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厂女工

HD中字

主演:卡蒂·奥廷宁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9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火柴厂女工 剧照 NO.1火柴厂女工 剧照 NO.2火柴厂女工 剧照 NO.3火柴厂女工 剧照 NO.4火柴厂女工 剧照 NO.5火柴厂女工 剧照 NO.6火柴厂女工 剧照 NO.13火柴厂女工 剧照 NO.14火柴厂女工 剧照 NO.15火柴厂女工 剧照 NO.16火柴厂女工 剧照 NO.17火柴厂女工 剧照 NO.18火柴厂女工 剧照 NO.19火柴厂女工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火柴厂女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艾丽丝是一家火柴厂的女工,每天过着单调乏味的生活。她和继父、母亲住在一起,却相处得并不融洽,在家没有个人自由,甚至会因琐事遭到继父殴打。而工厂麻木、枯燥的生活也让她心情烦躁,她唯一的乐趣是到酒吧喝酒、听歌,并因此遇见了一个男人,且匆忙草率地以身相许。而第二天早上,男人留下了一张钞票。对于这一切,艾丽丝并不明白其中的含义,却一厢情愿以为这是爱情。不久,艾丽丝发现自己怀孕了,她找到了这个男人,但他并不想负责任。可是,艾丽丝还是想生下这个孩子,但随后的一场车祸让她失去了最后的梦想。悲伤和羞愧让艾丽丝失去平衡,她到药房买了灭鼠药,对所有曾经亏欠她的人进行冷酷无情的报复,直至警察的来到才结束了这一切在古老的加利福尼亚孤独的美食家特别篇!盛夏的东北·宫城出差篇闭锁病房小小的叛国者夜伴歌声马格瑞姆的神奇玩具店分手专家大地赤子史来贺裂痕第一季最棒的欧巴桑中岛春子2在路上旅“奥”一家人开山的人再造战士2007我最爱的季节省港旗兵4闪闪火花第一季听见座头市的歌声晚上兼职世界奇妙物语 2018年秋季特别篇大学女生的性生活 第二季你和我的有效期间寂静的房子幸存者2015暴力街区13:终极纳兰大爷明星助理大天鹅暴躁圣诞节好想吃拉面!染血黑钱顶楼第一季幸福的拼图燃烧弹御史曹亦传遇见齐作家新白蛇传之青蛇小镇疑云第二季马歇尔分租天火传说终极谍匪

 长篇影评

 1 ) Do you remember that girl? Do you remember?

影片末尾的时候,SYD拿着Edie在剑桥读艺术时候的清纯小照给她看,轻轻问她

Do you remember that girl?

灯光太暗,Edie看不清楚,费力辨认,“Do you remember that girl?Do you remember?"

Edie失声,“NO",打开车门狂奔。
纽约的街景在身边后退,灯影迷乱,我似乎感觉到那样奔跑的风抽着脸,眼睛看不清楚前面的路,被撕裂的青春,全盘交付出去却只是收回了一地的碎片。
浮华升空然后坠落,万人追捧的ICON,最后却一丝不挂被几个龙套小生摆弄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我将不再回忆,
   如果忘却就是记住
   我多么接近于忘却。

   如果相思,是娱乐,
   而哀悼,是喜悦,
   那些手指何等欢快,
      今天,采撷到了这些。

狄金森的小诗,翻译不太好,想起Edie蝴蝶般的假睫毛,那样的真实,她说话时候喜欢轻轻的抿一下嘴唇,无数的轻佻,纯真,风情。

“大麻,能让你放屁都放出彩虹”
迷乱的年代,晃荡的年代,Edie是一支蔷薇花苞,开放在纽约繁华喧闹的沙漠,不知这一次彻底的怒放,Edie是否死心,短暂的一生,轰轰然怒放,然后凄凄然凋亡。我最向往的60年代,“花”与“和平”,或许大多数人临近死亡的时候,身边连一个问你“Do you remember that girl?”的人都没有吧,泪水和奔跑都一起省略,一步跨进深渊。



