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职业

HD

主演:柳承龙,李荷妮,陈善圭,李东辉,孔明,申河均,吴政世,许俊硕,金义城,宋英奎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汉语普通话,英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极限职业 剧照 NO.1极限职业 剧照 NO.2极限职业 剧照 NO.3极限职业 剧照 NO.4极限职业 剧照 NO.5极限职业 剧照 NO.6极限职业 剧照 NO.13极限职业 剧照 NO.14极限职业 剧照 NO.15极限职业 剧照 NO.16极限职业 剧照 NO.17极限职业 剧照 NO.18极限职业 剧照 NO.19极限职业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极限职业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支由5位掉漆警探组成的缉毒小组,因办事不力被长官钉得满头包,成天埋伏在毒贩巢穴对面的炸鸡店中监视,案情也毫无进展。既然每天都得待在炸鸡店,不如动手卖起炸鸡,看似无厘头的决定,竟让鲁蛇警探们意外找到事业第二春,卖到吓吓叫的神级美味炸鸡,让餐厅一夕爆红,订单电话接到手软!副业做太大的警探们有办法达成使命吗?对面的毒贩又是否会闻香而来呢?保安日记2021热血青春危情普什卡尸油 3D冲锋陷阵国语远大前程人生密密缝一望无际曾经相爱的我们二楼传来的歌声燃情追踪(原声版)烈火英雄(2019)侠圣陈赓大将音乐脚步意大利任务我们的父亲丑闻第三季浴血而战群策群力指环王1:护戒使者2001男人胸女人Home红桃杰克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粤语版)特种兵归来1:血狼之怒我的野蛮女友2001浮图缘皮囊第二季地下特警国语微微一笑很倾城 电影版钢铁花谋杀鬼影2004镇国神婿三街剧场轰天龙双雄赌侠2:上海滩赌圣芳心荡漾不一样的奇遇玩命贴图平凡英雄你情我愿1986余波2022

 长篇影评

 1 ) 同一个剧本,我们拍了部烂片,韩国拍出了影史票房冠军

猝不及防的跑出的票房黑马

谁也没想到,2019年刚过两个月,韩国便诞生了现象级的卖座电影。

《极限职业》(又译《炸鸡刑警》),一部喜剧警匪电影,连续打破记录,在韩国本土动员了超1600万观众走入影院,成为韩国影史第二,仅次于1700万观影人次的历史巨作《鸣梁海战》。

票房收入上,《极限职业》更是超越《鸣梁海战》,登顶韩国影史票房冠军。

同一个剧本,我们拍了部烂片,韩国拍出了影史票房冠军

韩国媒体一片“久违了”的声音,因为距离上一部喜剧片观影人数超千万,已经是7年前(同样由柳承龙主演的《七号房间的礼物》)的事了。

《极限职业》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一个面临解散危机的警察缉毒小组,因为一场潜伏任务,在犯罪分子驻所对面盘下了一家生意冷清的炸鸡店。没想到无心插柳,炸鸡店生意意外火爆,并因此引出了一连串爆笑故事。

看到这个剧情简介,很多人会觉得似曾相识,进而想起先前的一部国产电影——《龙虾刑警》。

如果不是因为《极限职业》在韩国爆红,多数观众恐怕早忘记有这么一部电影,在2018年的暑期上映过。

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定格在可怜的4.9,其中还有肉眼可见的水分,且有继续下滑的风险。

因为很多人看过《极限职业》后,又跑去看《龙虾刑警》作对比,再跑来打分。

《龙虾刑警》在市场上几乎没溅起任何水花,也没有引发太多关注和讨论。

如同大多数质素平平的普通电影一样,在院线一闪而过。挥挥衣袖,没带走一片云彩。

因为比《极限职业》上映早了8个月,所以有不明内情的观众在质疑:韩国版是否抄袭了国内版?

这当然是一场误会。

《极限职业》与《龙虾刑警》的初稿剧本都是出产自2015年“中韩故事共同开发项目”中的“一本多用(OSMU, One Source Multi Use)”选拔获奖作品,原剧本作者是韩国编剧文忠日。

后来剧本版权方同时将剧本卖给了中国和韩国的两家公司。

双方开始了对项目的背对背创作开发,都聘请了新的专业编剧,结合各自国情对剧本进行了修改打磨,只保留了最初的矛盾架构和故事创意。基本等同于两部完全不同的电影。

只不过,中方这边进度更快,上映时间赶在了韩国的前面。

有意思的是,两部电影的导演都算是准新人,一开始都不是导演入行,颜值都不错。

《极限职业》的导演李炳宪(并非韩国演员李秉宪)是编剧出身,曾参与过大热电影《非常主播》与《阳光姐妹淘》的编剧。

现在看起来,编剧转职导演大抵还是靠谱些。

《极限职业》好在哪里?

严格说,《极限职业》也不算十全十美,最多就是拍了半部好电影而已。

前面的喜剧部分精彩纷呈,但后半段节奏出问题,垮得厉害。

从监视计划失败后,电影就失了准心,变得拖沓松散了。警匪对决的架势一起,前面精心营造的愉快气氛反而一扫而光,陷入了套路化的温吞之中。

感觉上,“极限”有点像黄政民2015年主演的票房冠军《老手》。同样是喜剧警匪题材,同样是前紧后松,观影人次也超过了千万。更巧合的是,《老手》也被国内翻拍成了《大人物》,主演也是王千源。

