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汤

HD中字

主演:陈都灵,李梦,白梓轩,赵燕国彰,陈胜利,柳文伊,左溢,宋芳园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热汤 剧照 NO.1热汤 剧照 NO.2热汤 剧照 NO.3热汤 剧照 NO.4热汤 剧照 NO.5热汤 剧照 NO.6热汤 剧照 NO.13热汤 剧照 NO.14热汤 剧照 NO.15热汤 剧照 NO.16热汤 剧照 NO.17热汤 剧照 NO.18热汤 剧照 NO.19热汤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热汤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人工智能创业者戚有仓与未婚妻就是否要小孩的问题产生了剧烈分歧…夜场老板老屠想金盆洗手,携亲远走他国,情人和养女却十分犹豫…顺风车司机陈霍遇上了心仪姑娘,陈霍愿意帮她做事,她却正准备移民…女博士有关幸福的毕业论文遭导师靳凯元的否定,她却发现导师的婚姻并不幸福… 大数据时代下,这四组看似无关的人物,逐渐交织在一起,各自平行的时空其实隐现着某个交点。人鱼公主2004嗜血狂蜂魔国志2血腥地狱再战江湖对手2016我们曾经很酷神秘马戏团2005火之迷恋同窗的爱诸葛亮吊孝急诊室故事雅克·德米的世界原来是你初恋浅规则济公传夏日心跳秘窗情暖万家华氏247搜查会议在客厅 再来一碗李可乐寻人记纸牌屋第二季屠夫暂时停止接触实习医生格蕾第十四季神秘博士元旦特辑:新年决心家和万事兴(上部)魅力幻影偷心女盗鹰眼狼人就在你身边胜者为王20191950他们正年轻史密斯夫妇(剧版)第一季喜欢的话请响铃第一季洛奇天后小助理浪漫星星白色蛙俘虏与逃兵城市24小时粤语

 长篇影评

 1 ) 对《热汤》一些自我的混乱理解

等了几年,终于在大荧幕上看到了。

一碗“热汤”,是关乎幸福感话题的诠释。可什么是幸福?四组关系围绕着人类最常面对的话题:毕业、结婚、生育、移民(生活?还是事业?这一组我的定义有些模糊)而展开。

女博士与教授的“博弈”,新婚夫妇就生育话题的争辩,企图摆脱原生环境的移民的女生与身兼多职的网约车司机的挣扎,养父女之间的表达,看似毫不相干,却用一些物件将四组故事串联起来。金佛手瓜、幸福感数据收集器、泳衣……这些场景间切换的物件一再告诉观众,影片想讲的或许就是一个人的故事。最后画面的交织、人物的相遇、故事的交错,仿佛也透露着其中的意图。

但是整体来说,几组故事还是有些落于俗套的表达,大概就是还是逃不出这些生活中会发生的故事的一些自以为的表达吧。

女博士小黄一罐土鸡蛋的身份诠释、汤汤天天煲汤中的流露、娃娃那始终悬而未决并未出现的男友、小真渴求移民的真实意图,总有些让我不能理解的地方,大抵在都市生活里。人人都有痛苦的挣扎吧。

情节的设置中,大多有能想象得到的地方。不过更让我感觉有些意想不到的是李梦与左溢这组的故事。小真与陈霍的绝大部分戏份都是在一方小小的网约车上完成,人物的戏剧冲突也在这小小的环境中得到呈现,也更能让观众理解到其中演员处理的细节,以及其中诠释的心理,总的来说还是处理得不错的。比如其中穿插的方言的沟通。撞车后陈霍下车理论时用上海话给自己的树立身份的演绎,都比较能让人信服。可最终他们的结局如何,会走向幸福的吗?看完影片仍然不得而知。我想,大概是并不会吧……

我以悲观的心态看世界,看完影片后,又再让我陷入了怀疑,是否就如陈霍所说那般,他说自己是最幸福的人,没有户口,但有居住证,没有房子,但可以租……所以他等的那个偏爱与例外,等到了吗?他是真的幸福吗?而作为观众的我们呢?