    

 2 ) 零的戏剧

这世界上的偶像实在太多了,整个高速运转的文化工业无时无刻不在流水化的生产和包装这各种偶像,而人们却又念叨着:“这是个没有崇拜的世界。”多尴尬!被各种个性娇惯的现代人越来越不容易为某种价值观买单,别抱怨哪个姑娘一掷千金买件西太后的飞行夹克,却对你的人生嗤之以鼻,没办法,icon全死了,只剩物质包裹的阿弗洛迪忒。
    
所以大家全部都缅怀起过去,所以各种传记电影这几年火爆到不行,导演们在致敬之余多少有对现世的不满和对盛世的缅怀。看那些海报吧,卡波特挽手腆肚,站得藐视一切,标志性的圆眼镜后面,那双小眼睛极尽轻蔑嘲讽之能事,仿佛对站他面前的全世界狗仔晚辈们发话:“小样儿,你们现在干得真挫!” 《factory girl》里的伊迪•塞奇威克的回眸一瞥,却是意味深长的看透,这是种温柔的“空”,站在factory大门口说再见,毫无留恋。

提到波普,沃霍尔是个怎样也无法跳过的人物。全球单幅画作拍卖桂冠属谁?毕加索?也许前年是,去年开始,沃霍尔的丝网印刷作品《绿色撞车》接过了这把交椅,也许过几年会是金宝罐头汤,会是玛丽•莲梦露,会是电椅,他的,都是他的,这个酷似鼬鼠的小个男人站在艺术史坐标的次近端,淫威波及中世纪。

关于沃霍尔的八卦太多了,多半围绕他是gay的主题转,看多了反而见怪不怪,我总抱着无风不起浪的心态看旧戏,臆想andy和lou reed之间的关系,其实是“潜规则”的原型朋克版。这次轮到伊迪•塞奇威克,这位“icon”了40年的传奇女子,加入的猛料是“三角恋”,这是个挺不靠谱的噱头,看完电影,你会发现压根儿构不成三角形,连其中两者之间的关系都有待考证,花絮里伊迪的闺密如是说:“那个民谣歌手绝对不是bob dylan!”时隔40年,两死一生,不知老bob无端被卷入陈年花边,还被塑造成主流价值观的卫道士,作何反应?那就释怀地把整个电影当成一部纽约波普的房内考,结果我发现还是上当了,“没什么,根本没什么,艺术除了无聊,就没什么了”,似乎印证了沃霍尔的这句话。我想得到的些许“对我有用”的内容压根儿没有,不过,谁在乎对你有用?再说了,“有用”就是你思想落后!

既然关系不可靠,资料不诱人,我最后只好转向关注伊迪和沃霍尔本身。这么心无旁骛地介入角色的生活与内心世界,才是普通观众的良好心态。偶像可能是一系列综合推力的结果,但有一点我却坚信,那就是“风格”,一个人的精神气场它不等同于潮流,后者只与服饰有关,而风格却是以个人魅力为中心的综合体。若不是伊迪殷实的家境,童年的遭遇,剑桥的学习,时刻濒临崩溃的精神状态……她怎么穿衣还只是模特,她的“符号化”是有理由和时代背景的,甚至需要某些“毒害”来促成颓唐。这些“好时候”都已经过去了,所以,姑娘们,黑眼圈、糖果袜、连身裙和缎发带拯救不了你们中的大多数,因为你们再也回不到八岁被生父性骚扰,再也抽不到那么棒的麻烟卷儿,所以,姑娘们,如果还能做自己,你们照样可爱。

