中国的深夜食堂应该是大排档、路边推车、烧烤摊。

终于,让我们等来了一部专注于中国夜市美食的纪录片。

黄磊老师看完都要含泪点赞。

看名字就知道,这部纪录片只讲烤串

由哔哩哔哩和旗帜传媒联合出品,摄制组跑了将近30个城市的500多家传奇烧烤摊,只为了最真实的呈现烧烤的乐天内涵和江湖风味。

一共6集,熊撸了前两集。

那叫一个后悔啊。

后悔什么呢?

后悔在看的时候身边没有可吃的,可把熊给馋的哟。

第一集就直奔主题,上横菜,光标题就够霸气:

《无肉不欢》

串儿是中国烧烤的基本形态,那肉就是人类烧烤的共同主题。

接下来,我们看看哪些是烧烤摊上的王者。

一、四川西昌长签火盆烧烤

在西昌,烧烤是当饭吃的。

夜幕降临,你根本不用思考出去应该吃什么,

无论选项有多少个,答案只有一个,就是烧烤。

长签火盆烧烤里最有名的当属凉山小猪肉

这种只存在于大凉山里的野猪,既有家养土猪的岁月风味,又有小乳猪的细腻口感。

这种猪肉腌制不靠香料、鸡精提味。

只需小米椒、蒜蓉和盐,腌制半小时就可以直接上火烤了。

凉山小猪肉的精华是要连猪皮带肉一块烤

一定要烤到表皮焦香,油脂在“滋滋”翻滚的时候最佳,配上辣椒、黄豆、芝麻磨成的蘸料。

一口下去,满满的胶原大白包裹着劲道的瘦肉,又香又弹。

“我欲成仙,快乐齐天”大概就是这种感觉了吧。

大口吃肉纵然爽,小口吃肉也别有一番风味。

不信你接着看:

二、云南昭通牛肉小串

一开始你可能会被这些吃串的人吓着,因为他们点餐都是几十串几十串的点。

一个人吃五十、一百串都是很平常的事。

这种牛肉小串分量不多,刚好一口一串,特别过瘾,很容易让人停不下来。

牛肉小串必须选用当地最好的黄牛肉,牛的年龄要控制在3岁左右,大了肉质会老。

除了食材讲究,牛肉小串好吃的灵魂来自于秘制的卤汤。

一百家店的卤汤有一百种配方。

烤之前先把小串放到卤汤里浸泡入味,然后用大火快烤,不停翻动,以免烤糊。

每一次翻转都是技巧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烤到六七成熟时,撒上干辣椒面。

一口下去,又嫩又辣,这种奇妙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

屏幕前的熊已经擦了好几次口水了。

我感觉我能吃两百串小case啊。

别激动,更横的还在后边。

三、新疆尉犁烤羊肉

烤羊肉哪里强,新疆敢认第二没有别的地方敢认第一。

新疆,堪称当代中国烧烤的启蒙者。

最具原始风味的要数红柳烤肉

食材选用羊肉中的极品——罗布羊

竹签选用刚从树上摘下,带着植物香味的红柳枝。

不用复杂的香料腌制,只需一把粗盐即可。

这种做法烤出来的羊肉既鲜甜又狂野。

相比之下,烤全羊的做法就要高级得多。

腌制前,羊身上大骨头的地方要敲碎,肉厚的地方要用刀多划几下方便入味。

之后用十三种纯天然调料均匀地涂抹在羊身上,抹完还撒上芝麻。

烤法则更为独特,不用明火烤。

而是往烤坑里撒盐水熄灭明火,全靠坑里的高温和水蒸气把羊烤熟。

这种做法可以让羊的肉质更加鲜嫩。

烤全羊,一定要用手抓着吃,外皮酥脆,羊肉肥美,用嘴将肉和骨头分离的那一刻,人类体内原始狂野的气息被唤醒。

这种满足感是其他烧烤所不能比的。

看到这里,熊已经不行了。

为什么我现在不是在新疆?

为什么我现在不是在新疆?

为什么我现在不是在新疆?