 2 ) 什么是都市人的幸福感

完成度还挺好的,优于院线片的平均水准。据说是拍摄于2018年的上海,那时的上海可真好呀。家庭主妇汤汤、夜店黑老大的女儿娃娃、常坐网约车的都市女青年、求导师给予 推荐信的博士生,这四个人其实是一个都市女性的一体四面。片中的人在讨论和研究都市人生活的幸福感。热汤应该也是扣这个幸福感,比如寒冷冬夜里一碗给你温暖的热汤。当然这个在片中的表现是既可以用来喝的煲汤,也可以是用来泡的温泉。长辈们保持着他们的既有认知和爹味,年轻人表现写她们的忙碌、困惑与迷茫或是不明所以的迷失。片中探讨的问题都很着地气但又浅尝辄止、浮皮潦草,可能是因为说多了也过不了审吧。玩结构是章明导演的拿手好戏(《巫山雨云》可比昆丁的《低俗小说》早了不少年),他自己还还在片中客串了个一闪既过的帮教授妻子办理离婚手续的律师。最后八卦一下,时间真是不等人,片中之前演过《左耳》的陈都灵还有演过《天注定》的李梦真是都老了不少,片中还有个长的超像蒋友柏的男演员。

 3 ) 章明专访 | 在巫山看过《德州巴黎》后,我开启了自己的创作道路

作为大陆第六代导演中,作品极具辨识度与延展性的一员,章明至今仍活跃在华语艺术片创作的最前线,而今年在北京,杭州等地已成功举办的章明作品展,也将几部颇具神秘色彩的章明旧作带到观众面前,其中纪录片《巫山之春》更是引发了影迷的热烈讨论,在豆瓣也获得了8.6的高分,在剧情片和纪录片领域都掌握优秀影像感知的章明,也曾是一个从巫山走出的普通影迷,而在他的青年时代,甚至可以在小县城的大银幕看到德国新电影杰作《德州巴黎》。

借由第八届德国电影展开幕的契机,「导筒」带来本次开幕嘉宾导演章明的最新专访,一同走进章明的“影像云雨”。

章明, 电影导演、编剧、监制,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代表作: 《巫山云雨》《郎在对面唱山歌》《她们的名字叫红》《秘语17小时》《结果》《新娘》《冥王星时刻》等。

由德国电影协会主办,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和百老汇影城协办的第八届德国电影节于2020年11月13日在北京开幕,在为期两周的时间里,共呈现11部精彩的德国影片。今年的开幕式以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执导的《温蒂妮》作为开场。

导筒:想先从您的故乡巫山开始聊。巫山一直是您作品里一个很重要的叙事、情感与心理的空间。在您童年或青少年的记忆里,您对巫山有怎样的感受?又是如何把这种感受置入您的创作中的?

章明:我们可以借今天的时机,从德国电影开始说。我想分享我当年在巫山和德国电影很有关系的一件事。但不是童年了,应该是我大学毕业二十来岁。巫山有一次放一部电影叫《德州巴黎》,当时看片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红色标底黄色字,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因为不懂。 那个时候我对戛纳电影节还不是很了解,但对电影本身,我有看过很多书,对新德国电影已经有很多了解。这个片子我连看了两遍,现在回想起来还是件挺奇妙的事情,就是在一个小县城能看到德国新电影运动的代表作,现在我觉得这种可能性是没有了。

德州巴黎 Paris, Texas (1984) Paris, Texas 导演: 维姆·文德斯

导筒:为什么巫山会放映《德州巴黎》? 章明:那个时候全国都在放映这部电影。那个年代进口电影很少,如果有一部动静很大的电影,全国会统一放。 导筒:您当时对这部片子有什么具体的印象? 章明:觉得电影终于从纸上回到了银幕上。当时我大学毕业,回到巫山工作,在一个师范学校教美术,经常看书,因为不可能看到影像,那时没有DVD也没有录像机。你唯一能够看电影的渠道是间接的,就是在纸上看。那段时期我自己称之为纸上电影时期。从纸上电影到可以看到真正的电影,我觉得是一件非常奇异的事情。

