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车2007

HD

主演:刘丹,奇道,刘永生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其它年份:200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夜车2007 剧照 NO.1夜车2007 剧照 NO.2夜车2007 剧照 NO.3夜车2007 剧照 NO.4夜车2007 剧照 NO.5夜车2007 剧照 NO.6夜车2007 剧照 NO.13夜车2007 剧照 NO.14夜车2007 剧照 NO.15夜车2007 剧照 NO.16夜车2007 剧照 NO.17夜车2007 剧照 NO.18夜车2007 剧照 NO.19夜车2007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夜车2007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吴红燕(刘丹 饰),中国西部平川市人民法院一个普通的法警。丈夫病亡,独身十年,她的生活黯淡无味,每日里做着例行的工作,法庭上出示证物,判决后送走一个个绝望的人。对她来说,也许只有每周去兴城婚姻介绍所才能让生活有一丝希望,然而幸福却与一次次与她擦肩而过。  一个女犯因故意杀人被判处死刑,吴红燕作了她的送行者。女犯的丈夫李军(奇道 饰)因此憎恨上这个沉默的女警,时常尾随其后,伺机刺杀。但是,未曾染血的刀子被丢下,两颗孤独寂寞的心却走到一起……  本片荣获2007年第23届华沙国际电影节新导演和新电影大奖。破碎第一季罗斯威尔第二季命中雷霆江湖喜剧人2无穷之路蜡笔和小新的故事拉字至上:Q世代 第三季请随意对待武动乾坤粉雄救兵第四季Celeb Five: 会议中朝鲜魔术师环球神奇度假屋第一季黑色皮革手册盲侠大律师智子和知子超能写手蝴蝶梦1940天官赐福野蛮人罗纳尔社区主任寻爱之旅双人床条约十诫(下部)双面神探国语异空漫游第一季超人前传 第四季青盲东京攻略粤语版卓别林求婚大作战张艺兴版俄罗斯——在老虎,熊和火山之间流浪地球2X战警:黑凤凰神探夏洛克第三季猎金叛途孤狼之血及格人生远大前程请勿靠近高举爱 高舉‧愛狗男女1999雷玛根大桥英语张国荣跨越97演唱会

 长篇影评

 1 ) a 马儿是要跑的 b 马儿是跑不掉的 c 没拍的结尾是什么

对于影片快结束时的那一场马车戏,是导向全片结尾的一个重要的引子。所以虽然当时没看懂这一场戏的用意,过后却因为它的重要性而屡屡被从我的意识里揪出来重新审视。俗话说勤能补拙,反反复复了多次,我终于可以把下面的文字交出来,我想我是想明白了,很慎重的那种想。 a 马儿是要跑的 马儿为什么要跑?因为后面很鞭子在抽啊。我一点也没觉得吴红燕是个不正常的人。她去婚介所因为她想要找个人好;她花钱给婚托因为她想找个人依偎着走路;她去看钢管舞因为她也有要狂舞的冲动;她贴着耳朵听隔壁的声音因为没有别的欲望让她不要这样做。情欲这根鞭子不停抽打着她,大家看到她的状态就是很难受的状态,就象那场戏中的那匹马儿一样。有人会说这样不好。哪里不好?是被鞭子抽了不好?还是被鞭子抽了后拚命地要跑起来不好? b 马儿是跑不掉的 有一个问题:如果那匹马儿没有被鞭抽,又没有被套在车上,它是愿意站在那里不动呢还是愿意自顾自地跑起来呢?这个假设性的问题恰不是影片要去回答的。就象那匹马儿,又要被套重车又要被鞭子抽,它自己的精神意志是无人愿去顾及探求并加以描述的。在这一点上,吴红燕肯定是看到了自己同那匹马儿处在相同的困境。她很清楚那根鞭子始终在那里,她也渐渐体会到那重重的车套在那里。先是一个人把她当泄欲工具,再是一个人把她当赚钱工具,最后是一个人把她当放纵仇恨的工具。她并没有在欲望的鞭打下能跑起来,反而是因为别人看到她就把一样又一样的东西往她身上套着,然后当她是一个工具来使唤。吴红燕最后看到的是,马儿想尽力挣脱身上的一切(鞭子和车套)。但是最后马儿没有做到,死了。无力的死亡是这场戏的结果,也是吴红燕预见到的一个归宿。鞭子、车套和马儿,难道还会有别的结果吗?马儿终于是跑不掉的,无力到倒下只有时间早与晚的分别而已。 c 没拍的结尾是什么 最后的结尾没有拍,是留给善良的心灵们一点希望吗?不是的。好象下棋快走到绝杀前理智的棋手会推枰认负,这样就可以不用看到血腥的杀局了,因为血腥的杀将对于行棋者的尊严会是个打击。在这里,导演把这份尊严留给了吴红燕,和那匹无力的马儿一样的人。如果大家没有能在影片的行进中看到李军的仇恨有多少的减弱,就不要再对最后的结局抱有“开放性”之类的玫瑰色幻想了。我看到那个包里除了那把匕首外竟然还有把斧子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这个结局已经无可更改了。 解决了马儿那场戏的疑问后,我的意识里又一再地出现《红与黑》的故事。两者之间是满可以对号入座的。只不过这次影片想描写的并不是一个于连一样的李军,而是一个闪着更多人性光辉的吴红燕。同样的两个死局,《夜车》的视角比《红与黑》更能打动我,我不知道于连为什么会值得被书写。我这样想是因为我记住了那匹马儿,而对于套车的抽鞭子的那些人却始终印象模糊。