这么一比,以下这种烧烤便显得温和很多。

四、广东湛江烤生蚝

烤生蚝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

在湛江,没有什么是一打生蚝不能搞定的,如果有,那就来两打。

生蚝一般有两种吃法。

一种是蒜蓉生蚝

把小壳盖撬开,将壳大的一面置于烧烤架上烘烤,待生蚝快熟时,加入满满的蒜蓉、剁椒、葱花。

一口下去,肉质Q弹,混合着蒜香和辛辣,最大程度地挑逗你的味蕾。

另一种是原味生蚝,湛江当地人比较爱的吃法。

生蚝不开盖直接烤,这样可以锁住生蚝的鲜味,最大程度保留生蚝的水分。

吃的时候将小壳那面撬开,蚝肉沾上酱油和芥末,一口一个。

完了千万别忘了喝大壳里的汁水,那才是精华。

在广东一直流传着一句话:

生蚝是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

足以见大家对生蚝的狂热。

如果说第一集介绍的这些烧烤让你直流口水,

那第二集介绍的这些可能要突破你的想象力了。

熊在此友情提示,以下的文字或者图片可能会让你感到不适。


高能预警

第二集的标题为《比夜更黑》。

这一集主要讲述那些大隐隐于市的黑暗烧烤。

先看看入门级的:

东北烤蚕蛹

东北人说,一个蚕蛹的营养价值等于三个鸡蛋。

虽然是这样,熊也不敢尝试。

蚕蛹要慢慢烤,这样才能将壳烤得脆一点,酥一点,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吃的时候,咬开表皮,里边是烤成固态的蛋白质,全部在口腔里迸发。

这是属于东北人的一种重口味。

如果这个你可以接受,马上中级的等着你:

烤羊球

徐州人最爱的一道烧烤是老球嫩腰。

如果你不知道啥是羊球,以下的动图会告诉你。

中国人讲究吃啥补啥,因此徐州人对羊的下半身极为关注。

羊球和羊腰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烤法。

羊球讲究大火旺烤,烤得老一点,口感会更稠密,在火上切十字刀花,不仅利于蒸发水分而且利于入味。

用料上化繁入简,一把辣椒,一把盐,一把秘制孜然,就能带出羊球的原始本味。

羊腰则是要嫩烤,最好带着点血丝,是补品中的上品。

如果这两种黑暗烧烤你都能挺过来,不妨试一下以下这个终极黑暗烧烤的王者。

反正熊第一次看的时候都有点吃不消。

为了照顾到大家,烤前的生肉图我就不放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看,太瘆人了。

放一张烤熟的图。

你知道是什么吗?

答案揭晓,烤猪眼睛

熊实在是想象不出来这种食物的口感,还是让痴迷这道烧烤的食客告诉你吧。

一位资深食客形容吃烤猪眼睛是一种初恋的感觉。

大姐,您初恋的口味都这么重真的好吗?

熊很好奇您的人生到底经历了什么?

烤猪眼睛是一门非常讲究的技术活,要不断翻动20分钟,如果不翻动导致局部太热,眼球会爆。

吃猪眼睛就是要吃它爆浆的感觉。

一口将整个猪眼睛吃到口腔里,享受汁液盈满口腔的感觉。

仿佛在我们中国人手里,就没有不能烧烤解决的食物。

《人生一串》在B站拿下了9.8的高分,豆瓣也有9.0

镜头不再在高高在上的庙堂,而是拉至寻常的街边小摊。

有酒、有肉,充满市井气息和烟火味儿;

有故事,则使这档纪录片充满了人情味。

一个吃长签火盆烧烤的食客说:

“想家的时候,除了想我妈,想吃肉,那么一大坨坨的肉。”

寥寥数语,一个在外打拼的游子让我感到心酸。

食物是慰藉乡愁的一道良药。

长签火盆烧烤的老板小二哥和媳妇只有在每天凌晨三点收摊之后才能会面。

两人见面没有含情脉脉眼波流转,只有你一句我一句的拌嘴。

谁说爱情一定要卿卿我我花前月下,这种平凡的相处更显朴实无华。

烤蚕蛹的老板小军,东北人,爱说段子。

但他的段子听着却让人想哭。

老妹你知道我为啥长得这么黑不

因为我不想白活一辈子

话糙理不糙,最懂生活智慧和人生哲理的往往是星斗市民。

烤羊球的老板老王分享的故事让人听着伤感:

有一年快过春节,几个大姐在他的烧烤摊吃了很久,吃到只剩她们一桌,吃到天亮。

他忍不住过去催:

“大姐啊,天亮了,该回家了。”

“回什么家呀,这就是我家呀。”

大姐的一句话让他不知道该说什么。

你不知道每个吃烧烤的人背后都有哪些故事。

烧烤摊上,尽是人间百态。

烤猪眼睛的萍姐,老伴去世,难得这些食客,让萍姐的晚年不至于太孤独。

这也算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陪伴。

夜间的烧烤摊,永远都有寻求精神慰藉的身影。

烧烤,都是重口味的,能吃到一起,都是难得的缘分。

能够三更半夜陪你吃烧烤的,都是过命的交情。

能够不嫌弃你只给她吃得起一顿路边烧烤的,都是真爱。

那些曾经陪你吃过烧烤的小伙伴,如今人在何方?

那个嘴上说不吃会发胖但又一直往嘴里送的可爱女人,如今是否还在你的身旁?

一杯酒、几串烤肉,是深夜路边难得的得意。

是我们平凡热辣市井人生的缩影。

最后用一句熊很喜欢的旁白作为结束:

其实大家都很懂生活,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

文/五十公斤熊

 3 ) 我发誓:我要吃遍节目中的每一家烧烤店

一不小心看了这部美食纪录片。 很好看!超好看!特别接地气!

看得那叫一个得劲,看得那叫一个口水直流。

晚上看,简直是一种折磨,能把人给馋死。

听说导演组拍了全国各地500家烧烤店。

我超爱吃烧烤的,发个誓吧:有生之年里,我要吃遍节目中的每一家烧烤店!

拿出小本子,把节目中推荐的烧烤店一个个记下来。回头有机会就去吃吃!

西昌小二自助烧烤店

云南昭通马思烧烤

推荐:烤牛肉

尉犁县阿不都烤全羊

推荐:烤罗布羊

湛江官渡三角村三毛老地方烧烤

推荐:烤生蚝

吉林辽源小军烧烤

推荐:烤蝉蛹、蛾子、青虫

百色萍姐烧烤

推荐:烤猪眼睛

广州活泼WutPut

推荐:鲍鱼、象拔蚌

重庆小脑壳烤脑花店

推荐:烤脑花(好像关门了?!)

徐州一家人烧烤店

推荐:羊球,羊腰

辽宁锦州大彪烧烤

推荐:裹了辣椒、火腿肠和金针菇的干豆卷

长沙神秘的路边摊

(到底在哪?请导演组出来说一下呀,我就是长沙人!)

推荐:烤韭菜、烤韭根

吉林长春钱锋炭缸烧烤

推荐:烤土豆

云南建水西门烧烤

推荐:烤建水豆腐(用井水做的豆腐哦)

宜昌90后茄子妹烧烤店

推荐:加了蒜蓉、溏心蛋的烤茄子(用的是宜昌本地的青紫相间外皮的茄子)

持续更新中。

目前跟到了第三集,还有三集在等着看。真是一边看一边流口水。

 4 ) 豆瓣9.0,这部片就是你减肥天敌

不散作者 | 判官赵

宵,本身就是夜的含义。

《周礼》有说“禁宵行者,夜游者”,到唐朝却逐渐发展出夜市,而四十年前黄河以北由广州传过来的宵夜,和北方酒肉文化融合,南方则是铺洒张扬的大排挡,天南海北,多种多样,各有风采。

与白天的生产功能不同,夜间更多具备一种消费功能。下班了,约不约得上人无所谓,自己独自整两杯也可以,不需要保持白日里的精致矜持,小酒小肉,都是对工薪阶层最好的抚慰。

我们如今追求的宵夜,大多是对白天食物的补充,也是对中国家常一日三餐以外的追求。吃什么不重要,在那儿吃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一起吃。