《极限职业》最大的优点,就是把一个看似很荒诞的喜剧,拍得细节满满,真实感十足。在演员的夸张演绎下,电影并没有显得过分浮夸,反而是在喜剧中融入了很多现实感。

比如中年危机,电影里的警察并非无所不能的大英雄,也会犯错犯傻(而且经常犯傻),也有职场困扰,也要面临养家糊口的压力。

特别是经济压力与职场理想发生冲突,主角们并没有表现得大义凛然、义无反顾,反而是内心出现了严重摇摆。

当用作监视的炸鸡店意外变成网红店而生意火爆时,警察们一度忘了本职,陷入到赚钱的忙碌之中。

最讽刺的是,案件陷入停滞,警察们反而阴差阳错地成为了犯罪分子的下属,炸鸡店成为贩 售毒品的网络。

既是现实的讽刺,又生产出了丰富的笑点。

另一个优点,是对主题元素的充分利用和有效展现。

“极限”与“龙虾”各自将故事联系在了一道食物之上。“极限”是炸鸡,“龙虾”自然就是小龙虾。

两样都堪称国民性食物,同样不上宴席,同样带着浓郁的生活味道和江湖气息。

对美食元素的运用,另辟蹊径地开创出了警匪题材的新鲜感,又巧妙地把惊心动魄的案件侦破与人生日常联系在了一起。

食物成为连接职业与生活的关键,对食物展现的过程,其实恰恰也是剧本实现本土化,以及让故事和人物接上地气的过程,电影的故事层次因此一下变得丰富了。

反观《龙虾刑警》,食物元素并没有得到深入挖掘,就漫不经心地点了下题。《极限职业》则是将故事主线紧紧绑在“炸鸡”之上,所有剧情推进都依靠“炸鸡”发生。

电影出色,也离不开演员的精彩演绎,《极限职业》中的缉毒队,连队长在内,一共5人,比“龙虾”多1人。

5人各有性格特点,在警队中各有分工,甚至各有自己的打斗必杀技。角色与角色间也会有各种奇妙的专属互动,又有家人一般的情感。

但除了警察身份,主角们更像生活中的普通小人物,被各种生活的困扰牵绊和拉扯,就像邻家郁郁不得志的上班族大叔,神经大条的野蛮大姐大,老实忠厚的大哥,寡言少语的二哥,以及天真软弱的幺弟。

他们时常傻里傻气,笨拙鲁莽,错漏百出,但一本正经起来又分外帅气。

男一号高班长的扮演者是韩国影帝级老戏骨柳承龙,他刚刚在NETFLIX出品的古装僵尸大剧《王国》(Kingdom)里饰演了阴鸷霸气的权臣,你完全无法从这两个角色上找出任何共同点,甚至连面相都因为性格的巨大差异而变得不同。柳承龙还演过冷酷的军官、温情的智障父亲、背负道德枷锁的中年男人,真正的千人千面。

《极限职业》中的高班长,有着中年男人特有的憔悴感与落魄感,即便职业是警察,也总一副郁郁不得志的颓唐样。工作时被上司申斥,在后辈同僚前抬不起头,回家还要遭妻子揶揄。开场就出乌龙,下跪认错没有半分犹豫,炸鸡店生意好时,一副见钱眼开忘乎所以的小市民样。

可就是这么个小警官,办起案来又像牛皮糖一样,又臭又硬,紧紧黏着犯人不撒手。打斗时被各种拳脚相加,但就是倒不下去。最后还要戏仿“僵尸”来个“尸变”,向自己的热门剧致敬。这样的警察形象与我们习惯了的英雄形象差距甚远,但偏偏让人觉得鲜活有趣。

国内版主演王千源演技也是难得的好演员,演技并不输柳承龙,可无奈剧本不给力,角色塑造得空洞,无论剧情和台词都无法给东京影帝以施展空间,最后坏了电影,还拖累好演员。

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是张刑警——团队中的唯一女性。饰演这个角色的李荷妮是韩国小姐选美出道,又是首尔大学的音乐硕士。

剧中,李荷妮完全丢下美女包袱,素颜上阵,把角色身上那种“虎”气“凶”劲儿给完全演出来了。大部分时候都是风风火火的莽撞性格,一不顺心就发脾气,或者飞起一脚。整个角色有一套完整的行为逻辑和性格素描,所有的台词和表演都在围绕角色的一致性进行创作,所以人物显得特别可信。

与之相对比,国内版中袁姗姗饰演的相应角色“花姐”,就只让人觉得“做作”。除了刻意扮丑,以及偶尔粗着嗓子说话,观众感受不到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扮丑又还要小心维持妆容,扮凶又拉不出像样架势,到最后,就让人觉得格外邋遢而已。

所有的差距,归根结底,是导演、剧本和制作层面的全面落败。

创作态度上,《极限职业》是比《龙虾刑警》要认真得多的电影。“极限”没那么完美,但自有一种匠人精神,这从电影对主题的深度挖掘,对商业元素的灵活运用,对细节的精致雕琢,都可见一斑。

而《龙虾刑警》,更像是一部勉为其难的应景之作,只经过简单的商业计算便仓促上马,看不到任何创作者的用心与热情。

令人唏嘘的是,在《极限职业》的最后,悠扬响起的音乐,竟是一首耳熟能详的粤语歌——由张国荣演唱的《当年情》,也是港片《英雄本色》的主题歌。

我才恍然想起,这部韩国警匪电影,连同多年前的《大人物》,竟都深受香港警匪片的影响,透露着某种黄金时代港片的气味。那种癫狂过火的快意,从小人物身上寻找感动和勇气的草根精神,越来越难从华语电影中找见,却借由出口韩国,再向国内输出。

《龙虾刑警》的问题是什么?

最后再说说《龙虾刑警》吧。

毫无疑问是部烂片,一无是处,基本没什么优点。

难得拿了一个有趣的本子,攒了一个还算靠谱且有一定商业号召力的演员阵容,最后成品却惨不忍睹。

首先,电影就没怎么把心思花在主题“龙虾”上,开饭店彻底沦为背景,电影三言两语便把开店的事情搪塞了过去。

龙虾让人看起来毫无食欲,只觉得很脏。大概美女导演平日是不太待见这类淤泥美食的。

电影倒挺舍得用篇幅来展现自以为是的“幽默”。

电影感觉是在剧本感觉完全不成熟的情况下便仓促开机。里面充斥了完全迥异的表演风格,沈腾的单人solo,周云鹏的东北话“怯口”,还有十分低级的“屎尿屁”段子。

我大概能理解演员想把这些演员“物尽其用”的良苦用心,可无奈这些喜剧元素不是围绕剧情而铺设,本身也因为设计不走心而不好笑,完全是直愣愣地强插入电影中,特别突兀。

它们不仅打乱了电影的节奏,让观众出戏,还让电影大量篇幅陷入了与剧情本身无意义的纠缠之中,让整部电影显得支离破碎,重心全无。

演员们没有进入角色,反倒像演员本人跑进了预设的环境中,自顾自地就开演,演完了就走人。

电影在剧情的设计上更没章法。老幺的潜入与被抓,以及后来队长的救人,整个过程行同儿戏、毫无章法,无论动机、应对还是化解,都充满了一股反理性反逻辑的散漫感。

这种散漫感同样包括开篇的角色登场,以及盘店与开张的过程。能叔突然就变成了烧虾高手,只用了一句台词解释,“我年轻时他们都说我像掌勺的”,观众爱信不信,反正导演信了。

剧本的欠缺已是先天不足,要命的是基于众所周知的国情,电影还得自己给自己上镣铐。

贪钱是不能贪钱的,思想弦一刻不能放松。队长贫嘴已然不好笑,但作为小领导他还要负责道德说教,时不时地点醒队员们自己的身份,一部喜剧经常就搞成了组织生活会。

这无形中就把原剧本里最有魅力的一条线索——个人在面对职业理想和现实诱惑时的摇摆给完全清除了,自然也少了很多制造笑料与反差萌的机会。

当然警队之间关于升职加薪,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也是不存在的,毕竟跟资本主义国家不一样,都是团结友爱,紧张严肃活泼的好集体好同志,只有互相帮忙从不彼此拆台。

所以电影的另一条辅线也没了,好不好笑不说,最后以第三方旁白来给缉毒队员们一个闪光登场的时机,也完全消失了。笑不过人,打不过人,也帅不过人。

搞笑已然不行,故事一塌糊涂,节奏乱无章法,居然还有功夫想着煽情,煽情既没铺垫又没力度,就音乐强给,表演强上,看得人尴尬。

全片的调色也是异常诡异,像是饱和度开过头的曝光包围特效,全片从人物到场景都是一副脏兮兮的感觉。这种“脏”还不是那种有细节有质感的美学概念上的“脏”,完全是一种调色不当的油腻“脏”。

最要命的,它还非常隐晦地写了一笔“LGBT”,我也不反对勇敢发声,但咱能先把故事捋顺溜了再玩这些么?

