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火车旅行

HD

主演:路易斯·托萨尔,佩拉·卡斯特罗,欧内斯特·艾戴里欧,基姆·古铁雷斯,贝伦·奎斯塔,玛卡莲娜·加西亚,哈维尔·戈迪诺,哈维尔·博泰特,Stéphanie Magnin Vella,Gilbert Melki,拉蒙·巴雷阿,伊纳克·伊拉斯托尔扎,阿尔维托·圣胡安,曼努埃尔·莫龙,麦肯·贝蒂亚,帕科·萨加尔扎祖,迭戈·帕里斯,伊尼戈·阿兰布鲁,丹尼尔·霍瓦斯

类型:电影地区:西班牙,法国语言:西班牙语,法语,英语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坐火车旅行 剧照 NO.1坐火车旅行 剧照 NO.2坐火车旅行 剧照 NO.3坐火车旅行 剧照 NO.4坐火车旅行 剧照 NO.5坐火车旅行 剧照 NO.6坐火车旅行 剧照 NO.13坐火车旅行 剧照 NO.14坐火车旅行 剧照 NO.15坐火车旅行 剧照 NO.16坐火车旅行 剧照 NO.17坐火车旅行 剧照 NO.18坐火车旅行 剧照 NO.19坐火车旅行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匪夷所思的不正常的古怪的电影

比较喜欢前面的套娃故事,一个人讲一个人讲一个人的故事……集齐了暗网、为了儿童和医院卖身、贩童、儿童色情电影、杀童、贩卖录像带等暗黑元素,最后医生去找了她哥哥,彻底否定前面故事掀桌解密那里有被吓到。特别是哥哥咬医生舌头、医生把假手拿下那一刻很惊悚。

之后女主的故事,解释了她得病的原因,在一段亲密关系中被精神虐待和控制,被逐步当成狗对待。很恶心。

后面的虾男和长短腿女的故事讲了男女的不同,即使都是残疾,但女人想要的是爱,男人却会把性和爱分开并把av当成真实的性。

最后女主发现医生其实是精神病,爆炸死亡后她又坐上了火车,垃圾男来了。开头和结局衔接起来。

这个故事的真相应该是女主在遭受情感非人虐待后杀了丈夫,并得了精神分裂症。每次坐火车其实都是一次治疗,(每个放包的东西摆放都是一样的,她露出的红色衣袖和假医生的是一样的)她会分裂出一个个人物并将其杀死,女医生和男中介被“消失”,爸爸老死,哥哥被垃圾车铲死,假医生真精神病被爆炸烧死,她的爱人在想象中被砍死。活下来的只有医生和姐姐。

其中的脑中叶摘除术她应该做过,从军队男到清洁工男再到狗爱人,这个词都出现了。也许她真的签了字做这个手术,也许她看医生讲过给她做,不然她不会这么印象深刻。

而清洁工男和假医生男应该是她的人格之一,上次杀死了,下一轮讲故事又回来。她讲的有的故事完整嵌套,有的单独讲述。毕竟精神障碍患者的思维是不同的。

中间女主跪地起身杀人的镜头配合歌曲,歌词层层递进,情绪一步步加深,气氛渲染太绝了。

故事那夸张的垃圾山和垃圾地下室,饱和度极好的颜色,都在暗示这不是正常世界吧。

 2 ) 荒诞环扣环

我通常吃安利很快,但是不轻易“消化”安利。

看《坐火车旅行》是冲着西班牙优秀的悬疑片去的,总体而言还远谈不上惊悚,但重口味的调调足以使我产生恶心感。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整部片子的色调,艳丽诡谲,怪诞醒目,我其实还觉得这些配色挺好看,但是与故事情节匹配上就……很恢恑憰怪。

这部电影的拍摄视角很特别,镜头移动的方式也很好,再有就是只闻其声也会让人产生画面感,哪怕看不见血腥画面,也能透过演员的表演把电影要传达的画面引入脑中。

其实蜗牛男孩(软骨男孩)的故事看起来挺多余,要是没有也不影响整部片子的逻辑。当然,作者本身也忘了为什么要写这一段,影片可以说是十分尊重原著了。

影片像俄罗斯套娃一样,镶嵌和穿插了许多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不是探案那样的胆战心惊,却还是有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