 2 ) 散发出欧洲艺术片气质的道德伦理奇情故事

不愧为编剧出身的导演,刁亦男的第二部作品完全褪去了处女作《制服》的粗糙感。当观众还以为他会追随着贾樟柯的现实主义美学路线之际,没想到他却用复杂精湛的编剧技巧来叙述出一个极具欧洲艺术片气质的情感与道德伦理故事,也似乎开始让人看到之后《白日焰火》的模糊轮廓。这部作品当年入围戛纳“一种注目”单元,算是刁亦男与戛纳的初次接触,虽然最后没得奖,但是影片所散发出的欧洲艺术片气质在法国大受欢迎,尤其是获得《电影手册》编辑让-米歇尔·付东(Jean-Michel Frodon)的高度赞赏。

相比起刁亦男之后的两部作品,这部《夜车》并没有明星参与出演,而名不经传的实力派演员,则令观众将焦点放在影片内容上。影片探讨的主题隐晦而压抑,讲述一位丧偶单身女法警的日常工作,每逢周末她都会乘火车前往另一个城市参加婚介所的联谊活动,寻求对象和欲望宣泄的出口。剧本巧妙之处在于让观众一直误以为这是一个女法警寻觅真爱的烂俗故事,结果在后半段才让惊悚的悬念感浮出水面,并袒露出法律道德与人性欲望的剧烈冲突探讨。这种剧本结构与《白日焰火》十分相似,只不过这部作品没太多潜质拍成一部商业类型片,导演更愿意沉浸于自我风格的表达和诉说。

剧本的另一种巧妙之处在于,叙事过程中次要人物的情节无疾而踪,观感相当突兀,却是为勾勒人物性格所用,比如女主角与前面两位男士的相处情节,其次是男主角召妓并杀死仙人跳幕后操纵者的情节。这种塑造人物的方式往往成为不少观众诟病影片沉闷的来源,事实上,这种“闷骚”的手法在欧洲艺术电影里屡见不鲜,观众需要耐心地在这些游离于主线叙事的情节里拼凑出人物的性格与心理,不断发掘观影的乐趣。

刁亦男导演似乎对权力象征有暧昧的偏好与批判态度。这部作品从某种角度来看与处女作同样,依然是一部讲述“制服”的影片:女主角穿上制服时是一丝不苟、冷漠无情的法警,而脱下制服后却是渴求爱情、欲壑难填的普通女人。她在这两种反差的身份之间承受着难以言喻的欲望压抑,直至遇上跳艳舞的女邻居,以及女死囚的丈夫后,才找到释放的突破口。然而,跟《制服》男主角的态度截然相反,她并非是迷恋制度权力的执法者,尽管她亲手执行了男主角妻子的死刑。她作为女人的自然属性已然压倒了贴在她身份上的社会属性。换句话说,个体对欲望的追求已经超越了对制度权力的迷恋,人性彻底打破了政治/社会性对身体的禁锢。

从这点来看,又似乎能给影片那个莫名其妙的结局提供一丝耐人寻味的解释空间。影片最后女主角得知男主角准备要杀害她替妻子报仇时慌忙出逃,在路上遇见一匹受鞭笞的马跪下来走不动,却依然被主人鞭打。这个灵感来自大师导演贝拉·塔尔的场景令女主角回心转意回到男主角身边,甘愿承受不可知的结局。这种突兀的心灵顿悟的描绘有悖于前面精心塑造的人物性格,明显是编剧过于刻意的结果,有强行点题的嫌疑,却无意中提升了人性欲望的复杂性,这又是欧洲艺术电影气质的一种表现。

最后,不可忽略的是影片引发出对死刑的思考,这一点是刁亦男拍摄这部影片的重要灵感来源,同样地,这个话题在大陆国产电影里是不多见的。影片展现了女囚犯经历一系列审讯过程,从监狱到法庭,再到最后被执行死刑前法警的荒谬行为,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空间。法律和道德可以约束、甚至剥夺人的生命,却无法抑制人的情感和欲望,超越道德伦理的爱情是否可以存在?这个隐晦而复杂的主题在刁亦男导演的下一部作品《白日焰火》里得到更为淋漓尽致的剖析。

 3 ) 寂静人生

如此文艺、台词稀少....没耐心的估计都弃了....