本来我给《龙虾刑警》打了两星,看过《极限职业》后,又跑回去改了一星。没别的,就因为同一个项目同一个剧本,我觉得“龙虾”拍成这样给祖国丢人了。

就这样,一个韩国人写的好剧本,被引进改编成了一部烂片,最后又被韩国自己救了回来,拍成了年度票房冠军电影。

这就是《极限职业》与《龙虾刑警》的故事。一个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2 ) 华丽丽,美滋滋

有血有肉,有泪有笑。

1-豆友短评中这句话还真是透彻--- 说翻拍的,我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你们的柠檬酸,退一万步说,就算是翻拍,咱们那《龙虾刑警》几斤几两?你们心里还没个b数?

2-印象里看过的上一部韩国电影应该是《新世界》,都是警匪,都是印象深刻。不同的演绎,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切入点,《极限职业》是正义大获全胜,欢乐完美的大结局;《新世界》是正义倒戈,男主黑化。两个片子给观众展示了逆境和黑暗下主角们面对黑白的抉择间的不同抉择,但是无论正义还是黑化,都是人性的选择,饱满的人物形象和性格,都有一种不想要电影结束,给人一种希望能够一直看下去的冲动。这两个电影,都是真心牛。

3-说下电影本身吧,《极限职业》讲述一支不靠谱警探队伍,为了追查毒案经营炸鸡店的故事,现在凭借超过1600万观影人次的成绩(据说每三个韩国人就有一个观影),俨然已经成为韩国影史票房冠军。据了解,电影跟国产《龙虾刑警》据说是同一个剧本同时拍摄,两个不同的版权,并不存在抄袭之说。相较而言,并不是恶意贬低《龙虾刑警》,但是确实从台词、剧情、打斗、甚至是厨艺展示方面,国产,完败。我不知道汉化组在字幕中发挥了多少功力,有没有做到信达雅不说,有没有额外给大家提供笑点也不说,但至少《极限职业》的前半程真的是笑点爆炸。(据说《龙虾刑警》依然没有脱离屎尿屁的束缚,4.9的评分,我还真是没有勇气去看) 后半程虽说是套路结局,穿着了各种无厘头,但是作为一部正儿八经的喜剧,毫无不妥!

4-题外话,虽说人生而不同,但抛开背景,其实每个人的天赋也并没有天壤的区别,至于走哪条路,如何面对每一件琐琐碎碎,该坚持的时候能走多远,对于百里之后,每个人能走到怎样一个程度,其实都是自己的点点滴滴不断积攒,看似偶然后的绝对必然吧。同样一个剧本都能差别这么大,况且是变数最大的人呢。

 3 ) 同样是开饭店,《极限职业》比国内版本《龙虾刑警》好在哪?

《极限职业》讲述一支不靠谱警探队伍,为了追查毒案经营炸鸡店的故事,现在凭借1610万观影人次的成绩,成为韩国影史票房亚军,仅次于《鸣梁海战》。

这曾经是一个中韩合拍项目,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实现。以此为剧本的国内影片《龙虾刑警》去年上映,票房口碑都平平无奇。

这到底是怎么一肥事?在剧本相同的情况下,我们的商业类型片到底差在哪儿呢?

首先,让我们排除小龙虾的问题。

(以下剧透)

我想炸鸡在韩国与小龙虾在我朝的国民度都是相当高的,也都很适合送外卖,可以说是完美的毒品配送链了。

又都很好吃~

所以不关小龙虾的事。(但是龙虾它拍的确实没啥食欲,干干巴巴)(一点也不圆润)(盘他)

但这个锅也不是小龙虾的。 首先应该是剧本打磨的问题。

我不负责任的猜测一下,初始的剧本应该是一个故事梗概,只确定了剧情走向而缺少细节台词。不然没法解释 为什么在笑点设置上面两者差距如此之大,不管是包袱的新颖程度,还是与剧情的关联性,都是《极限职业》更胜一筹。

这也是这种商业片的一大杀器。

就是说一个流水制作的喜剧剧情片,笑点就是卖点。 前段时间上映的《大人物》,同样是王千源主演,翻拍自韩国影片《老手》。虽然选角上包贝尔和原片根本没法比,情节又套路,但是凭借基本一比一复刻的原片的笑点,上映后竟然也能在国内拿到一个及格的分数和票房。

说回《极限职业》和《龙虾刑警》。

从第一个情节,主角小队出场就开始,我相信《极限职业》的观众就会陷入大笑之中。并且在简短的打斗和追逐中get到基本的人物形象。

怕赔钱的小组长,话痨的小女警,多动的新手警察形象都跃然纸上……又通过想象和现实的反差制造笑点。

嫌疑人想象中的警察:破窗而入,迅速行动

实际上的警察:怕打碎玻璃在楼外面荡着~

后续行动结果:玻璃没碎,车却连续追尾十几台。

新鲜又贴合。高级又持久。一个情节 多次情况有变,梗埋的长。

这个时候《龙虾》在干什么?警察小队长扮成外卖员顺利执行任务。人物没有,笑点硬凹。

整个《龙虾》的包袱设置就是一些国产喜剧逃不脱甩不掉的伦理梗、方言梗和屎尿屁梗。这些东西不予举例说明了,它们不仅于情节无益,而且永远都不可能自成一派变成经典笑料。

情节继续推进到主线,关于主角为什么盘下炸鸡/龙虾店,韩版《极限》比起龙虾可合理太多了。

极限小队经历了在外盯梢,被干扰,在炸鸡店观察多天,发现老板要把店转手,等过程,主动想到盘下炸鸡店,并且进行了队内讨论,才最终决定下手。并且他们面临的情况是不盘下店面 任务可能没法继续进行。