一环套一环,环到最后结尾,似曾相识的情景,仿佛情节再次循环,这倒是很有意思。

不是我喜欢的那种刺激感,但总体不算无聊,倒也还好。

第一章

第一个故事: A女士回家发现丈夫盯着一坨shit沉迷其中,丈夫被送入精神病院。

第二个故事:A女生在火车上遇见精神病医生B(男),B问“你想聊聊吗?”B和A女士聊了聊自己遇到的一个案例(病人),B描述自己家附近由一大片垃圾无人清理(垃圾醒目的色彩其实是铺垫),然后有一天突然收到一封奇怪的信件。信件内容是:寄信人C的哥哥D遵从父亲的意愿去了空军军校,此后经常写信回来,内容一次比一次怪异,直到有一天,D再也没有寄信回来。又有一天,D衣着邋遢地回来,宣布自己被开除,然后在大家惊讶之余他也讲了一个故事。

第三个故事:D进入军校后认识了一个善良的女医生E,女医生一手建立了儿童医院,挽救了很多生命,D和E相谈甚欢,时常一起吃吃饭,散散步,聊聊天,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板着脸对D不理不睬。又有一天,E主动找到D坦诚自己为了筹措维持儿童医院运转的资金出卖了自己的身体,因为资金补贴的申请没能通过。紧接着,在D惊讶之余,E也讲了一个故事,同时眼泪汪汪地表示自己就是下一个。

第四个故事:E靠着自己勉强维持了儿童医院的日常饮食消费,她很快意识到这根本是个无底洞,可是儿童医院是她的心血她一点也没考虑过放弃。直到有一天,E遇见了她的客人F,F是个有钱的大商人,F和普通的客人不一样,他认识很多商业界和政界的朋友,于是他给E出谋划策,要求E每个月给他们这群人提供一个孤儿。E当场赶他出去,但很快因为资金问题选择屈服,F的朋友们就这样和E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资助”关系。然而,有一天,客人F脸色惶恐地找到了E表示自己要完了,给她讲了一个故事。

第五个故事:F一直与这些非富即贵的朋友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日常生活就是抽抽烟,聚聚餐。直到有一天,他第三次问起这些送出去的孩子情况。F的朋友之一G带领他来到一个小房间,G声称这是一件操作室,然后突然接到一通电话临时和助手出去,留下了F一个人在房间。F知道这些人有点恋童癖,但他并不知道其中的勾当。他趁机拿走了其中一部光碟,回家打开看到内容万分震惊,儿童被卖给客人后录制了很多色情光盘,然后被人杀死……F非常生气,他找到朋友G严肃地指责了他。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朋友G的眼里只有钱,甚至反过来威胁他。G在警告和威胁F的同时,讲了另一个故事。

第六个故事:G表示,这个产业链即便是上面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色情产业链解决了一些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创造了很多效益,而血腥的片子比色情片更具有“价值”,不仅可以录制光碟,还可以把剩下的躯体的一部分出售给饲料公司,一部分内脏出售给制药公司,掏空的部分高价卖给纽约的怪诞行为艺术家,用于展览观赏。

第七个故事:精神病医生B虽然觉得故事不可思议,但是选择了相信并真的找到了寄信人C的房屋,C非常热情地请B进门,递上酒和香肠,B虽然觉得味道奇奇怪怪,但还是客气地象征性的拿了一片吃,结果C告诉B信的内容是假的,除了哥哥D缺了一只胳膊。但C表示自己并非有意欺骗,而是哥哥D欺骗了大家。然后讲了哥哥D的真实故事。

第八个故事:哥哥D被军校拒绝了,但并没灰心,一边做清洁工一边努力考试,同时为了让父亲安心编造了自己在空军军校工作的事。结果年复一年,D始终没能如愿,渐渐成为了一名清洁工。直到有一天哥哥为了捡一只垃圾车的笔被机器切断了胳膊,和C一起靠领取救助金过着拮据的日子。B听着故事不禁心生怜悯,轻拍C的肩膀安慰她没啥事。结果C泪眼朦胧地回头看着B,手就不老实了,攀上了B的脸,结果B居然在犹豫中回应了……