德州巴黎 Paris, Texas (1984) Paris, Texas 导演: 维姆·文德斯

再往前回溯,其实上初中的时候,我对电影也很感兴趣,但那时不像我们现在来回想这个事情,会把这个人的经历跟他生活的空间环境结合起来。我觉得要回想起来,也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比如我当年跟我母亲去长江对岸的一个乡村学校,她在那里当教师。学校由一个破旧的庙改建,它的窗户有圆的,有方的。我的印象很深,我就站在窗户前看长江,看对面的县城。 我现在回想起来,这个环境造就了一种对外界的纯粹的视觉印象,留在记忆当中的都是特别视觉化的形象。你了解外界的渠道,就是推开一扇窗户,就像一块荧幕一样,看见轮船缓缓地开过去。尤其是夜间,轮船就像一座城市一样,在长江上移动过去,上面灯火辉煌的,那是非常奇异的事情,不知道他们去往哪个星球。那时候我可能不到10岁吧,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就算长大之后,也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那种情境。现在总结起来,其实那就是一个电影,对吧?是你生活中的一个变异。 这种环境空间是巫山特有的,有很高的山,到了峡口的地方突然变窄了,就被山挡住了,也不知道转过弯后面是什么。那个年代中国很封闭也很贫困,对人的管制也非常严,不能随便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大部分人有没有钱也没有那个能力,很少有机会可以坐船去远行。

《巫山云雨》电影海报

我是到了上初中的时候,才第一次有机会坐轮船。那是暑期去给人家砌房子做小工,勤工俭学,一个暑假挣够了十几块钱,那是相当大的一笔财富了。这十几块钱可以从巫山坐船到当时的地区首府万州,再坐回来,都够富余了,还可以住几天的。后来随着年龄增长,社会经济发展,这种旅行就逐渐多起来了,船上也变得人满为患,特别密集。

现在巫山的环境又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从地理上来讲,它还是一个很封闭的空间,你对外界有很多的想象,但现在高铁马上要通了,机场去年已经通了,高速公路很多年前就通了。有了高速公路之后,人们就把轮船抛弃了。因为轮船坐到重庆三天三夜,高速公路的话只要6个小时,缩短了很多,人们不再坐轮船,现在坐轮船就纯粹是旅游的。所以说这几十年就完全改变了。我有很多电影都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回到巫山,我觉得它们本身构成了一些很珍贵的影像文献,不同的历史时期巫山的一些变化。

导筒:对,您谈到的这个变化是在大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您的创作会因为这些变化而变化吗?

章明:肯定会反过来影响你的创作,这是毫无疑问的。你关注的点,过5年、再过5年,肯定是不一样的。要回溯历史轨迹的话,会发现比如说我拍第一部电影《巫山云雨》,那个时候关注的点是大家对未来的期待,过了20年以后,你发现期待不会变得更明确,可能变得更模糊,可能以前很懵懂地觉得未来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大家变得很幸福,会变得很好。

但过了5年、10年以后,这个变化不是你想象的那么清晰,它变得更混乱,也并没有你当初的想象那么美好。可能会有更多的疑问,有更多的不确定,这些就会在新的电影里面体现出来。

《巫山云雨》电影截侦

当我2017年回到巫山拍《冥王星时刻》时,我已经把我的视点放到山上去了,没有再对着长江,只是在最后结束的时候回到长江边上,又看见巫山县城,在说不上是早晨还是日落之后的暮光时间,整个城市在暗淡的灯火当中传来一片噪声,他们在山上看见这座城市,而之前全部都是在山上。所以说每个阶段关注的点,包括关注的视觉形象、地理空间和环境都是不一样的。

导筒:看您的作品,其中空间跟人物情绪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能稍微谈一下您是如何处理空间与人物的吗?