龙虾小队则是,在门口盯梢,因为被反派询问,假装要去买店面的情况下,出于偶然(强买强卖)盘下店面。

差距可太大了。诸如龙虾此类的情节基本都是这样粗暴处理,找不到理由就开始强行推进,主角动机讲不清楚就开始被动找理由。

比如韩版年轻警察主动掏钱(自己的钱)帮组长盘下店面,国内版组长强行从小警察手里拿钱(亲戚的)……

实际黑色幽默和卖蠢卖巧合之间的界限很难把握。看了《极限》觉得完成度还可以,逻辑上的问题也不是没有,但是比起国内版本还是精细太多。在艺术性和深度都不强求的类型片制作中,细节再不看,还拿什么去衡量比较呢。

如果说龙虾和极限相比有什么稍好一点的方面,就是节奏。

《龙虾》90分钟的片长,比起《极限》的130分钟,首先大刀阔斧的砍掉了一个警队队员,砍掉了队长的家庭线,走一条短平快的路线。我觉得这种思路也可以,就是,从头打到尾,一路爽到底。可是偏偏还有些莫名其妙的插曲,比如女警突然自我意识膨胀穿的花枝招展,被直男队友给指指点点了。 比如警队大厨和顾客之间的暧昧粉红泡泡。观影我过程中不断的发出nani?的声音,有必要吗?这些情节不仅无效而且错误,还损害人物。或者说不上损害,根本就是莫名其妙。 而韩版走着他们国家固有的温情小人物路线,家庭讲一讲,事业讲一讲,团队关系讲一讲,最后跟港片一样打打打,就到了结局。挺长的,不过也算不上磨叽。除了最后打戏长,别的时候安排密集笑点攻击,就不觉得剧情慢了。

除了男女主角外,还塑造了一个相当出彩的配角,勇敢 鲁莽 和傻气并存。

就是它

另外《极限》中,毒贩盯上连锁炸鸡店当毒品的运送网络的熟悉画面,实在让《绝命毒师》忠实观众超级惊喜,当场尖叫!

是我心里第一好的美剧,是熟悉的调料桶藏毒,是熟悉的制毒面罩啊!啊啊啊!虽然只有一个镜头,但是色调和构图完完全全的致敬经典,老粉热血沸腾。 说到这里,《龙虾》又有一处不和逻辑的地方。韩版毒贩盘下炸鸡店是想要开连锁店方便配送毒品,(和我们炸鸡叔一样)。

被警察发现也是因为 主角小队热心负责追查。

然而直到影片结束我们仍然不知道《龙虾》中的大叔为什么要盘下运输窝点对面的龙虾店做交易,联系上文中莫名其妙的暧昧气氛,我只能说一句因为爱情。

他们被警察发现的原因则是,男主脑袋瓜灵机一动猜到了他们要在小龙虾店里交易。

这是影片高潮部分的核心逻辑。就是这部分的垮塌使国产版本的《龙虾刑警》剧情走向全面崩溃和大乱斗。整个剧本 警察开餐馆误打误撞抓到坏人的设定也就此垮塌。

韩版《极限职业》里人物的弧光我觉得也就提现在这部分。警察小队长职业生涯已经不再继续,炸鸡店也转手完成。可是他还要追查,还要继续,面对毒贩时候还坦然承认,然后像丧尸一样永不认输的打下去。

其实电影本身没有去就英雄情怀这里做任何的渲染和上升,但是我们都能感受到这一点。

这是我觉得最重要的部分。

分割线---- 以及想采访一下《龙虾》剧组为什么小龙虾店的灯光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歌舞厅的风格呢?不搞一点霓虹紫就和对面的运毒集团不匹配是吗?

灯光画面配乐都照着韩版还有一定得差距,我想这些是一个合格商业片必备的东西吧。 演员的方面,可能是韩版柳承龙饰演的男主队长对我来说先入为主了,他的loser警探形象我觉得蛮活生生的。在家被妻子念叨,在公司得不到提拔,兢兢业业的卖炸鸡接电话,不是警察了还对犯罪穷追不舍。

而我们王千源饰演的小警察,始终有种大男主的硬汉气质,不像生活中打磨出的中年失意男。当然,这和剧作 人设也分不开,演技是没得说,在队友的衬托下还挺厉害。

以上是我认为同样剧本的情况下两部电影呈现的效果和商业成绩有所差别的几个原因,不是说国内的电影制作都不如韩国,只是引入一个控制变量,然后我们可以试图谈论其他,在套路有迹可循的类型片制作工业中,找出可以摸索进步的方式。 韩国的警匪片近年来超级厉害。港片没落,很多精彩的元素和风格都被韩国导演吸收消化再利用,也得到了很好的成绩,《青年警察》《大人物》等影片都优质且自成体系,甚至还能反向输出回大陆翻拍。所以我想着这种比较和反思应该是有价值的,也就不枉费我连看两部用掉的时间和眼光了。

 4 ) 影史票房第一出自80后之手!韩国忠武路排位遭变局?

这部满溢着炸鸡香味的滑稽侦查片《极限职业》拯救了韩国开年的电影市场。

截止当前,1月23日在韩上映的《极限职业》突破1600万观影人次,票房累计超8.15亿人民币,打破了2014年上映的《鸣梁海战》8.04亿人民币的票房记录,问鼎韩影史票房冠军

《极限职业》

这个票房成绩放在国内似乎没有什么竞争力,而就韩国本土5100多万人口而言,1600万的观影人次相当于5个韩国民众中便有1.5个人观看过《极限职业》,国民度可谓相当高;同时《极限职业》也是典型的以小博大赢家,成本仅95亿韩元(5600万人民币),投资收益比为14.4倍。即便已至三月末,《极限职业》仍牢牢位居韩国票房榜的前十位置。

一帮同侪眼中的废柴警察追捕毒贩的故事,究竟做对了什么俘获人心?更有比较意味的在于,《极限职业》的剧本和去年国产电影《龙虾警察》属“一本两拍”,一样的创意核和人物架构却得来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个影史冠军,一个籍籍无名。

《极限职业》

话说从头。《极限职业》和《龙虾刑警》的共用剧本来源于2015年中韩故事共同开发项目一源多用文化征集展的获奖剧本《极限职业》,剧本原作者是韩国编剧文忠日。这句话几乎可以解释《龙虾刑警》因何失利,因为打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韩国本土风味强烈的故事。

特别又是喜剧题材,各国喜剧故事的铺陈节奏、演员的表演风格以及导演对喜剧节奏的拿捏均不一样,并且故事发生在写实背景下更对本土元素有着超高的要求,这也是为何过分依赖制景、仿似发生在真空背景下且演员喜剧表演节奏不统一的《龙虾刑警》的弊端。

《龙虾刑警》

而且在本土化上,《极限职业》确实做到了“极致”。

故事围绕业绩超级差的毒品侦查班,偶然获得翻身机会蹲点毒贩。为了执行任务,小组五人盘下了一家炸鸡店潜伏,没想到马刑警制作的口味独特的炸鸡使得店面瞬间蹿升为网红店,做警察薪水入不敷出的窘境和遭遇停职的纠结间,侦查班又将何去何从呢?