互啄中,B突然被C咬住了舌头,慌乱中B扯下了C的胳膊,严肃地说应该是假肢。是的,你没有看错,C是故事当事人,C是男人。C撕下了伪装,讲了下一个故事。

第九个故事:C告诉B,他对B关注许久,从B的垃圾分析B的生活习惯:只用一次性剃须刀,不吃转基因食物,嗜喝咖啡。C说自己脑部潜入了芯片,鼻子里装置了麦克风,自己为了躲避垃圾公司的控制在地下室呆了足足8年。B进门闻到的恶臭根本不是来自下水道,而是C的垃圾。C说自己乔装打扮成姐姐的模样,独居许久,足不出户,吃自己的大便和尿液,B突然想起来C给自己的“烈酒”和“香肠”……C看到窗外的垃圾车表示B受到了跟踪,拖着B来到地下室,B在这里见到了壮观的垃圾和难以掩盖的恶臭。在这里,C给B讲了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第十个故事:C做了5年的垃圾厂工人,他发现公司会在垃圾箱上面喷洒相当难闻的味道,作过工作的人从上到下都会渗透上这种味道,这种臭味无论洗多少次澡都无法难以清除,C认为这是垃圾公司对员工的精神控制。C还发现垃圾公司通过回收垃圾鉴别指纹,从指纹分析垃圾的主人,根据垃圾内容和属性、使用频次再分析记录主人的生活习惯、消费偏好,而这又能判断出主人的财务状况、性生活状况、政治倾向。这一切的内容会记录在每个垃圾袋主人的芯片上,当局知道人们的一切。但D是系统的一个故障,所以垃圾工人不收B住处的垃圾,这造成了B住宅附近的垃圾日积月累成了庞然大物。

第十一个故事:B把C讲给自己的故事讲给A女士,告诉她C后面死了,然后拿过A的钱中途下车去买三明治。火车开走,A女士没有等到回来的B,但是发现B留下来的一个笔记本。第十二个故事开始。

第十二个故事:A女士原本想看看笔记本里面有什么B的联系方式,结果没有找到,却发现了关于精神病的案例故事,她阅读起来,看到一个瘸子女和软骨男的爱情故事,她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于是一回家就查找了B的网络联系方式打算物归原主,并谈谈出版的问题。A早上听到电话的留言,对面表示自己没有丢什么并请求不要打电话骚扰他。A动身前往B的住处,见到了一个年老男人和一个女人,老板人自称是真的“B”,说她遇到的B是假冒了他。然后严肃地给A讲了假“B”的故事。

第十三个故事:假“B”实际上是B的儿子,是屋子里女人的弟弟,也是假B讲解故事中的人物D。假B的姐姐告诉A女士,假B患有精神病,本来送去了一家国际精神病诊所,但因为超前的精神病治疗法,假B被进行开放式治疗,让他融入社会。而假B时常自称为自己的父亲B,这么做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真B表示用不着相信儿子的话,他表示假B有双重人格,同时否定了笔记本的内容,表示那些是假B编造出来的东西。但A表示不关心真假,只在乎能不能出版,因为她真的觉得里面的故事写的很棒。

第十四个故事:A得到假B的地址后前去寻找,恰好在门口碰见假B,假B表示自己正在检查D的稿子,邀请A同去,A于是和假B共同进了屋子。(假B此时的人格还是自己的父亲)

进屋后A被B带入地下室,A在这里见到了故事中8年的垃圾,恶臭熏天。假B一边走一边咀嚼着垃圾,得知A想要出版自己的手稿迟疑了一下,表示自己多年没有阅读,自打从精神病专家的角度阅读后就再也不相信文章里的每一个字。同时问了A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人们明明知道故事是假的,却还是努力要证明它是真的?”A的回答是“搁置怀疑”。假B不知道自己深陷其中,回了一句“逼真性被高估”然后就被突如其来的爆炸淹没。A逃了出来,捡了一条命。

第十五个故事:一个女编辑爱上了一个作家,但到头来她意识到自己混淆了叙述者和作者,她爱的人是叙述者,而并非这个作家本人。她选择了分手和辞职,离开作家后她养了一只狗,并打算再也不想了解关于男人的事情。这个女编辑就是A女士,此前的故事由这只狗引开。

第十三个故事:A女士的狗和H杂货店老板的狗相识,触发了A与H的爱情,但是结婚后A很快发现自己变得很卑微,SM蔓延到日常生活,H把她当成一条真的母狗,DOI要求后入,吃饭要像狗一样匍匐,送的狗项圈平时也要求戴着,用四肢爬行,住在狗窝,甚至让另一只狗上她……很明显,H是个变态,A终于明白自己一次一次的软弱和退让让自己失去了人格上的自尊,她幻想拿着榔锤敲死这个变态男,用锯刀锯下他恶心的头颅,掏出脑髓放到狗碗里让其它狗吃了他。