必须承认,沃霍尔是个狡猾的家伙,当时混迹于factory的龙尼•卡特龙后来回忆道:“在工厂里根本没人吃药,除了安迪,他吃懊百错(obetrol),一种橘黄色的小药片…别人都在楼梯间扎针…只扎脱氧麻黄碱,我们都有纯正癖…我只扎脱氧麻黄碱,因为你必须发神经,‘发神经’意味着一种好内涵。”是啊,发神经意味着一种好内涵,而沃霍尔本身却从来不“发神经”。工厂是一个多么有趣的地方,这条艺术流水线上,沃霍尔是唯一的制造者,而那些“发神经”的人们(当然包括伊迪)却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生产原材料。“工厂”之所以为工厂,其中深意也就那个不“发神经”的人才明白。

回到伊迪身上,影片中当沃霍尔第一眼望见她时,他震慑地有点失去大师风范,好莱坞式的充分放大内心活动的剪辑方式让这一幕带上引人发笑的情感喜剧的味道,表现方式上的错位还真会让人以为当时的沃霍尔一见钟情于“纯正英伦风味”的伊迪,错了,沃霍尔只是突然在她身上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完美的表达方式。

沃霍尔的自卑是外表带来的,这种根深蒂固的情绪是他自恋的源头,这种自卑很强大,以至于他的思想满溢出身体充满了侵略性,这时候,伊迪出现了。整部影片没有一处让人感觉伊迪真的是大众所谓的沃霍尔的灵感缪斯,也许伊迪本身的展示已经够诱人了,也许工厂的艺术生产促成和稳固了伊迪的icon地位,也许沃霍尔给伊迪的启发与催化要比伊迪给他的多得多。沃霍尔只是他自己的缪斯,他的自卑促成他的强大和不可侵犯,他源自丑陋的自卑需要漂亮伊迪的缺陷补偿,在她身上,他找到了自己最优雅和到位的表达方式,他充满侵略性的思想(而不是阳具)进入伊迪身体,结合成完美的艺术。他这么做了,并取得了成功,他的自卑在他自己的艺术中得到了最好的抚慰,要是非说伊迪是缪斯,也说得通,伊迪所给予的是沃霍尔认为自己几近完美的幻想,大多数艺术家为这种幻想而活,而通过作品获得幻想的肯定回声。

伊迪离他而去之日,便是沃霍尔幻想遗失之时,可以想象这种失落对于沃霍尔是多大的痛苦。自卑之人的强大之处在于他重拾幻想碎片之后还能重组坚实外壳,太早到来又匆匆而去的名声与地位却给这位二十出头的女孩以毁灭性的打击,最后选择脱氧麻黄碱和海洛因来超脱。这场游戏里,安迪丢失的是幻想,伊迪丢失的是梦想,也不知道谁更可怜。

“每个人都可以成名15分钟,潮流的寿命还比不上用尽即弃的纸尿片和安全套。”这位波普大师规定了流行的保质期限,但讽刺的是,“15分钟定律”却完全不适用于沃霍尔经手的任何人或物,他的作品成了谁都舍不得扔的高价收藏,而伊迪也成了至今拜膜者甚众的长青偶像。用脱氧麻黄碱和生命换回来的永久流行是不是代价太高?也许沃霍尔现在还在嘲笑所有人的太当回事儿,把艺术太当回事儿,把生活太当回事儿,把死亡太当回事儿。影片开头与结尾相互呼应的忏悔构成的环形结构让人生厌,忏悔室太逼仄,根本容不下沃霍尔巨大的讽刺,他不需要导演自作多情为他寻求正当的道德出口,他的存在就是为了无情嘲笑。伊迪年轻桀骜的另一面是韧性不足,在主流与边缘的撕扯下,不小心就断了。成名、暴富、陨落、贫穷都来得那么纯粹和突然,那是个充满戏剧张力的年代,在纽约,沃霍尔是好些戏剧的导演,伊迪就是其中一出,而他自己,正如比利•内门所说:“连反英雄都不是,他根本是零。”