对群居属性十足的中国人来说,火锅、小龙虾、烤串、下酒菜这些“起火围炉”的食物是夜晚闲坐扯淡的最佳搭配。而这些繁杂丰富的深夜美食里,烧烤的地位无人能够撼动。

在人们对中国版《深夜食堂》和《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大为失望时,一部专注烧烤、豆瓣评分高达9.0的纪录片横空出世。

嗯,终于播了,这个穷逼剧组经历一路坎坷,从2017年延迟到到2018年,5月推到6月,可算播了,也可算要火了。

本片由旗帜传媒与B站联合出品,共分六集——“无肉不欢”、“黑暗料理”、“来点解药”、“牙的诱惑”、“骨头骨头”、“朝圣之路”,摄制组历时数月(中途还捡了只狗),奔赴全国几十个城市(目前已出的两集里就包括辽源、尉犁、徐州、西昌、凉山、昭通、百色、广州、湛江),探寻各色烧烤小店(主要是路边摊),拜访靠独门绝招行走江湖的烧烤师傅(都是社会人),召集各路熟知烧烤美味及隐秘小店的美食达人(撸串群众),只为呈现国人的烧烤情结。

目前已经更新两集,点击量很大,看的人很馋,推得人很多,但不散本篇,才是最有深度的。(作者是内部人员我会说?)

众所周知,中国人爱吃,也会吃。

从远古伏羲以火炙肉,中国饮食烹饪经历了火烹、石烹、水烹、油烹四个发展阶段。无论震古烁今的八大菜系,汇聚菜品精华的火锅、令人闻风丧胆的黑暗料理,中国人在“吃”上面,永远有话可说。

不要和我提法意日的料理。中国人的味蕾与身体,早已被中国菜调教的服服帖帖。

而从唐朝出现夜市到宋朝发扬光大的烧烤,是当下百姓街头文化气息最具代表性的呈现。

肉、骨头、素菜、内脏、虫。。。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师傅们烤不了。

尽管近几年中国菜谱里增长最多的是火锅和日式酒馆,但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聚在一起撸串喝酒,才是深夜的必备曲目,而绝非泡面和所谓日式中华料理所能代表的,梁静茹都不敢给它们勇气。

重辣重盐无所谓,油腻更是必不可少,有外人常嫌弃中国菜油腻浮夸,然在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变迁里,平均每七十年就有一次大灾荒,饥饿是写在骨子里的基因,以至于什么时候都想着吃,吃是人生的一大要事。

中国版《深夜食堂》在国内上线,其照搬日式风俗美食人情的行为不仅受到八方谴责,也引发新一轮的“宵夜正义”,这些属于中国本土的正义扬言要秒杀各路外来货中存在感最强的,就是串儿。

日本“深夜食堂”里,老板和厨师跟客人是公共关系,美食背后是人格魅力,精致背后更多的是无声悲感。《深夜食堂》在对日本文化符号移植中,完全忽略了属于中国人的宵夜特点。不同于日本冷感寂静夜食文化,中国的宵夜讲究热闹喧嚣的烟火气。

不需要各种仪式感,各类不同阶层的人群聚集一块,情绪热烈,吵闹喜感,感染我们的其实并非是吃,而是后半夜出游的人群,放肆大胆,奔着的就是以吃宵夜为名尽情宣泄的劲头。

我们要的,就是躁起来。

《人生一串》里,没有所谓专业性的点评(文案皮得很),没有杂七杂八的背后故事(老板社会的紧),没有权威和说教,只有市井的口口相传,所有的一切只服务于烧烤。

同事同学替老板捎句话,这儿的串不错,行,咱们今天就去吃。所有的一切只服务于烧烤。镜头如同引荐者,带观众去探寻街角巷尾的饕餮盛宴、美食人情。

《圆桌派》陈晓卿一期曾说,深夜食堂不是果腹,更重要的是品尝美食和交往。

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背后,人们渐渐开辟出办公室、小酒馆、小饭馆到家的“第三空间”。这个短暂自由的空间里,你可以大肆痛快吃着不健康的食物,和不相识的人进行社交活动,仿佛是当代的“风陵渡口”,纾解、蕴藉、共鸣和沟通之外,美食入口分泌多巴胺引发肉体快感的背后,寄托着白日里虚无缥缈的精神需求。