当然,如果A有这么大的胆子也不至于沦落到这个地步,她换了一个办法。她往H的杯子里添加了10立方厘米的阿那巴比妥,她原本设想的是H身体日日渐虚,慢慢死掉最好,结果没想到H好像得了精神病,一直对着自己的大便仔细观摩挑来挑去。于是A把H送到了一家不问太多问题的,便宜的,尽可能远的精神病疗养院。A终于摆脱了这个变态男。

第十七个故事:A出售了变态男H的报社亭,和谨慎并移送会话后看见医生对开颅的描述和自己想要报复H的那一幕如此相似,于是毫不犹豫万分欣喜地签了字授权。A乘坐火车返回,她的对面又过来一个人,同样捧着笔记本,只不过不是红色的,他问A,“你想聊聊吗?”

 3 ) 精神状态下的欲望

相比于中国电影的隐晦,西班牙这部电影更加直白,更有甚者是癫狂,讲故事时神态下的欲望,一览无余,一部批判社会高层题材的电影 ,涉及到底层群众,中产阶级,高层政客,社会制度是安定的,至少是表面上,背后的是军事部分的疲软,政治舞台的肮脏,群众扭曲甚至极度变态的心理,幼童献祭给高层,通过小小是屏幕展现在电影某个人物眼中,给到了更多的是观察者面部失控的表情,第二个片段涉及到犬女,顺从到觉醒在一场大雨中将故事推到了高潮,电影那一段大雨淋漓中的配音及其震撼人心,锤子撬开丈夫的脑子,挖出脑子喂食犬,场面尤为血腥,但是犬女又是理智的,一切是臆想,理性,保留着,说明社会并不是完全荒诞。 套娃的模式尤其耐人寻味,值得一看。

 4 ) 故事和话语的分辨游戏

在叙事学上,有对于故事story和话语dialogue的辨析,前者是人物和事件,后者指内容被表达的形式。故事即被描述的叙事中的是什么(what),而话语是其中的如何(how),也就是“人物+事件”是怎么组织起来的。

上面有篇影评很细致地列出了所有的故事梗概,这部影片讲了有将近二十个故事。这些故事之间有什么逻辑联系吗,借医生之口我们得知,“这些故事下面没有具象的人”,而是精神分裂患者的一系列叠套的乱码而已。所以在这个文本里面,比故事更有趣更值得关注的是话语。

在章节开始之前,一个成熟男性画外音让我们去设想一位女编辑回到家中看到自己的丈夫是个恋粪癖该怎么办,她的做法是把他送到了精神病院,而后坐火车离开。画外音不属于女编辑本人,介于他并不是个存在于故事里的人物,故而他的功能是作为故事外叙述者,引出影片接下来的故事内容。根据我们既往的观看经验,接下来也确实是个讲述女编辑的经历的故事。

女编辑的经历分为三段。

第一节 “欺骗性的结合”

一、堆栈套层

她在火车上听医生讲述一个九曲回环的套娃故事,医生作为故事内部叙述者,强行跟对面女编辑讲故事,引出了一个个更小层级亚故事叙述者:医生a1—马丁妹妹a2—马丁a3—医院女院长a4—仍存些许良心的权贵a5—从事暗网交易的黑心商贩a6。从a1到a6,顺序进入,每讲完一个次级的故事又会退回到上一层级继续该层级的故事。按照a6到a1的逆序,直到回到我们的故事时间——医生在火车上面对女编辑的时刻。这种叙事模式经常和和计算机的堆栈处理方式相提并论,称之为堆栈递归。

图来自《<盗梦空间>套层叙事的堆栈解析》

第二节 “人们”