没想到是刁亦男的作品,风格很像很像一部德国片《寂静人生》,看的让人无望.....那匹被2人拚命甩鞭子的白马最终放弃了拉起陷在淤泥中的大车努力,跪地任打任骂———力所不能及的事,只能忍!

意外的是居然有漏点,2次,清晰,竟然过了审?李军原来是《可可西里》里的刘栋,一个帅小伙,身材尤其了不得—-肩宽腰细有腹肌还不胖壮,太难得了,还在片中露了上半身发了福利,针不戳...

而一个成熟漂亮、有着不错职业的女子,丈夫死了10年了,依然沒找到属于自己的另一半,委实叫人想不通—-但就是生活,真实生活中这样的还挺多....我身边至少三位,还是一直未婚,年已过了不惑了....

只是,这样的职业、曾经的行为,她杀了他妻子,他杀了勒索的男子身负命案,他和她,有未来吗?所以在白马的行为下,她明知他目的,依然回头向他走去……绝望啊,好容易的一点温暖,宁可在谎言下,也要去紧紧拥抱、再拥抱

真是部好片子,4星推荐!

 4 ) 在呼和浩特的夜里看完了这部想了五年的夜车

马上就要开通京呼高铁了,呼和浩特和集宁也将马上迈入高铁时代,而人的生活节奏却早已超越高铁速度,纷乱嘈杂,没有了灵魂和自己。

想看这部电影至少很多年了,可能是从白日焰火开始关注导演,知道了这部作品。终于在2019年这个夜里,呼和浩特的26楼房间,完成了多年心愿。

这个故事发生在2005年,我是相信的,如果发生在2015年,我就不信。这里面充满了生活,充满了孤独的体会,又或许每个成年人的世界都是这种快节奏压迫的,希望导演能继续排出这样的作品。我赞同女主角最后的选择,生活还是要保留一丝的诗意,否则人生一世,又活出了点什么呢

最后还是感谢电影,让人忘记了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无限压力和麻烦。生活还在对你说:上来吧

 5 ) 爱需要冒险

原来不想多说什么,但看了几篇评论,却不得不多说几句了。

影片设置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李军是不是会杀吴红燕成了悬念。不少人认为李军会杀了吴红燕。虽然我不能肯定的说李军不会杀吴红燕,但从影片提供的蛛丝马迹中,我认为李军不会对她下手。

如果要杀吴红燕,他有很多机会,但他迟迟不愿动手。从他知道吴红燕走后,闻着吴红燕的围巾可知,他在杀与不杀之间处于激烈的内心斗争。越到后面,杀的念头越淡了。他也觉察到吴红燕对他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真实而强烈的。

而当吴红燕知道李军想杀她时,她逃走了,但后来却主动回来,而且提醒李军带上放着作案工具的包。这又是为什么呢?我想她不愿意再回到原来的那种孤独的生活中去,她需要李军这样一个男人。为此,她愿意冒生命的风险。这显示了她对爱的渴求。

但更深的一层内涵是:她相信李军不会杀她。在他们的交往中,她可以体会到李军也需要她这样一个女人。她不愿意逃走,也不相信李军真会杀她。最后她选择回来,就是用自己的生命来做个检验:如果李军在完全有条件杀死她而不留痕迹,却仍没有杀她时,那么表明李军是爱她的。

当她把自己交出来时,她给予了李军完全的信任,而这种信任能否唤起李军心中的爱与人性呢?也许不能。但这是唯一能唤起他人性的办法。

我想这才是导演想表达的。爱需要冒险,甚至要把自己完全交出去,这是唤起另一颗心的唯一途径。

 6 ) 一个被救赎的归宿在哪里

:我是在看了“制服”以后才去找“夜车”来看的。如果说“制服”还带着明显的贾氏风格,那“夜车”给人的感觉,就已经相当地独立和踏实了。编剧出身的刁亦男对于“故事”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恰如其份地叙述--这些,统统通过极为讲究的镜头一一呈现出来,是真正的“电影语言”,而且节奏自始至终控制得那么好。