生理的背后是心理,美食的背后是情感。

宵夜最完美的归宿属于城市。《人生一串》去了几十个城市(穷啊,经费困难),大都市,小城镇。

全球有一半人口不到30岁,他们中一半都居住在城市中。而“夜生活”指数是这些年轻人眼中很有吸引力的一个指数。宵夜是属于城市的附加产物和寄居蟹。

然而生活方式在快速发生变化。

中国人从来不是喜静的民族,夜晚的声势和张力被某些细小琐碎的问题压制着,脏街夜市需要整治,碳烤升起的烟火逐渐被电烤取代,夜行者的发泄和快乐牺牲了一部分代价。

例如那些无证执照的小摊,下一次去已经人去摊空,老街某角的老店,烟熏火燎的炭烤,渐渐消失在视野中被遗忘,再也无人知晓。烧烤也逐渐被并入室内,尤其是一线城市。

坐标:长沙,已经没了

纪录的影像弥足珍贵,《人生一串》捕捉着那些即将消失的记忆。形形色色的摊位、老板、食客、路人以及他们的故事,既有以烧烤为药引的深夜解药,也有那些即将消逝在都市里的奇谈。

《人生一串》真实捕捉当下国人的面貌,为观众展现夜市里的特色烧烤,芸芸众生。烧烤“串”起每一张脸上的故事。

透过《人生一串》的镜头,仿佛片里的人触手可及,他们可以是你楼下的烧烤师傅,是你昨日醉酒的邻居,或者是在某个摊前向人倾诉衷肠的自己。

正是这样一群人撑起了“深夜食堂”半边天。研究统计,宵夜消费水平多数集中在月收入6000——9000的人群,但无论如何其实都应是平民文化的代表。

常言道高手在民间,最极致的美味潜藏于深山老林中,这些年大家越来越中意上山下乡走街串巷,扫街嘴。其实都市里同样隐匿着饕餮传说,中国的无执照烤摊,里昂日本的下水。这些都是属于平民的英雄主义和江湖传说。

《人生一串》当如此或本就如此,寻找都市里的奇谈和传说,美食为引,述说属于百姓的美食传说。中国人的美食经验,绝非仅来自高堂庙宇和权威。

《人生一串》汇集田间地头,高厦深处、从南至北的烤味,百种烧烤,百味人生。中国人的喜怒哀乐,百般情绪仿佛都藉由烧烤肆意挥发出来,而《人生一串》,只是作为“摆渡人”,牵引出国人心中以烧烤挥发的真情实感。

好评绝非只因为深夜食堂与《舌尖3》的差对比出来,而是戳中大多数国人内心一隅。钢铁丛林,县城一角,城中村里,海边闹市,十四亿的中国人总需要那么几个“第三空间”来诉说五千年的哀愁和喜乐。

在当下,约上几个好友,捎上几瓶老酒,去撸一顿烧烤,烧烤海纳百川,市井喧嚣淹没众多情绪浓烈的杂音。

有道是:生于原始,起于草莽,成于江湖,烧烤如是,《人生一串》亦是如此。它发生在深夜,食堂是烧烤,带着真挚而质朴情怀,为国人量身定制的烧烤节目。

《人生一串》,这是属于每个中国人的“深夜食堂”。

· THE END·这是“不散”的 第663 期 文章,饿死了。

 5 ) 鉴毒师们阅片上千,依然拜倒在Ta的脚下

《人生一串》

不适宜人群

想减肥、控制不住自己的人

鉴毒评分:8.8

看到图片,我想你已经感受到了这股邪恶的力量——

让人忍不住的咽口水。

在中国人的饮食中,有一样在深夜中极受男女老少追捧的美食,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喝着冷饮配上Ta,约上3、5个好友,仿佛这就是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的一餐。