章明:比如《巫山云雨》里的人物,他们相距不远,都在一个县城里面,隔江而望。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人际关系的构成是隔江而望,一男一女,也许见过面也许没见过面。这个环境在当事人看来,是一个巨大遥远的距离,但他还是可望而可及的。起码你可以费一番功夫,你甚至可以游过去,对不对?但是到了《冥王星时刻》,一个从都市来的人,他跟县城是非常遥远的距离,就像地球到冥王星,他们这种人际关系构成了一种新的、当下的人际关系。 一个特别遥远的人,因为交通便利或者什么原因,突然出现在你面前,那么这样的一男一女可能就像流星一样划过,对不对?它不像《巫山云雨》里那一对男女,可能一辈子都在那个地方,现在可能是一个像流星划过一样的人在你生命里经过,你跟他会有什么样的情感关系,这种欲望怎么样投射出来?我觉得这是一个新的电影创作命题,欲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呈现,很有趣。

《巫山云雨》电影截侦

导筒:今年您的作品在北京做过两次展映,我有看《巫山之春》,这个纪录片也是多年之后再拿出来放,结果反响很好,成了豆瓣上您的作品评分最高的一部。

章明:可能也是有很多人最被冒犯的一部电影(笑)。《巫山之春》刚好处于最近作品《冥王星时刻》和处女作《巫山云雨》之间的中间阶段。为了一个所谓的人类伟大工程,沿岸的老城被毁掉,在山上建立一个新的城市,这么一个巨大变化的时代,把它记录下来,但是我的切入点不是城市变化本身,而是这个城市变化当中人际关系的流动。

我觉得纪录片更好地展示了这种流动关系。他们面对巨大的变化可能是浑然不觉的,有些变化是触目惊心的,有些变化可能是在大家不知不觉当中就变了,包括这些人的生活方式,比如说老巫山人的家里都是没有卫生间的,要去公厕。到了新城以后,每个家里都有卫生间,我觉得这是生活方式上的巨大变化,从一方面来看,生活文明水平提高了,但从另一方面看,过去河边那种大片的鹅卵石,可以上去玩、野炊,那些情景通通消失不见的。你童年的记忆,你上的小学,你在豆腐铺吃的豆腐、小面馆吃的小面,这些跟你的生命体验相当有关的,所有的那些场景都消失了。

《巫山云雨》电影海报

从这点上来讲,我觉得很有诗意的那些场景都通通消失了。所以那天我开玩笑讲,中国这几千年的变化,就是一个诗意消失的历史。当然要从物质的角度来讲,又是另外一个迹象。

这种变化,当地人不会去梳理,很多东西慢慢就变了,等你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变成这样了,回不去了。现在已经到来的这个未来,可能也并不是他想要的,但想回去也是回不去的。所以这种非常复杂的矛盾交织起来,最后演变成一种非常单纯的欲望,一种不可明说的、浮在表面上的结果,就是我还活着,不管这个世界怎么变得这么乱,我还活着,我还尽量让自己活得有滋有味。《巫山云雨》就记录了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的一些人和事吧。说小了就是这个小县城,几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的细微琐事,说大了就是整个中国社会在巨大变化前面的一个缩影。

《巫山云雨》电影截侦

导筒:我读过您的一篇文章,大概写于2010年,里面您谈了独立制作。您当时说用自己的钱或朋友的钱才算独立制作,如果用电影节基金或海外资金只能算半拉子独立。到现在,政治和产业的语境都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今天您怎么看待独立制作这种方式?

章明:我觉得今天唯一的变化就是,意识形态转移成为一个资本,过去可能更多的是意识形态的问题,现在则是资本的问题。过去可能是意识形态的权力、诉求在支持或束缚一部电影,现在则是资本的力量在支持或束缚一部电影。 我觉得这都是一个双刃剑,会支持你,也会束缚你,不同的权力运作。但说到底,资本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对吧?只是它的前台是资本。以前意识形态的前台还是意识形态,它也可能会体现为一些基金,其实也就是一种很小的资本。现在是资本是巨大的,作为前台,可能模糊掉它背后的意识形态的面目。

导筒:回看您的创作履历,您参与过的项目有各种制作方式,比如独立制作的,命题作文的,还有政府旅游宣传性质的。当您进入这些资方、定位不同的项目时,您是怎么在里面找到您作为作者表达的部分?