《极限职业》 外卖五人组

整个故事的立意已显示出两个有趣的点,一点是警察开店卖炸鸡,身份的错位所形成的笑料是个看点;另一点则是整部电影里散发着对警察职业薪资低、风险高的调侃。把警察这份职业最窘迫的部分拿出来逗乐子,反而为影片最后侦查班以一敌百壮烈地与毒贩搏斗埋下了热血的苗子,欲扬先抑的手法虽老套却十分管用。

《极限职业》

而另一个成功的地方是对韩国本土王牌美食“炸鸡”的推新。相较于《龙虾刑警》中对龙虾这道美食为何诱人近似空白的描述,《极限职业》里对炸鸡可谓是360度的呈现。电影里自制的畅销配方“水原王排骨炸鸡”,在韩网引发热议和追捧。

《极限职业》

韩国人对炸鸡的热情从《来自星星的你》开始蔓延全世界,《鬼怪》里的一句台词,“全韩国的炸鸡店比麦当劳多”更是印证了韩国人对炸鸡的热情。

而据说《极限职业》的编剧裴世英在京畿道水原市(以炸鸡闻名)改编剧本的过程中,每天会陷入吃炸鸡还是吃排骨的烦恼中,最终便有了将两者结合后“水原王排骨炸鸡”的出现。可以说,爆款网红炸鸡和电影互相成就。

再者来说,《极限职业》的成功还来自于它“纯粹喜剧”的样式,摆脱了韩国以往盛行的“笑后有泪”模式,即“喜剧+感动”的套路。“笑后有泪”模式的里程碑开始于《我的野蛮女友》,影片前半部分以搞笑为主,后半部分旋即转入两人分手的感伤,这几年大卖的《超速绯闻》、《奇怪的她》、《七号房的礼物》等均是对这一套路的巩固,甚至变得固化。

《七号房的礼物》

这也是为何自2013年《七号房的礼物》后在韩国鲜有喜剧电影成功的原因。《极限职业》给了另一种观影快感,高班长(柳承龙饰演)领衔的五人小组性格不一,每个人都有着自身特点的滑稽表情和夸张语调。

没有悲情,从头至尾所有的是对生活无奈的小小调侃,是一部纯粹的热血、搞笑喜剧。影片对喜剧节奏拿捏的精准,其背后的最大功臣自然是影片导演李炳宪。

在韩国,票房破千万人次的电影被称为国民电影。就目前而言,在韩国电影票房史上超千万观影人次的电影有23部,其中韩国本土电影18部,好莱坞电影5部。则在这其中喜剧电影仅两部,一部是《七号房的礼物》,另一部即是《极限职业》。同时,《极限职业》的李炳宪是“千万俱乐部导演”中唯一一位80后的新锐导演。

李炳宪

忠武路因有大量的拍摄场地且导演辈出,是韩国电影界的代名词。因此李炳宪的成功,便被韩国媒体冠上了“凭借爆笑平定忠武路”的title。仅仅创作了4部作品就登顶名誉殿堂,李炳宪给韩国影坛造成的冲击不亚于文牧野之于中国电影。

其实李炳宪擅长喜剧创作的路子早有迹可循。在尚未成为导演的那些年,他跟随姜炯哲导演参与编剧了《超速绯闻》和《阳光姐妹淘》两部颇受好评的喜剧片。

《阳光姐妹淘》

2012年,他成为导演拍摄了自传性质的独立电影《加油啊,李先生》后,2015年讲述青春苦恼现实的首部商业电影《二十》(去年曾被国内翻拍为《二十岁》)、2018年讲述四位男女横冲直撞的不伦恋故事《风风风》均为喜剧,加上如今的《极限职业》,他的喜剧世界变得更加丰富。

李炳宪曾在采访中说过,周星驰对其有深刻的影响。喜剧也会作为他一直探索下去的方向。

《极限职业》对他的突破意义在于,以往的喜剧作品中他更善于揭露主人公内心难为情的欲望和秘密,对故事进行讽刺,因此会有观众感觉到不适。而《极限职业》则直接走向了合家欢,是男女老少都会微笑的故事。他的喜剧世界正在发生着变化,正在习得更广泛的表达方式。

透过李炳宪的成功,自然会让我们将更多的眼光集中于在韩国日渐活跃的80后导演们,他们有一个共通特点,都是编导合一的好手,甚至常常身兼数职。而且在过往的十年时间里,每年韩国三大电影奖项的归属上不乏新锐导演的身影。

这些新锐导演中,李炳宪在商业类型创作和票房号召力上处于领头羊的位置。

而早在2013年因一部商业制作《恐怖直播》(豆瓣8.7)惊艳业内外的金秉祐近年来鲜有好作品出现。同理,还有拍出话题之作的《道熙呀》的郑朱莉,这部处女作也是她最新的作品,图表中最年轻的金泰泳的履历也停留在了2016年的作品《女教师》。

《恐怖直播》

新人导演的锐气与光芒无法持久保持,或许是韩国电影界在一代代传承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另一个困境还在于性别与创作倾向的固化。女导演多个人私语、小成本制作以及独特视角中寻求表达,却难以有更上一层的可能性;男性导演多类型化的、犯罪、历史、现实等更加厚重的题材样式以及大制作被男性导演把持。

新人女导演作品(从左至右)

《道熙呀》、《我们的世界》、《恋爱谈》、《小公女》

数据对此是种印证,自1999年至今,韩国三大电影奖项中,最佳导演奖尚未有女性导演获得

新锐导演撼动“忠武路”或许为时尚早。李炳宪式的成功是韩国电影界对类型电影创作模式二十年来不断打磨下结出的果实,是韩国民众狂热地对本土电影自我守卫的表现。他的成功对中国新导演的启示在于,锤炼类型创作是获得市场的不二法门。

-END- 公众号:导演帮(daoyanbangwx)

 5 ) 《极限职业》与源自同一剧本的国产喜剧片《龙虾刑警》有什么区别?

1(全文多图gif)

以五千万的成本,创下近十亿的票房,在国内都不常见,更别提人口只有五千万的韩国,近乎每三个人就有一人进电影院看过。

《极限职业》

民族骄傲的李舜臣(《鸣梁海战》)怎么也想不到,夺走自己韩史第一位置的,是一份排骨味炸鸡。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一路逆袭而上的黑马,竟然与国内早半年上映的《龙虾刑警》出自同一剧本大纲——缉毒组刑警为了监控抓捕毒贩,盘下贼窝对面的餐饮店,却不想意外发财的故事。

两片豆瓣分对比

这巨大的差异到底在哪?