 3 ) 乔治•海肯卢珀作品《工厂女孩》观后座谈会纪要

乔治•海肯卢珀作品《工厂女孩》观后座谈会纪要
/范达明整理/
                        
时 间:2014年10月25日(星期六)上午10:45—11:15
地 点:杭州南山路202号恒庐美术馆底层讲堂
(恒庐艺术影吧乔治•海肯卢珀作品《工厂女孩》观后现场)
与会者:(发言序)范达明、金爱武、潘嘉来、陈杏生、杨越辉、蔡玲、何吉、朱锡林、黄方悦、王淑金、宋先歙、张小平、赵如莺、田瑛、何如明、朱剑云、牛玉竹(观影者:高月建、朱英、何天华、张征辉、黄钢、朱松法、李兵东、王海燕、章毓苏、章毓光、范大茵、翁锡良、王月芳、任在京、王肆、栾秋瑶等)
主持人:范达明
记 录:黄方悦

影片采用倒叙手法,通过伊迪生前在医院接受他人访谈的方式展开
范达明:《工厂女孩》写了上世纪60年代前后一个走入演艺圈的美国女孩从走红到染上毒瘾,最后在不到30岁就结束了自己一生的悲惨故事。影片是通过女主人公伊迪生前(1970年)在圣巴巴拉•考特基医院接受他人访谈的方式展开的,采用的是回忆往事的倒叙手法。其中涉及了美国后来红极一时的波普(POP)艺术家安迪•沃霍尔、著名乡村民谣吉他手鲍勃的从艺情况。片中写到安迪•沃霍尔看中了伊迪而给她拍摄电影,而这些电影并非美国主流的好莱坞电影——所谓“院线”电影或票房电影,而属于独立制片的地下电影,没有大的规模与大的投资,常常是纪录或纪实性的短片(譬如拍摄《马》的电影),其中多数还正是我们现在说的“三级片”(譬如伊迪为角色的电影)。伊迪进入这样的艺术圈或娱乐圈,确实命运堪忧。而从安迪•沃霍尔的角度来看,我们当然都知道,他当时主要是通过他复制、复印性的印刷品式样的“波普”艺术,即所谓“当代艺术”或“后现代艺术”——譬如那件四方连续的有玛丽莲•梦露像的作品等——让他在美国新潮艺坛风靡一时并一领风骚,但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安迪也是通过捧红他的“工厂女孩”伊迪而让他自己加速名扬四方的。

影片是一个悲剧,女主人公在她疯狂而亮丽的人生高峰时没有把握好自己
金爱武:这部影片是一个悲剧。女主人公在她疯狂而亮丽的人生高峰时没有把握好自己,她很善良,却没有保护自己的意识,也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尽管她有才华,却再也无可施展发挥了,只能是昙花一现。在现实社会中,像她这样的人也蛮多,他(她)们堕落、吸毒,我行我素,最终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她的结局当然是多方面造成的,我们见到有艺术界的无情,也有社会恶势力对她的欺负,特别在她身不由己时,但主要还是她没有把握好自己。从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获得不少这方面的教益。

通过这部片子,我们也可以反观我们中国当下的文艺界
潘嘉来:影片描写了美国上世纪60年代在经济发达下的文艺状态。通过这部片子,我们也可以反观我们中国当下的文艺界。我们现在也有吸毒、嫖娼等丑恶现象,一些文艺作品显得浮夸,没有价值,不能触动人的心灵。习总书记召开文艺座谈会,就是要纠正这样的现状。日前看《小时代》的续集,我就不想看下去,因为有太虚假的东西在里面,所反映的现实、所表达的人的生活态度,都不是良性或正能量的东西。但是现在的80后、90后喜欢,这些作品有很多所谓“粉丝”,所以票房很可观,但这不过是虚假的繁荣,它犹如毒品,发展下去就是像今天影片主人公那样的结局。这部影片的拍摄,说明了西方对那一年代与那种混乱状态的立场与态度,他们敢于通过电影作品把它们都展现出来,应该说是有反思与批判的力度的。