没错,说的就是烧烤

而这样一部以烧烤为主题的系列纪录片,每分每秒都在挑战你的视觉、味蕾神经,就算是身经百战的鉴毒师也未能幸免,看片上千,依然拜倒在美食的脚下。

在敲打这段文字的时候,小毒已经决定晚上的宵夜吃什么了,而在鉴毒师的评价中也透露出了深深的“忠告”——

减肥千万别看、深夜千万别看、控制不住自己的人千万别看。

@ll.肉丸子.:这世间有什么是让万物生灵闻风丧胆的?答案就藏在烧烤桌前的一张张笑脸里。

@你神经病啊(9分):文案稳中带皮,音乐激情四射,配音老司机没跑,很骚的烧烤纪录片,看得你欲罢不能。

@Tannin大象姐姐是逗比KK(7分):看着画面里炭火上滋滋翻腾的食材,真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烧烤之旅。

 6 ) 人生足够硬

人生足够硬—人生一串

当日剧《深夜食堂》移植内地的同时,有人曾慨叹我们的深夜食堂画风该是如何?很多人脱口而出的就是撸串(烧烤)。

人生如此硬,我不能服软

美食类节目越来越偏向人。《舌尖上的中国》蜻蜓点水地描述:清晨四点,早早起床的***已经忙碌了几个小时…随后镜头还是会聚焦食材和烹饪技巧。而《人生一串》近乎正大光明地先拍人,甚至于只拍人。

烧烤的确各有绝活。但共通的一点就是各位老板都是狂人,痴人,不去伤心的人。烟熏火燎,汗流浃背。堪称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烧烤摊的灵魂并非仅仅是食材,调料或者火候。重中之重还是时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老地方,老品质,可以随口叫出名字和外号,可以一上口就知道是否老板亲力亲为。

所谓陪伴就是最长情的告白,那么多自己都不想拾起的深夜,原来并未随着青烟滋滋冒油。差不多的组合,就像螳臂当车,既然青春留不住,既然悲伤逆流成河,我在狼吞虎咽之中,逆流而上去祭奠也许从未开始过的青春。

我为什么那么黑,因为不想白活

烧烤自然不讲究食不语,吞咽无声。烧烤的佐料不是一件件啤酒,一堆堆独家秘方。烧烤的协奏曲就是高声笑骂,就是说着说着也许哭了,眼泪未干被喧嚣吞没。孤独如此喧嚣,孤独就像大家不约而同亮出的刺刀。

有一个摊主陪食客直到凌晨,实在吃不消打熬便嗫诺相劝:大姐,时候不早,该回家了。

大姐默默喝着酒:回什么家,这就是我家。

无瓦遮头,无墙挡风,闹市通衢,却是梁园。

夜色阑珊,为什么不回家呢?为什么披衣出户,去和一堆毫无牵绊的人觥筹交错,据门大嚼。一个个孤岛就此变成大陆,一阵阵风就此呜咽成林。

懂得人一看就知道

串串的s结构,食材的刁钻部位,急火慢火之辩,每一家都心心念呢的独门配方。我就是玉皇大帝御封,我就是竖起这块牌子别无分号。

如果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爱上一个人,那么爱上烧烤是不是因为曾经遇见过一个人。

据说没有在深夜中痛哭的人不足以畅谈人生,那么没有在深夜的烧烤摊前较真一个:你懂不懂?我不懂,就没有人懂了。

你当然不能吃了不给钱,但更不能瞠目结舌捕风的汉子你单手提的啥?台式电风扇?电吹风?你还有什么独门兵器,你还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故事从来不讲。

你的喜怒哀乐没人关心,又或者关心的方式只是别说话一起撸。不醉不归哪里能解心头之恨,不吐不归,或者别再去想归去哪里。是否有人痴痴等候。

烧烤是不折不扣的黑暗料理,甚至很早之前以走鬼档为主。白昼你见不到任何痕迹,只有夜幕低垂才会如彼岸之花点亮幽冥。

人生足够硬,我怎能服软。

 短评

一个人吃串是为了解馋,两个人吃串是为了解饿,三个人吃串是为了解闷,一堆人吃串是为了吹牛逼……

5分钟前
  • 大侦探凤梨
  • 力荐

本来想给五星的,的确是文案满分,看完分分钟想离家出走的节奏,然鹅搜了下大众点评,所到之处皆是没什么人气的小店,当地评价并不高。略失望,感觉被耍了...默默把行李放下机票退了,还是吃楼下烤串吧。

10分钟前
  • 似锦。
  • 推荐

致那些食欲色欲交织的夜晚。把酒言欢,肆意江湖,当代风陵渡。对这片感情很深,啥也不说了,撸起!