章明:最开始是单纯的想创作,不让自己长时间不拍电影,这是最开始最单纯的想法。但因为接到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定制之后,你就会产生不同的拍摄方式和创作思路。最后回过头来看,可能用了不同的创作策略,但都不是自觉的,事后诸葛亮。但后面再拍类似情况时,你就有这种经验了。 这种经验可能让你做电影时更顺利一些。同时,当初那种想创作的欲望,其实在减少。一个事情,一旦你有经验,热情就会降低,因为你很容易预知到未来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刚开始你不知道我会把它做成什么样子,对不对?这么一个东西,看起来像是完全做不了或者是完全做不好,是对你的挑战。这个挑战是我喜欢的,我就充满热情。然后一步两步三步,到了第三步的时候,热情可能只有一半了了。但是为了拍电影,还是为了拍电影,最后变成你作为一个电影人的生存策略。

▲ 《巫山云雨》工作照

导筒:说到热情,新片《热汤》是您非常想要创作的一个作品吗?

章明:开始是,但在这个过程中会变形。首先是剧本被上海电影局彻底否定,基本上拍不了了,但是我们又舍不得把已经到账的几百万还回去,还是希望把它拍出来。那你接受这个现实,重新写一个他们没有意见的。中国人拍电影就是这样,你可能永远拍不到你想拍的东西,永远,除非某一天没有电影审查。

《热汤》电影海报

那也不一定,因为另外一头怪兽就会变得更加强大,资本的约束会变得更加强大。现在是双管齐下,资本和审查,手脚都被绑住。作为电影导演,创作者的思考不能永远局限在我怎么对付审查上,玩那种小聪明。这就是一个自我阉割、钝刀割肉、温水煮青蛙的过程,最后你就习惯了,变成一种深入骨髓的自我审查。真正想创作的那些东西,可能都在另外一边,你永远达不到的。

导筒:最后一个问题,此次您作为嘉宾出席德国电影节开幕,想问问您对德国电影有什么印象?可否推荐您喜欢的德国电影给影迷观众?

章明:我和德国电影很有渊源。上大学时,我就开始通过非常有限的资讯了解到新德国电影运动。新德国电影运动非常了不起。

第八届德国电影展开幕现场

德国电影,我推荐法斯宾德的所有电影,当然还有文德斯、施隆多夫、赫尔措格的电影。赫尔措格我看得最少,其他三个我都看得比较多。法斯宾德的基本上我全都看过,他也已经去世了,所以他全部电影你可以看完,其他几个还在,还有很多新片出来,但我觉得他们都没有当年好了。

拍摄中的法斯宾德

采访/整理:佟珊

 4 ) 缓解与搁置

一手法

如果小说在渐渐失去纪录的功能,以一种新的方式继续焕发活力,那么电影大抵也如此。画面和声音,就像文字的排列组合,并不一定有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想要追求做到的,只是一个想象力的激发,一个更大的话语空间、交流空间、探讨空间的建立——而这种东西是不能被描述所框定的,因为作品本身也会脱离创作者的掌控,变成独立的有自我意识的一部分,这早就超越了那个对与错、是与否的二重评论,因为层次、视角,甚至是主体,都是无穷无尽的。

1. 省略和经历

前因后果和人物背景就这样被省去,我们不需要全知的视角,我们只是短暂的驻足观察一段小小的被演绎的经历——虽然有细枝末节的补充,这就是创作者最大的润色。而后,我们又回归到了我们自己的轨迹之中。作品和角色不应该成为我们窥探欲望的发泄口,而事实上,现实中也很难有人会对另外的一个人有如此详细的认知。每个人又能在现实生活中留下多么不可磨灭的浓郁的印象呢。虽然是空,确是不可或缺的组成的一部分。欲望应该被搁置,因此得已缓解。