:“制服”直到结尾隆隆雷声在黑屏当中出现时,才给人以深深地触动。“夜车”里类似的感觉传递,几乎贯穿了整个电影。于无声处一再闻惊雷。

:刁亦男的两部电影都触及了时下的司法体制。涉及敏感题材,表欲所表,言之有物,故事还能够讲得如此从容不迫,含蓄、并且到位,实属不易。

:吴红燕通过婚介所找对象其实是一个高深的隐喻,她以执法者(死刑执刑者)这一特殊身份,一直在寻找着归宿。而结果却是李军,被她亲手执行了死刑者的丈夫。于是这个圆被画得宿命而又荒诞(看似),刁亦男甚至没能把这个圆最终画拢--吴红燕本来在察觉李军复仇的意图时是想逃离的,可最后仍然回到李军身边(电影在这里还有一个重要隐喻,就是吴红燕看到那匹被众人鞭打、重负不堪的马,她无力地坐倒在了路边,而后悄然返回李军处),跟随李军上了船--电影在这里顿止,吴红燕的最后结局到底如何呈全开放(不过别忘记在之前的电影里导演是给过一些暗线的,那个被李军杀了的在旅馆里意图敲诈他的男人--尸体所给的特写镜头也是在船上;李军恋恋不舍地闻着吴红燕的围巾...而这些暗线本身却又相互矛盾)。刁亦男把如何画拢这个圆的最后一笔抛给了观众。无论是谁,想要合拢这个圆都需要不小的勇气。

 7 ) 《夜车》的前色和底色

     在我的字典里对人的评价中最损的不是流氓,不是猥琐,甚至都不是虚伪,最不把人当人看的评价是“你是好人”。因为这个评价的第一层含义是你一无是处,既没有智慧,也没有才艺,你只配做好人了,这是多么悲哀的事。第二层含义是来自评价的人,说你是好人,意味着他/她在某些方面的欠缺,说你是好人,便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的放纵找到了心安理得的借口,比如说为他人,因为他做不到,你做到了,所以你是好人,他就可以继续满足自己的私欲了。第三层含义看似无害,却最有破坏力,好人/坏人之分意味着把人扁平化,单一化,无趣化,直接的后果是混淆视听。各位只要想想儿时受的教育就知道了,或者看看当前的主流媒体,它背后的意图之一就是阻碍了对人的真正认识,贴上标签,万事大吉,好人嘛,就应该是这样那样,如果人这一动物真的这么简单就好了。可是,事实上,在形形色色的人群里,随便抓一个人你都无法用任何标签去贴他。所以当真相显露时,往往让人目瞪口呆,存在了几十年的所谓的道德传统的围墙一下子坍塌了,受不了吧,而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在一旁冷冷的笑,甚至有一种快意,因为我从来不敢简单得看待一个人,任何一个平时在别人眼里最老实巴交的人都可能做出最不可思议的事情,而任何一个看似阳光乐观的人,其实内心里可能是极其黑暗,悲观的人。
     
     电影的功能之一呈现或者揭示这种意想不到的真相。可惜在中国电影中,这种揭露的快意鲜有出现,直到这部《夜车》,直到这个女法庭刑警的出现。用前面的好人/坏人的二分法,吴红燕应该算是“好人”,至少在前几十分钟里,她何止是一个好人,简直是一个极有人情的人。我一向反对简单的传统意义上善良,这种善表面上好,其实背后真正的黑手是对人性的泯灭和遮蔽,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好心做坏事的局面。记得很多年前看过一个片子,说一个派出所警察一直劝一个年轻女人不要去舞厅里做舞女,经常在“关心照顾”这个女的,希望她找个正经的工作。因为在警察所代表的世俗的眼光里,舞女就意味着不正经,意味着堕落,可是这个女的就喜欢跳舞啊,这个警察经常来循循善诱,苦口婆心,最后一幕是女人抢过警察的枪,一枪把他打死了。估计他死的时候都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女要杀他,自己好心的劝善最后却换来如此的恶果。他就是不明白他的善对有的人来说是一种干扰是一种恶。理性的善,我不知道有没有更准确的词来表达这种善。比如吴红燕对旁边妓女的态度。这个让人想到了基斯洛夫斯基的《蓝》,朱丽拒绝签字赶出邻居的妓女,和吴红燕拒绝报警赶走妓女如出一折。在一般人眼里,妓女这个标签简单容易地宣判了一个人,这里姑且不讨性工作的道德性极其背后的社会因素,而是想想这个标签所带来的直接含义,意味着标签之后的人的道德败坏和所有的肮脏。其实,这种简单的看法经不起任何推敲,而真正的恶却被隐藏或者忽略了,最直接的人就是片中那个女邻居,她才是真正的恶或者丑,她真正的意图是借助传统和世俗的偏见排除异己,干涉别人的消极自由,这种人往往是怯懦的,没有判断力的。而在吴红燕和朱丽身上,却有着理性的善,她们懂得洞察人性,懂得如何把别人当人看,懂得如何尊重别人,懂得其后的无可奈何,懂得慈悲和怜悯。又比如吴红燕对待犯人时的正义性和坚强。
     