14分钟前
  • 判官
  • 力荐

比《深夜食堂》中国版接地气多了,这才叫“本土化拍摄”。

19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总体来说还是更加网络化的舌尖,家家都是撸串+买菜+准备调料+情感升华的模式,不知道第二季还这么拍会不会有点重复感。不过这里就凸显出第二集的好来了,虽然里面的东西我完完全全不想吃,但加了这么一集就有了一个破局。美食纪录片最重要的一点看来还是别太把食物的意义往上拔,一个馒头要都能上升到文化传承的层面,那我吃着都噎得慌……

20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尽管最好吃的烧烤就在你家楼下,但我们还是走远了一点…”

24分钟前
  • 迷宝
  • 推荐

在中国,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28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不健康但是开胃,市井烧烤自有它的迷人之处。解说很B站风格,片子拍的也跟烧烤本身一样烟火气十足。就是什么时候国内美食纪录片能完全摆脱舌尖的影响就好了~

31分钟前
  • 撒旦的表妹
  • 推荐

B站已经不再满足于动漫了,来看看B站出品的记录片吧

33分钟前
  • 酱油c
  • 力荐

晚上看的,这把我馋的啊。本身就爱撸串,夏天啤酒和串更配啊。还发现好多特殊的串的品种,感觉有点被吓到了。

34分钟前
  • 世界尽头
  • 推荐

第二集令我非常不适。我不反对吃别人吃猪眼睛、羊睾丸、猪鞭等物,但是我反对食客狞笑地说火上活烤的海鲜在“兴奋地跳舞”,挤眉弄眼地暗示某些食物壮阳,以及特写把蛹、蚕、蛾刺穿在签子上或者活挤内脏的镜头。这很恶心。

35分钟前
  • 唇红齿白章北海
  • 较差

低配版《舌尖上的中国》,什么都在模仿,一点自己的内容都没有,牛皮都要吹破了,能不能不要总是强行灌鸡汤?滤镜太碉堡了,这丫是在做快本还是手机视频啊?

36分钟前
  • 我不是
  • 较差

节奏感挺好的,那些“满嘴油腻”的镜头非常自然,作为一个不怎么吃烤串的人认真求“人生一锅”~

39分钟前
  • carina
  • 推荐

我天 这片子简直有毒 把烧烤拍的淋漓尽致 第一集全是肉肉 好治愈啊 解说词也不错 强推一波 人间烟火气 最美烧烤味

42分钟前
  • 糯米团
  • 力荐

好吃,夏天不撸串好像没过夏天,喜欢这种有烟火气的节目。

47分钟前
  • 波波维奇
  • 力荐

让舌三的人汗颜吧

49分钟前
  • 五十度灰
  • 力荐

第一集棒呆堪称烧烤安利指南,第二集不敢看,中国人没有什么不能拿来烧烤的,我有点接受无能,有一丢丢害怕😨。

51分钟前
  • 小痕呀
  • 推荐

烧烤应该是一个美妙的返祖现象。从石器时代开始,几十万年的进化,人类第一次的快乐体验或许就是围成一圈用火烤肉带来的。

56分钟前
  • 看电影逃避现实
  • 推荐

把这几年中国美食纪录片的通病——强行升华主题控制到了一个可接受的程度,更多聚焦于食物与制作食物的人,伴着亮红色的火炭与升腾而起的烟,便是最市井的珍馐;本作的解说者实乃功力十足,熨帖稳健,相得益彰。

59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什么是人间的烟火气?这就是人间的烟火气。嘈杂的街道,重口的烧烤,醇香的啤酒。经历一个又一个故事,陪伴一代又一代人的过往。

1小时前
  • 嘿嘿嘿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