2. 重复和变调

重复的物件是一个玩味十足的符号,他所引起的联系也让人浮想联翩。虽然在最后只有放弃这一无用的尝试举动,反而变得饶有趣味起来。也正是因为了这层重复的象征意味的加入,整个故事变得有节奏和有韵律,有了一个主要的基调,从而衍生了很多的变奏。整体的张力也更进一步。

3. 现实和超脱

所有的人物的塑造,物件,甚至是剧情,都是导演拿来展现的道具,包括无中生有的AI机器人,包括情绪表达器。现实之外的一点点有分寸感的跳脱又带来的是丰富的活力。不论他的意味是什么,但这种突然切入的张力就牢牢掌控住了我们。比如章明经典的《爱情狗》的结尾:原来一切还可以如此玩世不恭,这需要的更是超凡的勇气。

二内容

幸福,开心,美满,如意…等等的美好愿景都是生活的一种指向,最终的落脚点都是生活与现实。而其中,生儿育女、婚姻、学业、环境等问题都是生活这个容器的一个外化,诚如那些持有着看似是同一件物品的不同的相互关联的人物(而回到现实,又有什么东西是专属于一个人的呢)。共同享有重复物品的人物也包含着我们,他们的问题也引诱着我们的记忆和经验,有的被解决,有的被搁置。时间回溯的时候,他们也在某个时间经历着这些;空间回溯之后,他们也在某个空间经历着这些。章明只是把几个人物的关系了结,而当我们最终把眼光从他们的故事回到现实,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抵达这一个比较平静的时刻呢。

就像科技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匹配也并不能带来像样的幸福,矛盾存在于潜藏之下的沟沟壑壑之中,无助于确定和表现,只能作为一种外在的环境和物品的手段,作为新的社会和世界形态的一部分,作为新的空间的一部分,目的是感官的暂时满足,甚至是矛盾的搁置。而这个容器稍微露出来的一点出口,就是直截的表达和行动——这也是最剧烈的高潮部分。而幸福,这可能本来就是不存在的一种感受。它的目的只在于延迟我们对满足的渴望,以此作为在容器中生活的动力。

三向新世界进发

1.新空间

酒吧、别墅、出租车、大平层、度假村…我们有了新的产生模糊不清和捉摸不透意味的地方

2.新形态

到处都是新产生的观念和不断发展的矛盾,让我们不再受到过去影视文学的桎梏,拥抱它们

 5 ) 汤热,汤不热?

能为《热汤》做出解释的,只能是章明摆出的自我反讽姿态。他“故意”以一种廉价的取巧方式来迎合大数据正在剥蚀人类情感的当下。不然,如何解释章明电影中一贯具有的暧昧情愫(作为某种风格)消失不见后暴露出的尴尬情状呢?

正是因为大数据介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与人之间建构起的情感关系变得干扁生硬,如同一个个无生命的数字那般生冷,可以计算,赤裸裸地敞露出了可怜样。这般看来,《热汤》不仅没有失败,反而保持了表里合一:不可见的形式也在某种程度上也在应和表达的主题和内容。

《热汤》是一部十足尴尬的作品,内力由一台强力的大脑(CPU)有序地运作着。所有的情节设计和推进,人物的形象和状态,都有一个先行的概念所支配着:大数据时代的情感关系。于是,人物说的话不再是这个人物本该说的话,他的举动也不是他本该作出的举动。他已被提前设计好程序,只为按照外界的环境作出必然的反应。

这种反应显现出的是人内在的情感被剥离之后遗留下的坚硬躯壳。无非是如同机器那般无生命的干冷尸体。章明彻底站在了自己的反面。而我们所能给予他的“反讽”姿态(某种源自同情的目光怜惜),实则是一位艺术家在各种原因状况下(投机取巧、创造力衰退、急工快活……)将自己推入的危险境地。很明显,章明是认真的,不仅对他的作品,也对他的人物。整部电影是严肃对待后诞生的产物,目的是为这个迅即变化的不确定时代留下某种类似档案的东西。可事实上,它留存下来的难道不是一则新闻简讯?如同外星世界对人类社会作出的匆匆一瞥。