     如果影片只说了这点的话,那真是单调的很,真正的精彩在后面。别忘了片名叫《夜车》,吴红燕无数次搭夜车去干什么呢?不少观众看到一半,知道她去做什么时,估计不少人要目瞪口呆了:为什么一个充满正义的,富有同情心的女人会借着婚介所去找男人,而且直接的意图是性?为什么她会做出这么“无耻”的事,为什么在宜春她还是一个好女人,到了忻城她就成了一个十足的“坏女人”呢?难道一趟夜车就有如此妖魔鬼怪?记得不久前,一群同事一起吃饭聊到《色戒》时,其中有一个同事一脸正气,说这是黄片,他不看。当时我们都很惊奇,一个成年人为什么会以这个为耻?而后,他又露了一句:可惜是汤唯演,如果是另外一个谁谁演的,他就一定去看。哈哈,狐狸尾巴还是败露了:)假道学背后往往才是虚伪和肮脏,才有不可告人的黑暗。当然,我也明白这位老兄会这样,有当前的教育背景和世俗所致,这也暴露出某种可笑和荒唐之处,就在不久前还有夫妻在家里看成人电影被邻居举报抓起来的事情,看似不可思议,却在我们这个时代发生。再往旁边看看,不少人在学校,甚至到了大学,家长还极力制止孩子恋爱,从小学就开始制止早恋,而孩子一旦毕业了,过了几年找不到对象,就开始纷纷着急着张罗相亲。当然你可以说小时候是怕影响学业,真的会不会影响姑且不讨论,我们关心的是后来孩子找不到对象,是不是因为从小被压制的恋爱导致了后来不懂得如何去恋爱呢?为什么这种天性的东西要受到压制呢?有多少人后面婚姻的不幸福是因为恋爱经验的缺乏,到后来糊里糊涂的就和别人结婚了呢?看看现在上海的万人相亲就知道了,这个号称二十一世纪的东方大都市,有多少有活力的年轻人不知道不懂得去找爱人,当然这里面有其他社会因素,但前面的提到的爱的压制和缺失却是不可回避的荒谬和讽刺。其二,恋爱本身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父母在小的时候制止子女,后来又担心找不到呢?OK,让我们再推进一步,性本身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这个东西到处被遮遮掩掩,闪烁其词?中外的历史一再地证明,那些遮遮掩掩的东西背后往往掩藏着某些肮脏的阴暗的东西,而当你用干净的眼光看世界时,其实,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说的,没有什么是需要隐藏的。
     
     妓女那个角色容易让人产生吴红燕被诱惑的误解,已经在网上看到了这样的评论。为什么是诱惑呢?这里面还是有道德偏见在里面,因为按常规,诱惑的东西往往是被认为不好需要抵制的东西。为什么会认为性是不好的东西,这明明是所有人的正常生理需求,和吃喝拉撒没有太大的分别,为什么偏偏被当作是忌讳的,甚至强加上道德的标签呢?基斯洛夫斯基的《十诫》之九《不可贪恋他人之妻》中就探讨了这一命题:身体在性的罪不是一种道德的恶,而是个体人的身体性情中的在体性欠然。这和伦理道德无关。难道非得在日复一日的冷漠隔阂估计中苟且度日,难道非得用钱买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然后在寒风中笑着哭才是符合伦理道德的规范?朋友一开始看片子的时候会觉得片子有点旧的感觉。这可是2005年,这个号称地球村的世界,在北方的,在这样的小城市,依然有上个世纪征婚的交谊舞的破旧,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个体就非得承受这种孤独的压抑吗?所幸的是,这毕竟和上个世纪不同,还是有些勇敢的人,比如吴红燕,能够做出自由的选择,尽管通过夜车这种方式有点畸形,但正是在畸形的背景之下的不得已的选择,终究还是跨出了一步,也因此达到了个体的觉醒和解放。这一点在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中也有了某种呼应,小人物也能作出自己的自由选择,并承认由此产生的后果。
     