二、叙述者、人物

突然闪回到她本人在乘车之前的发生的事情,这个处理打断了之前的火车叙事,成为一个断点,但从全片视角来看,中断是暂时性的。男性画外音再次在这节开头出现,直接指出女编辑一个缺点在于“她会混淆叙述者和作者,有时又会混淆作者和人物”。在阅读或观看一个故事时,分辨作者、叙述者和人物是进入故事的基础,对我们而言,这里的女编辑是个人物,画外音是个叙述者,而作者,是并未以任何形式与我们有直接接触的某个人(原作作家or导演)。可是在故事里,具有职业属性的女编辑却分不清楚,这显然是对她人格错乱的暗示。这段闪回中的后段包括了一个梦境,在梦里女编辑以牙还牙,残忍杀害了丈夫。醒来之后,画外音以她的第一人称向我们叙述自己给丈夫进行慢性投毒、发现丈夫毒性没有发作但是玩弄粪便、于是送丈夫去精神病院的经历。此段开头是男性故事外【叙述者】的画外音,现在却以女性故事内【人物】的画外音作结。可以大胆推断,这时候她也许已经分不清讲述和经历了,故而我们也有理由觉得梦里的一切反倒是真的。

三、花园句子

男性故事外画外音让我们再次回到火车上,讲述了她看到的红皮书上记述的案例,一个蜗牛男孩的故事,视角和叙述转移到这个男性患者身上。

老师教蜗牛男孩句法

有意思的是,男孩一开始就说自己理解句子结构有些困难,“一句话它里面的东西里还有个第三句,第三句是第二句的一部分……就像俄罗斯套娃似的。”

举个例子:

图来自《新叙事学》

这种从句由于会引起某种歧义的误读而被冠以“花园路句子”,当然这只是为了学者进行句法分析,为了理解句子的涵义我们必须搞明白从句修饰的主语。为了理解故事的涵义我们必须搞明白故事中的人物。就像这节标题告知我们要注意的一样,故事里的“人们”都很难辨别虚实,我们要辨别不同人物后面跟着的行为真假又谈何容易?

第三节 “坐火车旅行的好处”

四、结尾

红皮书故事深深地感染了她,作为一名编辑,她一心要找到医生,想出版这些精神病案例,却发现医生是精神病人伪装的身份,他本人就是第一节故事里的马丁。为了好故事,她以身试险,进入了第一节故事里医生进入的地下室,一声爆炸,她活了下来,马丁却消失无踪。

对于最后收摊、签字、登上火车的她来说,前面的不过是她脑海中的故事,因为不具备对现实生活的模仿,所以我们也不必追究这些故事里孰真孰假。

对于读者来说,一个故事你可以从这个角度读作A,也可以从那个角度读作B。

我们可以猜想。

最后一场火车重逢马丁的戏,说明要么在真实的她的虚构的脑海中,新一轮的讲述又开始了。

要么,前面所有的叙述是一场预叙,其中作为核心的火车怪客部分取材于她此时此刻遇到的断手男人。故事嘛,毕竟是对生活进行艺术化的加工不是?

不管别人如何讲述,经过话语编排的故事离现实有距离。

就像蜗牛男孩误以为porn和生活毫无界限导致女孩生气出走,就像女编辑分不清作者、讲述者和人物的关系,就像医生讲述的套娃故事一样,真相永远不和语言或文字完全挂钩。

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生活在某种“似而非环境”(传播学上的“拟态环境”)罢了,我们面对的早已不是对现实的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产生了偏移的“现实”。其中起到作用的选择、加工、编排等操作恰恰来自于语言。

语言是一场游戏,游戏可以无限重复开始,但语言这个能指链条永远无法到达真理本身。

 5 ) 因为是幻想所以就可以为所欲为的编剧

最后,女主再次乘车,对面坐了一个旧面孔的新医生,证明女主是精神分裂,全篇都是胡扯。

用混搭设计的新瓶混装了几种怪味陈醋

每个场景都有超现实的地方,导演并没有隐藏故事的虚构性,高高的垃圾,突然由沙发变成轮椅,前面灵活的手是假肢等等等;而每个故事也足够猎奇,并涉猎广泛。整体看,颇有暗黑版《大鱼》的感觉。电影结构上也花了心思。第一个故事大致内容为,A给B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内容是B听C讲一个惊悚的故事,内容是C听D讲了一个离奇的故事,内容是。。。。第二个故事大致为A听B讲故事前,自己经历的故事。第三个故事是A看B文件中的故事。最后,A去还B文件发生的故事。