 6 ) 低配的符号、平常的人物和烂俗的主题

四组人物,因为泳池被微弱地串到一起。被刻意使用的符号,试图隐喻人物关系(泳池和游泳、两个无精男、三件红色泳衣、两张一百万的卡)。但是这些符号要么是无端的重复(刻画男人无能,需要两个无精男这种小概率事件的重复吗?),要么是太过于直白(泳衣是性的符号,是常规衣衫到裸体的过渡)……既然符号作用低配,我们再看看人物:影片中的男人,包括干女儿一直未曾出现的男友,几乎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无能”,唯一正常的“网约车男”,在让出驾驶座之后,被人追尾(追尾即尾被搞,意义大家自行脑补),因此,他也是一种“无能”。女人的形象,要么是游走在要不要以身体做交易的边缘(论文女在教授的泳池边进退失据)、要么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移民女有一个模糊的移民诉求,而隐约感受到真爱就在身边的时候,却不知如何自处)、要么是在得到和失去间权衡不下来(煲汤女得到集帅+有钱的男人的爱,但这个男人却无精,一个没法生育的残缺男人)……符号和人物刻画都不能出圈,那我们也只能去找主题了:不难看出,“幸福感”正是。几对人物,只有老教授“幸福就是痛苦的减轻”,多少让我有些戚戚焉,其他几组人在这个领域的答案,都是市井里巷的出息,都瘙不到痒的,既然如此,对章明这个量级的导演,我们必须失望

 短评

3.5,脸盲患者狂喜

4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电影前半场还在想这是啥?后半场干脆也不想了。被津津乐道的台词“幸福是痛苦得到缓解”委实有青春非主流语录的意味,如果把这句单独拎出来当做金句的或多或少是有些盲从,缺少思考。还不止是热(鸡)汤,而且油腻得作呕。

8分钟前
  • Rosemary730
  • 较差

「人啊,来来去去就那点事儿。」我自己很讨厌这句话,但它自打出现在我脑海里,就总被想起。就这样吧。

13分钟前
  • HUIlY
  • 还行

不太清楚章明这次到底想表达什么,一如不太清楚这片子频繁撤档最后又悄无声息地上映是为了什么,如果要讲“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情感关系”,那选到的这个主题也太大了,做出的表达也太土了。平行地铺开四段故事,无非是想要完成片尾泳衣的炫技,点明附着在所有人身上的情感的幽灵,但这个升华多少有些无力;而其他物件在不同时空里的穿梭,似乎也看不到一个明确的意义指向。

14分钟前
  • 晚不安
  • 较差

看似先进、批判 实则裹脚布 越往后看越想问导演和编剧对2020年的女性有什么误会 堂而皇之打着2020年的旗号 但大家都说着1920年的台词 真受不了

16分钟前
  • igrɛkonze
  • 较差

2020HIIFF NO.14 你以为这部片是关于都市两性关系问题和现代人存在困境的?nonono 这明明讲的是学术不端问题 经济学博士毕业论文写《论财富对幸福感指标的影响》这种选题 还简单粗暴地预设“正相关” 不说学术素养不过关了 最基本的思辨能力都没有 那么她是怎么读到博士的?(编剧说本来是要写中年男教授和女学生暗生情愫 真就更让人浮想联翩了) 作为数据分析专业出身 分层抽样也有问题 问卷和仪器基本发给了中产阶级 说好的研究收入差距呢?当然导演非要说四个人是一个人也行吧 您开心就好

17分钟前
  • 法外之徒
  • 较差

看了半部,主要是去看一眼开机前几天弄出来的剧本在制作上是个什么样的完成度,果然一言难尽。

19分钟前
  • 冷水浴缸
  • 还行

简直可怕!不伦不类的科幻元素,毫无营养的台词,镜头越清晰,越暴露出文本的匮乏。主题很散,还时不时出现点凡尔赛体台词。每一段故事的人物关系都是苍白欠缺信服度的,恍惚间以为在看演员请就位。