人性的脆弱,不同人的人生也都会有,而在文艺界往往表现得最为典型
陈杏生:女主人公伊迪学了美术却不去画画,而去拍摄电影。从性格上说,她又太自负、太虚荣。通过她与艺术家安迪•沃霍尔以及一个吉他歌手的交往,表现出她的人性的脆弱,最后她当然是悲剧结局。人性的脆弱等人的弱点,这些问题不同人的人生也都会有,而在文艺界往往表现得最为典型。人在社会生活中,尤其在从事戏剧与电影的演艺界,稍不注意就容易走偏,这是需要我们警惕的。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可以接受的就是显示社会正能量的东西。

伊迪的后来发展与结局,显然与她的家庭背景有关
蔡玲:开始看影片,以为是写安迪的,说到他用美国的方式来对付美国;看到后来,才明白主角是伊迪。影片写了安迪在他自己成名之前,是如何利用伊迪的美丽与性格的单纯来拍摄他的电影的;他觉得伊迪合乎他艺术方式的口味。伊迪的后来发展与结局,显然与她的家庭背景有关。中国现在也是嫖娼、吸毒多,但是艺术界出现这样的情况,实际比率并不高。只是因为他们是公众人物,影响就大,尤其现在传媒发达,传播力大,似乎到处是他们在犯案。其实以前中国就有这种情况。而要做这样的事情,普通人根本也没有能力、更没有经济条件去做它,譬如去碰毒品等。

不同的人必然有不同的生活。你生活在什么圈子,就是什么样的生活
何吉:影片反映了美国50年前一圈艺术人的工作和生活。不同的人必然有不同的生活。你生活在什么圈子,就是什么样的生活。你搞负能量的东西,大家觉得不好,你就没有市场,你再搞,中央也会来批评。

影片用纪实手法反映了现实,让观众看了以后自己来做出评判
杨越辉:我从影片看下来,伊迪先后有5个男人影响到了她。一个是她父亲,他有地位,却如同禽兽一般在她8岁时就占有了她。她的父母应该都是能人,她当然也继承父母的才情。但她没有父爱,没有正常家庭的温暖;第二个是暗恋他的剑桥艺术学校的男同学,第三个是与他一同来到东部纽约的查克;第四个是艺术家安迪,给她拍摄电影,让她成了名的人。第五个是吉他乐手鲍勃。他与鲍勃一见钟情,影响到她和安迪的关系。影片表现她的艺术经历也就三年时间。她对于艺术与人生分不清楚,就凭自己的激情,随性处置。她的吸毒是在安迪“工厂”受女性朋友的影响染上的,后来戒不掉了。影片用纪实手法反映了现实,让观众看了以后自己来做出评判。生活提供了多种方式,选择则是由自己来决定。伊迪成年后的堕落主要是她自己造成的,是她没能把握生活基本目标的结果。

作为传记片它有很大的历史真实性与可信性,也有相当的揭露性与批判性
范达明:从影片中安迪一边给她拍摄电影一边问她的“第一次”情况中我们知道,她在家庭内不仅是父亲法西占有过她,他的两个哥哥明蒂与鲍比(均有精神病史而进了精神疗养院,明蒂后来死去了)也都与她有过关系。有介绍说,她父亲本来也要把她送精神疗养院的,她却机敏地逃离家庭来到东部纽约发展了。所以影片中开始就有她那样的陈述,说对于家里的“全家福”照片,她甚至连瞥一眼的勇气都没有,因为她无法知道照片中的他们笑容背后还藏着些什么。《生活》杂志摄影师来她家里采访,要拍摄一张体现“完美美国家庭”的照片,显示他们中产家庭的幸福美满,而伊迪坦承,实际上根本不是那回事。这里既介绍或暗示了她那体面家庭背后的阴暗与肮脏的一面,也无形中抨击了美国媒体报道存在的片面与营造虚假繁荣的一面,这对自有其虚伪与虚假性一面的所谓“美国文明”,也算有一种反讽吧。总的来说,这部影片作为传记片有它很大的历史真实性与可信性;对于当时的美国社会与家庭有相当的揭露性与批判性,包括对于当时美国的文化与美国的艺术圈,当然也包括对于女主人公;但很显然,编导对于这个不幸的女孩还是寄予了很大的惋惜与同情之心的。关于影片的导演乔治•海肯卢珀,我们确实很陌生,后来网上一查资料,原来他拍完本片不久,就突发心脏病而猝死了。他生于1963年,死于2010年,只活了47岁。