因为没有任何真实情节作为对照,所以任何解读都是多余

个人利用电影里的几个细节和对话,说一种可能的真实情况。女主是编辑,喜欢狗,交友不慎,慢慢被男友控制,把自己被控制抽象成是被驯化成狗,精神失常,对男友下药,被男友送到精神病院,听了几个病友的故事,利用编辑的职业病写下来,成了垃圾特工马丁的故事、软骨男人和坡脚女人的故事,医生利用女主喜欢写作的特点,为她设计了以文字分析人格的诊断方式,并同时让她外出,以自由人身份完成治疗。影片中,出现了切除额叶手术签字场景,以及女主对男友实行了全脑喂狗的幻想场景,但是我不认为女主真的做了手术。毕竟,出现精神病院,但是没有涉及这种暗黑技术,对这部猎奇百科电影来说好像少了些什么。

想给3.5星分,但是没有这个档。

在我眼里,1星代表影响健康,2星代表浪费时间,3星代表合格消遣,3星半代表有点意思,4星代表精彩至极,5星代表珍藏极品。如果十分制就好了。目前这个电影不到7分,所以我打了4星,这样可以整体可以更接近于我想要给电影定位的7分。

 6 ) “俄罗斯套娃”的终极绝招

因为最抗拒的其实便是悬疑恐怖电影,可能是心里承受能力太弱,至今为止看过的悬疑片屈指可数,但是西班牙悬疑片优秀到让我可能不去管片子的类型,大不了可以找个人一起看。而《坐火车旅行》是我因为片名而去看的一部影片

1.片名让人感觉如沐春风是要讲风景美色趣事,但其实讲述的却是一个一环套一环的十七个故事的故事(我也在套环)

2.整部片子的“恶心”程度足以和我看过的任何片子相媲美,主要体现在那夸张艳丽的色调和本身带着各种器官(例如脑浆)诡异的镜头,搭配起来和故事情节形成很大的视觉反差

3.故事的逻辑很有趣,类似于俄罗斯套娃,一环套一环,而且中间也增加了很多体现人性的小故事

4.猎奇口味太严重了:恋童,狗奴,性施虐,暴力镜头

 短评

狗故事真恶心

5分钟前
  • vv小安康卡住了
  • 还行

高开低走,玩大了草草结尾。第一部分还是挺不错的,套中套的故事,挺吸引人。第二部分完全就是恶趣味了,比较恶心的一个故事,小清新不建议看。第三部分导演竭尽全力把故事圆回来,可是能力有限,故事没讲好,逻辑也莫名其妙。还有资料夹里那个故事,完全没有必要讲,十分多余。要么就拍全无关联但都有同样主题的几个小故事,要有关联就得所有故事都能回到一个起点或者走向一个终点,这种毫无逻辑的刻意捆绑只能显示导演的水平。并不能用一句精神病的世界没有逻辑来解释。如果喜欢恶趣味猎奇故事的倒是可以看一下。

7分钟前
  • 蒙奇D
  • 还行

片名小清新,内容引起极度不适,尤其第二段,晚上会做噩梦吧。套娃式的叙事,鱼眼畸变镜头,日式诡异配乐,感觉情节刚刚铺开,结果戛然而止电影就这么结束了!

12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还行

看到最后发现还是挺好看的,三个故事各具特色,但是又相互作用,最后形成统一的大闭环,故事结构可谓精巧,利用精神分裂这一特性制造出不寻常的嵌套结构。是不是我味觉不灵了,别人都说口味重我咋没觉得呢!除了狗女挖脑浆子那段有点辣眼,别的都还好吧!

13分钟前
  • 等待戈多
  • 推荐

高开低走的故事情节,恶趣味就只是恶趣味,实在有些失望。

17分钟前
  • 離家行動
  • 还行

大晚上的,特麽重口味包裹下的片子,实际上是为了给你上堂课[捂脸][捂脸][捂脸]用心良苦。。犹如重上了一遍叙事学、语法课!第一堂、概论,从结构上演绎套栈模型、戏中戏、环形叙述;第二题、辨析作品的作者、叙述者、角色等人物身份配置;第三节、精读字词句,论怎样将主从句关系影像化。。下课