24分钟前
  • 王写写
  • 很差

尴尬,油腻,还有点土…

26分钟前
  • 鱼剑
  • 较差

热油。想拍暧昧或情欲,却有潜规则或性骚扰的错觉,特别油腻,那游泳池恍惚全是油。油腻哲学,起鸡毛疙瘩了。你幸福吗?生硬尴尬。有意将4个女性当1个来拍,四位一体的设定是有意思的,但仅限于剧本设定。女性在油腻的男性视角下糟糕透了,高科技或大数据只是背景板。

28分钟前
  • 未来派野猫
  • 较差

特油腻的一部电影,近未来的设定,像论文一样的台词。导演似乎将自己的教学经验融入其中,编剧像是学生写的习作。“汤”在片中以各种形态出现,既是男性对健康问题的挽救,也是女性为达目的的手段,来完成都市人对幸福感的辩论。四条叙事线索最后的各种角色的交汇刻意而生硬,仅保留泳池里的女人四面体已经足够了。

32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较差

哈哈哈哈章明真是不遗余力把他的直男癌和中年油腻渗透到作品的每一个毛孔里...主角既是四个女人,也是同一个女人;片中男人形象是他对自己的幻想投射,也包含些许自知和自嘲。对导演审美和价值观难以苟同的同时,竟然也觉得充满怪异的趣味。资深中年男教授和露肩短裙的女博士在暧昧场景中探讨幸福感和科学理性话题(编剧承认想写情欲但是因为章明的教授身份所以要避嫌,汗),被高富帅码农老公无限宠爱的完美女人居然嘶吼“不做母亲的女人是不会完美的”,纯真小美女有个黑社会爹和企业家妈,网约车小哥不知出于怎样心理永远喜欢对李梦热脸贴冷屁股...看出章导不服老了,也不年轻了别成天惦记哄骗小姑娘了

34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设定还可以,完成过程真的土,而且陈都灵这最差的部分戏份最多,屡屡想快进。

37分钟前
  • 阿朽
  • 较差

“男人看似做了些惊天动地的事情,其实都是为了他自己。”把这句台词延展一下送回给导演,“导演看似拍了点高度概念化的高级表达,其实都是故弄玄虚的自我感动。”

41分钟前
  • 笑聪
  • 较差

6.9/10 #siff24th 四段体通过剧本的符号关联本就足矣,结果最后的“一年前”三个黑体大字出现时将一种本来开放的时间缝隙直接打烂,功亏一篑。江景房,夜店,高科技,各色海归,博士论文,不知章明设计如此脱离群众基础的剧本是想要打造物质奇观,还是真的通过物质的反差来渲染“幸福”这个此片的母题。章明的镜头和调度在此次经费充足的制作中的确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观影体验舒适。但是其过于传统和保守的人物塑造视角(尤其是女性角色)依然让整体失活。被可视化的数据和试图被量化的“幸福指数”增强了对这一看似“媚俗”的主题的可探讨性和可感度。

46分钟前
  • 鲍勃粥
  • 还行

当台词吐出“你们根本就不敢生活”这句时,终于理解了导演的幸福困惑。整体太游离,4个故事:李梦>汤汤>娃娃>女博士。细节加分,银幕上很久没见“立体镜头”,以及最后5分钟的相遇与交迭。

47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某几个时刻让我有“太对了”的感觉

48分钟前
  • EuzhialI1lI
  • 推荐

两星半。四个女人或者叫同一女人的四面相这个思路还是挺不错的。只不过进入都市题材以及切入高科技话题,总是特别的别扭,会有种不适感。还是更喜欢《冥王星时刻》那种神秘的氛围与潮湿的欲望。

5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曾经以为幸福是拿到名校推荐信,百万银行卡,移民通知书,怀孕超声图。后来听说幸福是随时吃到酒酿圆子,随时见到想见之人,随时等到专车接送,随时喝到滋补热汤。幸福不是唾手可得的快乐,而是痛苦得到缓解。有人用代码输入你的全部喜好,用秒表掐好你的所有行程,在一个恰好的时节,偶遇到的是幸福。

56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居高临下的油腻视角。《巫山云雨》的初心去哪里了?

58分钟前
  • 野韭菜和水獭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