2014年10月28-29日整理,10月31日补充

 4 ) 一切将就

    记得以前看过厚厚一本访谈录,于是对《Velvet Goldmine》不会那么感冒。时至今日,脑海里还留有新鲜的《Factory Girl》印象,不可否认,个人是冲着Guy Pearce而看的这部电影,除却这个亮点,对那些个过分戏剧化了的三角恋只得做快进处理。
    某个被我遗忘姓名(约莫着是Sterling Morrison),属于那个“时代”的乐手曾这么评价Edie Sedgwick和Andy Warhol的感情:Edie看似自由的爱恋其实埋藏着对被压抑的艺术性的不甘。直白点而言,无非是Andy的理念太过咄咄逼人,以当时已成气候却还未涉及内涵的Bob Dylan为例(按照目前的解释,Bob Dylan的音乐元素给了The Velvet Underground艺术灵感,而Andy Warhol是他们的乐队经理),Edie很容易被柔软的梦幻及洒脱的快感所征服,而这些,都是Andy所给不起的。
    影片中适当地采用了波普色块(在艺术界,这是Andy的标志),苍白而压抑的宣泄,似乎让人看到了个别样的大师。剔除某些凡人质地,将三位主人公的某方面特性充盈放大,这无可厚非,你不可能靠一部《戏说乾隆》来认识真实的皇帝也是一个道理。但标榜自己是历史的回顾,甚至爆料称唯一幸存的Bob勃然大怒,似乎就过了点儿。这理儿不能明说,给几个暗示就成,而影迷歌迷倒也乐得“窥探”那些所谓的真实。
    把存在的人物走马观花般塞进一卷盒子里,当时和Andy相看两生厌的人大抵都会哑然失笑吧(那几个段子也极为有趣,若改编搬上银幕,倒也不会失了身份。顾虑到其中大约三分之一的人还活着,调侃的难度略增)。不过即使被编排了进去,那些个大人物也不见得会重视多少,始终保持沉默的David Bowie和Iggy Pop就是很成功的一对儿楷模。
    无论如何,演员们的造型还是说得过去的,一张张脸儿都好似昨日重现。Sienna Miller更把这位艺术女神对感情的态度演出了七八成(其他的也就没必要顶真了吧),要连个抽烟的姿势都学了去,若非在生活中就有相似之处,倒也怪不容易的。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段1971年的历史采访,结合先前的种种认知,个中滋味,也就在不言之中(快瞌睡的自己,就在Andy停顿整理思绪时,陡然泪流满面)。

 5 ) Liquid Life= Drink Smoke Fxck Fire...

Norm ppl's Liquid Life= Drink Smoke Fxck Fire...
Edie's Liquid Life= Norm ppl's Liquid Life + glamorous + overdose

去年看Ciao! Manhattan时候写的NOTE,翻出来贴贴:
“...Edie Sedgwick, American heiress - 早在美国英属殖民时期新英格兰中心她家就一直属于麻省望族,天生叛逆的她后来涉足美社交圈,时尚圈,电影圈,成为一代传奇人物。还有她和犹太裔著名诗人作曲家 Bob Dylan过纵甚深。后期代表影视作品Ciao! Manhattan也堪称经典绝唱。
PS. Rumor has it, 美国国民美少女Lindsey Lohan因为相貌上与Edie的些许相似才迅速走红美国娱乐界的。
...”
Vogue说她是青春地震一点也不假,她短暂的生命在美国文艺界绽放的异彩至今余震未消,R.I.P. Edie Sedgwick...

 6 ) 《Factory girl》:我活不过三十岁

你相信命运吗?