     展示人性的复杂仅仅是本片的前色,那么它的底色是什么呢?这得从两个主人公出发,李军为什么要报复吴红燕?作为执行刑罚的吴红燕为什么觉得不安,为什么要去赎罪,她赎的是什么罪呢?代表法律执行裁决的她和李军有什么仇呢?这是个有趣的话题,恐怕还是得从《十诫》之《不可杀人》出发。杰克因为妹妹被一个醉酒的拖拉机司机压死,然后他杀了一个不认识的出租车司机,然后,他又被判处死刑。在这里我们并不知道杰克为什么要杀出租车司机,但是杰克的被杀却是以法律的名义,法律又是以谁的名义呢?我们无从得知,只看到法律的无能和人们的无助和孤寂。“法律不应该效仿天性,而是要改良它。法律是人类的理念,用以规范私人间的关系,时下的我们和生活方式都是法律运作的结果,不管我们是遵守或者违反它,人类是自由的。他的自由是以不妨碍另一人的自由为范围.惩罚...惩罚是一种报复,尤其当它意在伤害罪犯,而不是预防犯罪时,可现在法律可带有报复意味,它真的是为无辜的人着想吗?立法之人真的很无辜吗?”十诫上说的不可杀人指的是不可无理由杀人,有理由的杀人是允许的,历史上和现实上从来没有中断过,但问题是:谁来决定杀人的理由是否正当?司法制度维护最低的社会公义,却不能填补生活中因个人性情而产生的偶然性断裂。张玲玲和杰克都是在法律的名义下被杀,其场景是如此相似,司法制度的冷漠和在这种制度下生活的人们是如此残酷,让我们不禁质疑这种司法制度的正当性。任何人的出生都是随机的偶然的事件,谁也无法选择在什么样的司法制度下出生,它并没有征得你的同意,然后一生下来,你就不得不去遵守它,一旦违背它,就会遭到严厉的惩罚。
     
     更值得质疑的是,这种以暴制暴的方式真的能完全制止暴力吗?惩罚张玲玲却带来另一个家庭的毁灭,李军为什么要承担丧妻失子的痛苦呢?他和杰克一样(失去最亲爱的妹妹)承受“个人性情而产生的偶然性断裂”。而且作为弱者的李军遇到的种种不公平的欺辱又有谁来匡扶正义,来主持公道呢?这时候法律却是缺席的,它在维护的究竟是怎么样的生活准则呢?这一点在李沧东的《绿洲》中有同样的探讨,司法制度在不停地惩罚洪忠都,即使他是替人背黑锅,法律也是毫不手软,甚至他和韩恭洙这两个最弱势的人的仅有的小小的希望都成为一种奢望,被这个强大的机器剥夺得一无所有,他在警察局里一点都不会自己辩护,因为他知道他的任何辩解都是无用的,最后只能绝望地在夜空中用砍树这种无能的方式去做无能的抵抗。留给李军的出路似乎只有一条:报复,用另一种暴力去抵抗这种不公平。这一点上和杰克有点相似,但略有不同,杰克杀出租车司机具有暴力的随机性,而李军报复吴红燕则有一定的指向性,因为张玲玲是她带走的,尽管这种指向性稍微推敲便能看出其中的荒谬性,但是,但你永远不能指望一个被逼上绝路的人遵循所谓的清晰逻辑。这或许是惩罚性司法制度先天性的不足和无能。
     
     吴红燕的不安和负罪感恰恰是《不可杀人》中的律师的困扰,他们同样意识到这种司法制度之下的荒谬和无能,自己不但不能改变它,还是它的同谋!上周和朋友聊天时聊到她对目前人类思维方式的反对和颠覆,自己则作为反方,辩护说这是人类几千年来自然选择的结果。说这些的时候,心里是清醒地意识到这种自然选择的某种先天性的不足,甚至到处是死结。但你却想不出任何更好的东西去修正它。
     
     当吴红燕知道自己是李军的“仇人“时,恐惧而逃,漫天雪地,出于本能的逃跑,我知道此刻她是背负着本不该由她承受的重负,最终还是不堪重负地瘫倒在地,就像那匹路边的烈马,无论你竭尽全力,还是无法挣脱那种宿命式的牢笼,即使暂时逃脱,依然无法逃脱那张早已注定的网,没有别的出路,是的,只能回去。所以吴红燕的救赎是某种悲剧性的赎罪,她赎的是那种以暴制暴却无法真正声张正义的先天不足的司法制度的罪,赎的是整个人类的规则中所制造的不公正的罪,这种圣徒式的救赎是那么决绝和富于悲剧性,尤其是当她提醒李军别忘了拿那个放着斧头和刀子的包时是如此冷静,如此惨烈,她也因此完成了自我治愈和救赎的旅程。但是,导演还是没有完全走向绝望,在无法逃离的死结中,还是留下了一丝希望,李军闻了吴红燕留下的围巾,他还是被暖化了,终究是爱化解了仇恨,终究爱才是人类最后的希望。所以面对最后的开放性结局,我还是抱有小小的希望,希望他们能安然地回来,也为那些现在的未来的无助之民祈祷。
     