2

小成本商业电影的翻身仗,要么依靠的是烧死亿万脑细胞的奇思妙想,要么就靠分分钟练出腹肌的喜剧效果,显然后者正是《极限职业》取胜的关键。影片开头便是一段缉毒组警员抓捕毒贩的精彩戏码。

你以为是神兵天降,然而现实却让人心疼地想笑。

因为太穷,不敢踢碎玻璃,只能孤苦无助地吊在窗外,刑警做到这份上,也是没谁了。你以为是夺路狂飙的飞车展开,却无奈遇上个英勇市民,到底谁才是那个弱势的。

你以为是街头追逐的激情场面,却偏偏来个慢放,拼死追赶的和悠哉骑车的。

你以为是疏而不漏的标准结局,却不想警察会忘带手铐,被电击棒反杀。

最后的抓捕功臣竟然是一辆公交车。

在短短几分钟,几次惊喜反转,创作人员深谙喜剧之道,明白笑料是来自极与极的对比反差而反观《龙虾刑警》,同样以一场抓捕行动开头,先声夺人,上来便树立了主角王千源的话痨人设。(王千源的演技也拯救不了人物背后空洞的内心世界)

真的是絮絮叨叨一大堆

可对于这种靠贬低队友所达到的喜剧效果,抱歉,实在是笑不起来。随后紧跟的抓捕动作戏,以及最后的失手,无一不体现着敷衍两字,强行插入的梗,也使得上下剧情衔接生硬突兀。

低俗的他妈梗

当然,用喜剧的夸张来制造的笑点也不少,尤其是沈腾出场的时候,那明明慌得一匹,却又要强装正经的模样着实可笑。可这也暴露出了《龙虾刑警》的另一个缺陷,为了搞笑而牺牲的真实性。

哪家店能破成这样

剧情上,《龙虾刑警》中的众人是靠小警员母亲再婚所给的二十万婚礼出场费(还有这种费?还就这么巧?)作为资金盘下龙虾店。而《极限职业》靠的则是主角高班长(柳承龙饰)的退休金,这不仅显得更加现实,更是为了之后的剧情埋下伏笔。(《龙虾刑警》的资金也是伏笔,不过是在彩蛋之中)

在失去了真实感的情况下,一切的情感都是假的。两者的第二点差异便随之而来,剧情上的设计。2虽说剧情大纲相似,但两片的本土烹调可谓截然不同。剧情是警察以开店为掩护监控捉拿毒贩,却意外发财。显而易见,这其中的矛盾冲突来自于抓捕与开店之间。在《极限职业》之中,抓捕与开店间的矛盾在不觉间一次次激化升级。一开始只是因开店而产生的职业偏差。

后来随着众人因为生意红火而无暇回应负责监视的李东辉的报告,导致错失了跟踪的良机,矛盾彻底爆发开来。

以高班长为切入点,因生意赚钱,原本只是用来装脏衣服的Gucci袋子,里面换成了真包,连带改变的还有妻子对他的态度。

这让常年被后辈超车

给女儿零花钱只能给三万的高班长一时间陷入两方的挣扎,一面是火到电视台来采访的炸鸡店,一面是蠢蠢欲动的毒贩,该如何取舍成了横亘在眼前的巨大难题。

而苦苦潜伏后抓捕的扑空,外加电视台曝光的丑闻一下让高班长陷入深渊之中,不得已只能含泪辞职,继续经营已经声名狼藉的炸鸡店。可造化弄人,在钻研炸鸡店的营收时意外得知到的毒贩动向最终还是让他抓获了这毒贩大boss。

《极限职业》从始至终都围绕着炸鸡店与抓捕的矛盾展开,理想与现实的几次反转,在这其中还深挖了高班长的内心世界,将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人物对立,碰撞出小人物的花火,最关键的是,影片中的一切都是在为讲好故事而服务

反观《龙虾刑警》,整个故事,除了地点是在龙虾店外,关于开店与抓捕的矛盾近乎没有,反倒是将篇幅花在了几段莫名其妙的次情节。王千源与袁姗姗的感情戏,以及袁姗姗见朋友(见朋友的段落在故事中的突然和生硬程度实属灾难级),这些剧情的实际作用除了成功拖延了时长外,再无其他。

看得出来主创人员是想刻画人物形象,但人物形象是靠一点一滴的细节铺垫建立起来的,而并非这类毫无征兆的突然行动。王千源与袁姗姗的感情线同样如此,毫无由来的起了个头,便再无下文,这种没有铺垫基础的情感戏码还妄想博得眼泪,实属异想天开。

爱情线可以有,但请让我相信那是爱情

关于反派更是按照了烂片一贯的智商掉线套路,幕后大毒枭孤身一人取货送钱,深刻贯彻亲力亲为原则。还有剧中反派与曹能(刘桦饰)的对手戏,氛围向着基情带,却在之后也不了了之,两人最后的对打凸显一个翻脸不认人。这不由得使人质疑这一情节的设置只是为了圆剧本的漏洞,强行让反派看似机智的行为变得合理。

3

可以说《龙虾刑警》放弃了本可以好好开展的冲突矛盾,转而通过种种低劣手法,僵硬的叙事,方便的巧合来拼凑一个看似可笑的故事,尤其是在《极限职业》的对比下,这些问题被无限放大。

虽然《极限职业》也有着不少缺点,例如最后打斗的节奏拖沓不合理等,但最起码它圆满通顺的讲好了一个故事,每个笑点都响的彻底而不低俗,在这之外还塑造挖掘了高班长的形象,7.7的分数对于一部包含着本土文化以及本土梗的外国商业电影来说已是相当不错的认可。

而诞生于本地土壤下的《龙虾刑警》,这份不及格的答卷实在是难以令人满意。

这两部电影的差异,无疑暴露出了两方影视人态度间的差距,差者靠着方便的巧合和脆弱的动机来强行推着故事前进,优者早已埋下种种伏笔,一次次的揭露反转间,制造出惊奇与神秘,让观众不停地想了解后续的进展。

曾几何时,小人物逆袭的故事于我们而言是那样的熟悉,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成龙的动作喜剧,部部经典。可如今,对纵然艰辛困苦,也依然热爱生活的那份,小人物特有品性的把握早已不知所踪,有的只是高高在上的俯视感,你看他这么惨,为什么不能同情一下,为什么不能笑一下。