这部片是08年夏天开始的时候看的,并不出名,网络上关于它的评论也寥寥无几,甚至很少有人说它好。“一代前卫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名噪一时的电影明星伊迪•塞奇威克以及民谣大师鲍勃•迪伦之间的三角恋情”,各个频道转载的故事梗概大致若此吧。由于对波普艺术一窍不通,鲍勃•迪伦也只是略有耳闻,因而无法像某些影评人那样“专业”地从历史背景时代特征上进行分析——我面对的只是一个叫做伊迪的美丽女人的生命往事。
影片开场,妆容憔悴的女主角在熙攘的街头逆行奔跑,夜晚,镜头跟着她穿过一辆辆因交通拥堵而停滞的车辆。旁白响起:“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聚会,那儿有个看手相的,当她看着我的手的时候,她只是……呆住了。然后我跟她说,我知道,我的生命线是破碎的。我活不过三十岁。”就是这个开场,这段话,一下子吸引了我。
伊迪来自美国传统的富裕家庭,家里拥有自己的农场和油田。然而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她并没有享受到一个富家女应有的快乐,与之相反,她的家族有精神病史,两个哥哥的意外死亡(自杀和车祸)以及父亲的性骚扰都令她一心只想脱离开这个家庭。她说:“我真的很怕看那些全家福,因为照片上的每个人都那么幸福,有谁知道他们的笑容背后隐藏着什么?”
在一个小型艺术沙龙上,安迪看到了初到纽约的伊迪。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那天她穿着长款的白色镂花针织衫,扎一条墨绿色发带,在人群中如此显眼,仿佛堕入凡间的精灵。安迪就这样立在不远处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忍不住对身边人轻声赞叹:“真美,噢,她真美,我要让她拍电影。”不久伊迪跟着安迪来到他的“工厂”——很大的一间艺术工作室,有人拍照,有人聊天,有人在吸毒,有人在健身。这是伊迪从未见过的一群人,他们颓废、放纵、无所事事又玩世不恭。安迪是这里的主人,他领导着整个工作室创作标新立异的作品,有时拍摄成本低廉的地下电影。这种电影甚至无需任何演技,作为主角的伊迪只要对着镜头摆出随意姿势,然后,与摄像机后的安迪你一言我一语地对话。我们看到屏幕上的黑白影像:年轻的伊迪,轮廓分明的脸庞美得无可挑剔,神情却永远那么慵懒。她戴着超大的金属耳环,一边说话一边皱眉或者耸肩,漫不经心又特别真诚,其间不时点燃一支女士烟。整部片子里,伊迪一直在频繁地吸烟,无论开心或是悲伤,而导演似乎想以此暗示伊迪内心不为人知的痛楚……
只用了极短的时间,伊迪迅速成为工厂熠熠生辉的明星,她跟随安迪出席各式各样的宴会沙龙,接受媒体们的追捧和赞美。此时此刻,聚光灯下的伊迪已经与那个在剑桥画室里安静作画的乖顺女孩截然不同,她穿着风格夸张的皮草,裸露出修长小腿,剪短了头发,描黑眼线,配戴繁复厚重的首饰,一切一切,如同窜入夜空的烟花般璀璨。这光太耀眼,以至于掩盖了令人不安的真相,其中包括安迪的同性恋倾向、伊迪逐渐透支的银行帐户以及那些挥之不去的童年疮疤……歌舞升平的生活结束在鲍勃•迪伦出现的刹那,已然成名的英俊男人盯住伊迪的眼睛说,“你快乐吗?这骗不了人”——对,就是在那一瞬间,伊迪忽闪明亮的双眼突然蒙上阴霾。我不知道为什么伊迪最终没有追随鲍勃而去,尽管他们在一起时的夕阳是那么美。也许在伊迪心中,把安迪•沃霍当作了遗失的“父”,他领着她,她便义无反顾地跟着他。只是现实太残酷,安迪率先抛弃了伊迪,工厂很快找到的新的super star。无所依傍的伊迪错愕地望着眼前的一切,只能转身离开。而此时,她已经染上毒瘾。
曾经有人这样评论伊迪•塞奇威克:“她是我见过的集所有悲剧于一生的女人。”影片最后,严寒的纽约街头,形容萧瑟的伊迪只穿一件短袖单衣,她的脚下丢满了烟头。银行帐户里已经没有一分钱,父亲拒绝再给她汇款。她在等家族的律师,靠说出内心耻辱换得怜悯和金钱。之前租下的房子因为拖欠租金已经无法再待,搬到阴暗简陋的公寓,变卖首饰和衣物度日。她还要吸毒,浑身赤裸地趴在床上,臀部满是扎针后的淤青……这样潦倒的女子,已经与美丽无关。可我们这样清楚地记得,在与安迪相遇的沙龙上,正是她的光芒让整个世界黯然失色。
伊迪最终死于吸毒过量,而当年她所引领的时尚风潮却影响至今。
那一年,她二十八岁。