     至此,基斯洛夫斯基八十年代在波兰提出的道德困境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得到了某种呼应和延伸。
     
    jude_chen
    2009-1-5 上海
    

 8 ) 《夜车》:人们困苦着却不敢公开讨论的问题,一一被揭露了出来

我个人有点兴奋看到《夜车》,一部隐喻味十足的艺术片。我的耳朵有一丢丢的失聪,影片的音响为了表达的需要设定的不十分豪放,我大约是当做一部默片看完的。但可以想象,某些画面出现的时候,背景定有一段使人心里无限挣扎和凄凉的音乐。听说刁亦男在学习贾樟柯,而今我完全否定。《夜车》给我们提出的思考是独立的,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去体验的。如果这部片子过去很久还很小众的话,只能怪它表达的东西是当今我们困苦着却没人敢提的东西,因为没有被广泛讨论,所以许多不善于思考的人便不能看明白里面讲了什么。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一、道德和法律的矛盾

其实这一点可以上升到政治的层面,尤其是当下的社会环境里,特别适合谈。可影片里并没有直接表现,我便不自己意淫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部影片有许多隐喻,这一点必须强调。

吴红燕是一个女警,她的工作职务是把证物给罪犯看,送走一个一个被判处死刑的罪犯。从我们一个常人的角度看,做这个工作的人,尤其是女人,一定是个大公无私的、冷面御姐或女汉子。然而导演刁亦男却给我们呈现了另一种真实的矛盾:吴红燕每一个休息日都要搭夜间的火车,去另一个城市参与婚戒所的活动,她一方面是真的想找一个可以依靠的男人过日子,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和陌生的男人们释放性的压抑。

从法律的层面上,一个女人找定期找不同陌生男人去小旅社嗨皮,似乎是被定义为淫乱的。从道德的层面上呢?吴红燕作为一个女警,更是道德上的破坏。但是我却莫名的同情吴红燕,于是我试图从第三个人性的层面上为吴红燕辩护,感觉吴红燕这样做不一定对,但一定没有错。

故事快结尾时候,吴红燕和李军(被枪决者张玲玲的爱人)在被高高搭起的房子里,她说:可惜,我不能替代她。

不知道你看到的时候如何感想的,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张玲玲的罪恶真的大到了一定要枪决的程度吗,她真的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恶人吗,关于张玲玲杀人的真相是什么?多荒诞,可以说这是以法律的名义拆散了一个家庭。除了枪决,法律能不能够和道德结合改造一个人,但是我们也知道一味的宽恕必将会带给社会许多不安定的因素。于是法律和道德的矛盾如此明显,我们却无能为力。

二、性原始且丑恶,但你不想维护着丑恶的东西吗?

很好的隐喻难以离开性,于是《夜车》有一个大主题是性。吴红燕的压抑,女邻居妓女的理所当然,李军因为性而背叛的复仇计划,甚至你在漫漫长夜里干的那些荒唐事,谁都尝试着干过。性究竟好不好?我们应该把看待性这个问题的人群,分成至少两类以上。

第一类人统一的把性的镜头稍多的影片,定义为黄色片,第二类人把性的镜头稍多的影片,定义为十分大胆的小众文艺片。譬如《夜车》中吴红燕对女邻居妓女的态度,另一个女邻居曾怂恿吴红燕以女警的身份把妓女抓走,但她没有那么做,她似乎很理解妓女的生活,于是吴红燕勉强可以作为第二类人。另一个女邻居认为妓女就是堕落的人,道德败坏,一无是处,勉强可以当做第一类人。这两类人究竟谁好?没有答案,这是性的认识的矛盾。

诸如此类的揭示影片中有许多。女警的结局,李军的选择已不再重要。因为他们还是像那匹马,因为负重过度,在路上被皮鞭抽打,最终放弃挣扎一样趴在地上。

导演:刁亦男

吴红燕的回去带着喜色吗?我觉得她是累了,像那匹马一样放弃了挣扎,但值得欣慰的是李军为她的回去震惊且略微欢喜。这是《夜车》的精髓,它并不全部消极,因为最终人性还是向上,向善。

 短评

持刀痴汉尾行冷艳单身女法警终得逞,“我干了枪毙我老婆的凶手!”;制服熟女求交往求慰藉求合体各种求,“我是个警察我也是个女人”