 6 ) 这部韩国新片让中国电影输得心服口服!人家片尾还放了张国荣的歌

喜剧片果然是电影院观众的“刚需”。生活的重压之下,大众大需要精神的麻醉剂,用笑意来稀释沉重。最近爆红的影片《极限职业》就以喜剧元素为主要内核打造出了韩国影史票房第一的爆款电影。

2014登陆过内地银幕的韩国史诗大片《鸣梁海战》以成熟的特效场景,厚重的历史叙事征服了韩国和中国观众。《鸣梁海战》以1357.49 亿韩元(约 8.04 亿人民币)的票房成绩问鼎韩国影史票房第一。

时隔5年之久,最近登陆影院的《极限职业》以 1369.57 亿韩元票房(约 8.11 亿人民币)超过了《鸣梁海战》,坐上了韩国影史票房第一的宝座。而且,《极限职业》的拍摄成本只有《鸣梁海战》的一半,以小片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撬动了大片的统治地位。《极限职业》成功的秘密在于电影类型元素的巧妙融合。它用喜剧类型片的元素将犯罪片、侦探片、言情片、动作片,甚至韩式爱情片等元素统统囊括在内,最大化的发挥了类型的魅力。

喜剧是一种古老的电影类型,从卓别林的黑白电影开始,喜剧片都不会自己独立称王,只有和其他类型叠加时,喜剧片才能生发出连绵不绝的王者力量。这一次,《极限职业》突破了类型的边界,给影迷奉上了惊喜大餐。

故事讲述一群“废材”缉毒警察小组的离奇经历。5人小组原本只是想窃听收集毒贩们的犯罪证据,为此他们租下了罪犯聚集地对面的炸鸡店商铺作为伪装。

为了掩饰身份,他们不得不一边完成作为警察的任务,一边还得经营炸鸡店铺,当起厨子、服务员、老板。

结果收集证据之路遥遥无期,炸鸡店却鬼使神差的成为了当地的网红餐厅。他们疯狂加价希望稀释客流,可这种反向操作,反而更加激发了食客们的好奇心,连外地游客都慕名前来。一时间,他们不得不放下警察身份,当上炸鸡店的合伙人们。一边是警察的天职和荣誉感,一边是生活的蹂躏和压迫感。这群小警察们不得不在金钱和荣誉,生活和理想之间做出抉择。

在他们挣扎摇摆时,炸鸡店巨大的名气,让“溜走”的毒贩们打起了他们的注意,故事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最终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极限职业》不断挤压各大类型元素的养分来充实自己的喜剧笑料,提升剧情张力。比如开片的动作追车戏。想象中的警察缉毒现场,踢碎窗户飞身而入,手持警棍大杀四方,一招制敌,缉拿罪犯。可现实情况是,穷的连窗户都赔不起的警察们,只能吊威亚到各个窗户前,守在门前,形成合围之势,口头劝服对方投降。

结果罪犯反而一个飞身,撞毁了窗户,落地而逃。

另一边,骑着烂摩托潇洒追逐的警探,看似头脑灵光,动作敏捷,结果一不小心,走神之下引发了连环车祸。

罪犯是抓住了,可穷的没底气的团队回到警署免不了被上司一顿痛骂!

钱是引发故事转折和人物孤光的重要元素。因为钱,造成了这群小警察们理想的动摇;

也因为钱,让他们在破案时显得畏手畏脚;更因为钱,让他们在家庭与荣誉之间有点了烟火气。剧情的转折与喜剧片惯用的“反差”同时发力,在夸张的表演和笑点不错的台词配合下,让影片有着不俗的观赏性。

比如,因为破案率低而被其他团队嘲笑,差点大动干戈;而后,为了获得案件情报,又可以随时张口叫人家“哥”!没有过多夸张和大段的台词铺垫,就一个简单的“哥”字,就足以让观众笑出声来。

这种反差还在破案收集证据与炸鸡之间多次拉扯着观众的情绪;一会儿是“窃听风云”,一会儿居然秒变“食神”;刚放下窃听器就开始掌勺油炸炸鸡。

最后连打入敌方阵营的方式,也是提着炸鸡,穿上外卖小哥服乔装上阵。

反差和反转再次同时共振,曾经的犯罪人员聚集地人走楼空,一群清洁大妈点了炸鸡;既然罪犯都消失无踪了,警局这下是不回去了,只能安心当炸鸡店老板了,因为警察退休金都可能失去,炸鸡店一下子成为了这群小警察们赖以生存的“家”。

以上类似的反差和反转撑起了整部电影,戏虐之间道出了小警察们的辛酸。《极限职业》不仅靠着类型的跨越成功拿下韩国票房第一,而且还打脸了国内影片!因为《极限职业》就是去年上映的国内影片《龙虾刑警》的“兄弟片”。

一个卖炸鸡,一个卖龙虾,都是犯罪喜剧片,但最后出来的效果却天差地别。

需要说明的是,两部影片之间不存在谁抄袭谁,谁翻拍谁。这个有趣的剧本是中韩两国合作的成果,归属于一个名叫「中韩故事共同开发计划」的项目。一个剧本大纲交给了双方不同的团队进行润色和填充,结果一方成为了全韩国三分之一人口都看过的爆款,一方成为了被骂“圈钱的烂片”。《龙虾刑警》无论在动作设计,还是台词功底上,都远远逊色于韩国的《极限职业》。

最为尴尬的是,作为喜剧片,《龙虾刑警》把低俗当做笑料,把底线作为尺度,说的重一点,完全是侮辱了观众的智商,挑战了观众的容忍度。《极限职业》虽然为喜剧片,但你可以清楚的看出它在类型之间跳跃的轻巧和自如。前一秒还在卖笑,后一秒就可以马上拿出韩式煽情泪点,大丈夫警察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放弃职业梦想,去卖炸鸡,他伤心的哭倒在妻子的怀中,中年男人的辛酸立即跃然银幕之上。

再看看最后的打戏,从群殴到单挑,看似废材的警探们原来卧虎藏龙,各个身怀绝技,出手起来毫不手软。

最后队长与毒贩之间的贴身肉搏又呈现出韩国暴力片的残忍与血腥。但队长高呼不要欺压普通小百姓,一拳打向毒贩时,成功宣扬出了韩国底层人对于社会不公的呐喊。

而且在片尾渲染兄弟情义时,影片居然放了张国荣的经典电影主题曲《当年情》。画面上直接致敬模仿了《英雄本色》。

韩国电影对于香港的热爱和借鉴程度可见一斑。《极限职业》其实并不是说有多么厉害,有多大的突破,但它做到了真诚对待观众。它对于类型的打磨加工体现了电影制作者花费心思取悦观众的态度,在态度的推动下,靠着成熟的商业电影体现,最终获得了票房的认可。成功不是偶然,也绝不是奇迹,它是真诚里渗出的汗水结晶成的“勋章”。这一次,韩国电影让我们输得心服口服!