喜欢西耶娜•米勒的表演,自然而不造作。两位男主角也很棒。这部片自己看了三遍,推荐给多个朋友。总以为,人世间一些哀伤是不能为外人道的,而冥冥中自有注定。伊迪身上与美貌一同被记住的,还有她的纯真善良。而恰恰是这种真挚,使得她所遭遇的不幸更加令人酸楚。

 短评

星光熠熠啊

10分钟前
  • 胖纸史蒂文森
  • 力荐

顯得B好俗啊哈哈。B和E做愛拍得真美~

11分钟前
  • 胖丁
  • 推荐

女神

14分钟前
  • 滋滋滋
  • 推荐

beautiful

19分钟前
  • GOGO Dr.Gore
  • 推荐

great acting from guy pearce~

24分钟前
  • ling
  • 推荐

又一个缪斯女神,两者是谁成就了谁.

25分钟前
  • 树木夕凉
  • 还行

so cruel

28分钟前
  • 科华北路街溜子
  • 推荐

好伤感。

33分钟前
  • Gaby
  • 推荐

事实证明,西耶娜·米勒演伊迪·塞奇威克再合适不过。

37分钟前
  • 妈渴-瞪啃
  • 推荐

十分想了解60年代到底发生了什么...

40分钟前
  • 一只野鸡
  • 推荐

我是来看天才的 天才在哪里 我找了好久找不到 伊迪是个大傻妞 沃霍尔成了同性恋

43分钟前
  • Frank
  • 还行

SO,I know

48分钟前
  • T.L.P
  • 推荐

如果单纯去看 即在不知道那个同性恋是安迪沃霍 不知道那个摇滚歌星是鲍勃迪伦 那么 这就是一部败家女的堕落史 但是 她都让我们看到了美丽都让我们抑制不住的悲伤了一小下

52分钟前
  • 仿真男孩哪吒
  • 力荐

安迪+伊迪·塞奇威克

56分钟前
  • 蕾蕾
  • 推荐

这个Dylan巨像克隆出来的么

58分钟前
  • luc1en
  • 还行

缘分。真是神奇。原来《鸭子与野鸭子的自动存放柜》里的bobdylan就是这个呀~~~~哦,my god~

1小时前
  • 薇啸
  • 还行

http://www.56.com/u24/v_MzE1OTI4OTM.html,http://www.56.com/u86/v_NDkwMjI0MTE.html,http://www.56.com/u89/v_MzQwNzU1MjY.html

1小时前
  • 果酱☮
  • 还行

非常好的电影,其实我身边也不乏Edie这样因为进入某个圈子而开始发生质变的姑娘,大多是被那些表面光鲜的东西迷了心窍,她们也许也早就忘了那张旧照片里的女孩是谁。PS:演NICO内女的真丑!

1小时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看的时候不停地想到Jude Law

1小时前
  • 有猫万事足
  • 推荐

具有意思

1小时前
  • 教主饶命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