18分钟前
  • 槛上人
  • 还行

神片,谁分裂?谁变态?谁说谎?谁失控?故事套故事,火车上旅行的好处就是尽情吹牛逼,直到有人真的信了你的邪。

23分钟前
  • 2666
  • 推荐

竟然比想象中要好得多,猎奇但不寻求联系的故事之间,就像一场分不清虚假的谎言与梦境。

24分钟前
  • 品客
  • 推荐

有一点重口,西班牙套娃娃,但尽管套了很多,最后并没有什么化学反应,反倒是因为套了太多层,进去后毫无感觉,更别提高潮了。

27分钟前
  • 女神的秋裤
  • 较差

很好,绝对不看第二遍,推荐热恋情侣手牵手观看。(回家路上补)初看片名加悬疑组分类的时候,还以为是东方列车类,结果五分钟过后就发现,南辕北辙。提问环节有人说,就像是日本社会,大家以为那是香肠殊不知其实是屎的事情也不一定是真的,所以问导演intention是什么。作家结果话筒笑着说,能看出日本社会那真是出乎意料,这小说二十年前写的,我也忘了当时目的和意向。庄周活在梦里的那只蝴蝶的梦里的庄周的梦里,不过说不定作家其实是个女权主义者,毕竟问意向的话,第二个故事里的致命女人西班牙版,手段可比美利坚的三位爽快利落的多,虽然是梦里。

31分钟前
  • 金桔希子
  • 推荐

垃圾山食粪癖个人情报泄露科索沃暗网虐童独臂军佬垃圾车自杀事件,狗女规训育成开颅喂粮脑白质切除收集故事,虾仁长短腿残缺巴黎爱情失去后才懂得……自从得了精神病以后,整个人都精神了

35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西班牙Cult向套娃电影,结尾没有收好……

39分钟前
  • 小爱
  • 还行

无语

41分钟前
  • ladbat
  • 较差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46分钟前
  • 谷崎润一狗
  • 还行

6/10。剧本还不错,前半段套中套中套的结构还以为又是一出《看不见的客人》,没想到后半段换了女人视角,突然兰斯莫斯附体。杀童和狗交真的太西班牙了,邪气越往后越弱,结尾很不满意。

48分钟前
  • 乍暖
  • 还行

【坐火车旅行】的好处就是有精神病给你讲都市传说,结果你的故事比那个精神病更生猛。本以为几个故事会怎么样,估计连导演也没想明白几个荒诞的故事套在一起要做什么吧,看着看着只觉得这是几个笨拙的蠢故事,就这么被编剧生硬的凑到了一起,和《蛮荒故事》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比如孤儿院那个故事,再猎奇也只是一个流行于暗网的都市传说,花50分钟时间讲出来,除了猎奇并没有什么作用,直接交代哥哥少了一条胳膊这条信息量,这个故事的戏剧任务就直接完成了。如果编剧乐意的话,这些没什么缘由的荒诞都市传说可以无限制的俄罗斯套娃下去了,反正精神病患者也不需要什么逻辑。这就是精神病患者做电影主角的优势,观众不能跟精神病计较。不过中间狗奴那段还是挺恶趣味的,原著作者可以去当推特网黄了。

5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从俄罗斯套娃延展开,并越来越远

5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俄罗斯套娃式的故事情节很精彩,虽为精神分裂也写实。第一个故事没太看明白但觉得很残忍,第二个故事讲了亲密关系中的控制,重口味的情节令人警醒。第三个故事讲了自身经历和虚无经验的差别,认识的水平决定了经验的质量。三个故事环环相扣,循环往复,有《罗生门》之感,与其说是惊悚片,不如说是哲理片,让我们惊悚的不是神经病而是生活的真相,险恶、残忍、控制、吞噬、教条、虚无。

54分钟前
  • Disobey
  • 推荐

分段式作品,但比起短篇集的工整形式,本片在格式上更加天马行空,通过在火车上讲故事的方式,故事中套着故事,层层剥离,又将讲述者与聆听者各自身世融入其中, 如套娃一般,彼此也都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几个“十日谈”式的寓言小故事风格不同,惊悚、搞笑、怪诞、重口味应有尽有,每个故事其实意思不大,但好处就是把这个看似复杂的结构梳理的非常清晰,绝对不会晕,但后半段简单和泄气,结尾不错,现实经历呼应了第一个故事中的开场,给人一种故事角色来到现实的感觉,戛然而止,亦幻亦真。

58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谁在讲述你的故事,故事里的你又是谁,看似是一个套娃式的故事,实际上套娃又变形成了莫比乌斯,你越深入反而离起点越近,问题没有答案,真相没有真假,相信与否不再重要。

1小时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