 短评

属于那种“蠢的”“低俗喜剧”,但是并不弱智,笑点密集,看完心情愉悦,而且一度非常想吃炸鸡!

7分钟前
  • 这个假了
  • 推荐

从头到尾都是笑点,差点笑死在影院,而且动作戏也很出彩,真的感觉从头到尾都很新颖?!向千万电影冲鸭!!!PS:竟然冲到韩影票房史第二名,这还真是没想到...

8分钟前
  • 冰拿铁
  • 力荐

一本两拍,但相比《龙虾刑警》还是成熟太多,背后的差距就更大了

1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前半段笑到打鸣,跟《二十》一样,导演很擅长抛这种贱贱的梗,斗殴戏画风也算有特色,适合不开心的时候拿出来乐一乐。【190317 롯데시네마 월드타워 很少在电影院笑出声,这个实在忍不住。上映快两个月还有六成上座率,是真的🔥】【SIFF2019 祖国同胞比隔壁人民笑的奔放太多,前排两个大兄弟笑到快咆哮,电影节观影气氛果然不一样,比平常好太多,能在国内影院看到韩影还是觉得神奇】

13分钟前
  • SOSEOSES
  • 推荐

看完专门地图上搜了一下수원왕갈비통닭居然真的有啊哈哈哈

15分钟前
  • 暖晴
  • 推荐

服气,必须五星,全程无尿点就算了,全是笑点,五个刑警的人设实在太秒了,打斗场面也很精彩,这片子很成龙啊,很有香港动作喜剧那种小人物磕磕碰碰中完成了人设的升华啊,片尾一曲《当年情》响起,真以为看了个港片啊。

19分钟前
  • 浩子菌
  • 力荐

4.5/5 韓國近年來最棒的警匪喜劇!從頭笑到尾不誇張,雖然說打戲的剪接還是稍嫌凌亂,但整部片的笑點可說是設計的相當高明,一而在在而三的玩轉動作片既有的公式,難怪韓國短時間內就破千萬觀影,年度舒壓搞笑片無誤,最後還偷用英雄本色的插曲,以為我聽不出來嗎😂

20分钟前
  • Puff
  • 推荐

全程搞笑,也没有什么低俗的硬梗。在相当愉快的氛围中演绎了一场警察与毒贩的搞笑日常。而且最后时刻还有一段热血剧情与歌曲的插入。值得一看

21分钟前
  • 不吃香菇的7号
  • 力荐

所有的笑料都能笑出声,段子、幽默、讽刺、自嘲…各种硬的软的喜剧形式、高级的或通俗的笑点,现在能有这样的喜剧,已经很难得!韩国电影在类型化方面简直出神入化了!

23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神秘冷面的缉毒队一本正经的搞快餐,本来极致的反差梗并没有胡闹的拍,从逆境中的悲凉,到骑虎难下的无奈,再到最后战狼式的热血,剧情推动和情绪引导都很自然,结尾还附赠港产警匪片、西部片、僵尸片三个彩蛋,总有一款击中你,业界良心啊。

28分钟前
  • 发条饺子
  • 推荐

听说《龙虾刑警》一本两拍,韩国导演拿去拍了一部本土的票房爆款,迫不及待的看过之后,还是没有超出预期,可能对于这种韩国商业片并不能抱太高的期待吧,或者这几年的韩国影坛都没什么好期待的,偶尔出个爆款也只是类型完成度不错的工业产品。这片子大卖本质上就和咱们的泰囧港囧唐人街探案差不多,只能夸类型完成度不错,做了行之有效的本土化处理,导演对于喜剧节奏的掌控也很有一手,但也就仅止于此了。

3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太好笑了!

37分钟前
  • 心台
  • 推荐

笑到崩潰

40分钟前
  • 換日線
  • 力荐

目前为止确定是韩国影史票房冠军!一本两拍,对比中国的同题材,此片充满了那种韩式的无厘头的梗,喜剧桥段反转笑料百出,也不落俗套,桥段竟然分别致敬了《绝命毒师》和《英雄本色》。7.5

42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不是翻拍!!韩国作家문충일的最初剧本,2015年中韩合作项目,中国这边按照人家的剧本改编先拍了,并不是韩国翻拍龙虾刑警。

44分钟前
  • momo
  • 力荐

看完之后的第一感想:好难看!这货根本对不起一千五百万的票房啊,比老手和检察官外传还难看,这次大爆真的是抓着头皮都不知道原因。前面剧情还算可以,但是后面的打斗戏份真的难看到无言以对。只能说这个电影是踩着狗屎运上去的吧。感觉是韩国千万电影中最弱鸡的了,这种程度的电影撑死了也就值三百万。可能韩国人民活得太压抑特别渴望看喜剧犯罪电影吧。完全不值得这样的高票房,作为爆米花电影都太弱了。

46分钟前
  • 抱抱
  • 还行

同一个剧本拍得与《龙虾刑警》高下立判,之所以这部能做到热血又好笑,人设、表演、细节、节奏和感情都在线,尤其节奏,控制得太好了,本土版差的不是故事,是讲故事的人

47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看“龙虾刑警”的时候,就感觉这个故事创意真的好啊,但拍烂了,好在韩版好看(中韩合作,一片两拍)。韩版的优点就在于炸鸡店意外走红后角色面临的职业抉择,当所有人接近放弃临界点时,适时被卷入犯罪活动,完成了剧作上的转折,也重燃角色警察的职业心,这一点中国版是无法呈现的,我们人民警察不允许对职业产生怀疑。喜剧效果很不错,后半段稍微冗长,打斗场面很港片,结尾致敬《英雄本色》,还有《王国》的梗。就是很纯正的癫狂喜剧,韩片把港片“皆尽过火”的本事都学透了

48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近两三年来难得的从头笑到尾的电影,没有任何无聊的场面。希望大发!

49分钟前
  • CSUMMERY
  • 力荐

一晚連刷兩部喜劇片高下立判。這次的票房紀錄果然有理由!真的全程笑點不斷笑出淚來啊!這片要不火才讓人奇怪!是犯罪題材但暴力點到為止,這方面不過度已經很難得。有距离感的缉毒故事和接地气的炸鸡店结合,加上特色맛집和放送文化(PD曝炸雞店有點牽強)。節奏給力劇情發展流暢,喜劇感的實現方式親和卻不低級,值得商業片借鑒。然後朝族還是華僑我都不反對但是漢語也太糊弄了吧,要不是有韓語字幕根本聽不懂。音樂為喜劇性大大加分。如果有第二部就好啦!0213CGV홍대

51分钟前
  • 看守煙霧的人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