9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摆脱了贾樟柯影子的刁亦男,淡化城市环境对人的影响,转而抽取出纯粹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去乡土化的描述。人物不再是随波逐流,而开始进行自主独立的选择。不变的是几次被突然打破的寂静,人物的暧昧与疏离,以及内心深处对宿命的笃定。

10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感觉那种冷感有点刻意。刁亦男我印象里是个不错的编剧,那么请继续编你的剧吧。

14分钟前
  • skysunny
  • 还行

三部错位警察,刁亦男有货。一贯清冷压抑,固定镜头,特写。女警不抓隔壁“发廊妹”,从偷听到举镜到练习脱衣舞;执行枪决前犯人被要求练习动作,女警装子弹接烧手套特写,后一次为屈辱女囚破例保留头套;挽着婚介所托儿的手臂,幸福笑着又渐行渐远;上贼船开放结局。接缝,跪马。爱与欲一同苏醒。

18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过于直给和学院 但导演的虐恋趣味 闷骚劲儿 意象喜好都已尽显

20分钟前
  • 翠西 。o 0 O
  • 还行

活得压抑,死得憋屈。某些场景让我想到几年前写的一首诗——《枪决现场》:刑场上 / 五名罪犯 / 跪成一排 / 五名法警 / 举枪瞄准 / 一声令下 / 四人倒下 / 余下一人 / 高声喊道 / 报告 / 没打着 / 身后 / 一个声音 / 你等会儿 / 子弹 / 重新上膛 / 咣的一声 / 脑袋 / 打个稀烂。

23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一方被压抑了仇欲,一方被压抑了性欲,当二者以违反宿命的方式相遇,便注定了要从彼此身上索取更多,进而陷入难以抉择的两难境地。角色犹如在冬日寒风中试图点燃一根潮湿的冻木,到头来也只有那么几丝一闪而过的灰烬。刁亦男冷峻的镜头成为窥探人物内心的窗口,一番徘徊,不再上车,因为都已颠簸够了。

25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推荐

《白日焰火》的前奏,晦暗、迷雾般的工业城市下笼罩着无处释放的情感与欲望,权力秩序所营造的压迫氛围化作人物几近失语、去神情化的表演特质。人物身份的对立与精神情感上的靠近成为人物关系的矛盾与张力,这也延续到了后作《白日焰火》之中,前者更注重情绪氛围,而后者更注重类型化的考究,这也是刁亦男从小众晋升主流的必经之路。

26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推荐

比《制服》成熟了不少,但还是不够;刁亦男说不定能成大器...

31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论范儿而言比[白日焰火]还要足,活脱脱儿的高贵冷艳法国范儿;剧情吧呵呵呵,太概念的部分和写实的部分都很醒目,可惜还是概念太占上风(要不这么概念大概会直追布鲁诺·杜蒙吧)。本片里看到了科长[天注定]里打马的出处。

35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在白日的暗道相遇,在空冷的宾馆交欢,在黎明的水库诀别,孤独男女因杀戮相遇,最终也将结束在不明确的杀戮中,刁的善恶夜车没有结局,也没有终点。ps:贾樟柯拍《天注定》没少看本片吧。

38分钟前
  • 黑狗成
  • 推荐

冤有头,债无主。

43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还行

不能说非常好,但是我特别喜欢。对女主角状态的描写,可以感觉到有种中年不得志的创作者自己状态的投射。可惜现在电影圈里没几个欲求不满的挣扎者,只有看得开的婊子大行其道。

45分钟前
  • 17950
  • 推荐

这电影绝了,气质超级无敌寂寞,藏在人物冰冷的外表下,比看完白日焰火之后还让人浑身发痒,为这感觉也必须推荐。但是剧情确实有点为了气氛而显得刻意些。读短评看到大宸惊世骇俗预言帝,太厉害了😂刁亦男真成大器了

49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心说,同样的调调,我怎么觉得比《白日焰火》好呢。然后一看导演,哦,同一个导演。不过不冲突,我还是觉得这片比《白日焰火》好。

50分钟前
  • 陈哈
  • 力荐

她以为他想干她而没料到他只是想干掉她 他本想着干掉她却没想到会干了她

55分钟前
  • ZZS
  • 还行

性饥渴+自卑+仇恨=宿命

56分钟前
  • Mark
  • 力荐

又看了一遍 依然很棒

59分钟前
  • 废闲居士
  • 力荐

比白日焰火好太多了,我对一部电影最好的评价就是几乎完美,夜车配得上这四个字,庆幸中国还有刁亦男这样个性尖锐的好导演,坚持原创剧本,探讨疏离个体,画面干净写实,演员不乱文艺,能同时做到这几点很不容易

1小时前
  • 兮称
  • 力荐

还真有点金基德

1小时前
  • 小米=qdmimi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