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与我

已完结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英语年份:201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金钱与我 剧照 NO.1金钱与我 剧照 NO.2金钱与我 剧照 NO.3金钱与我 剧照 NO.4金钱与我 剧照 NO.5金钱与我 剧照 NO.6

 剧情介绍

金钱与我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简介:你是否每个月都在为还款发愁?你是否想买一样东西却因为囊中羞涩迟迟不敢剁手?你是否背负着房贷、车贷、学生贷款,喘不过气?让我们跟着个人理财专家凯特琳娜·德弗里克斯和辛妮德·莱恩学习如何理财,了解做好预算的重要性。业内人士还会就买房买车度假给出内部的省钱小建议。行为学专家彼得·卢恩还会用实验说明很多消费者心理,助你更好地做出经济决定。要知道只要你愿意省,钱总是有的!圣蛛7号牢区的女人地中海墨乡情燕子不再归来英雄使命云中落绣鞋被遗忘的海角法兰西特派街头流莺无为大师第三季jeen-yuhs:坎耶·维斯特三部曲敌友难辨第一季日本的天空下封神天下杨戬传 2024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贵族高中:我们之间的鸿沟 第一季情话童真我的天堂城市匪帮传奇妙警贼探 第四季怪奇物语第二季分裂 2017孤味2020阴阳路7:撞到正恐龙再现山海情原声版最终的遗产(国语版)寒战2粤语报应2011机器肉鸡第十季凡妮莎海辛第四季幸福敲了两次门当年情沉睡谷 第四季汤姆·赛格拉:球霸

 长篇影评

 1 ) 从《金钱与我》里学到的一些小窍门

观后感

总体而言,这部记录片没有介绍的那么唬人。实际内容谈不上大智慧,只能说是小聪明。所谓开源节流,“开源”难,“节流”相对容易,而节流的根源在于两点:一是大型决策时的冷静判断,二是日常点滴的积累。

观影笔记

首先,了解一些心理学

这里特指“赋予效应”。赋予效应是由一项实验揭示的,即给参加实验的人员随机发放笔和巧克力,然后询问他们想不想交换手里的物品。结果显示,有58个人决定保留收到的,并表示对于自己拿到的东西很满意;只有18选择和人交换。

实验结果表明,人们通常会坚持占有已经收到、已经拥有的东西,拒绝放弃,除非有很大的理由要变化。比如,超市里的试吃品,试用品等。

明白了这种心理之后,对于自己拥有的、没那么喜欢的、拒绝放弃的东西,可以有更理智的判断。

大额消费、大型决策?慎重

大型决策时进行专业估值:比如考虑租房or贷款买房

买车:利用月末季度末(经销商冲指标)的时机,选中等配置,对比各经销商利率

养车:低里程可以争取保险折扣

提前计划:比如旅游,利用淡季可以节省机酒费用(对社畜来说这条可有可无,因为旅游时机不那么可控)

生活方式,滴水穿石

信贷:不要用信用卡提现(手续费昂贵且没必要);尽量整额还款,而非分期

存款:尽早明白存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少点外卖

计划性进行食物购买(避免过期浪费)

减少约会消费

减少咖啡、打车钱

减少冲动消费(明明花了钱,还以为自己省了钱)

要求孩子也不能乱花钱(理解为尽早培养下一代的金钱观)

给自己设置养老金挑战,即设置一个生活费的上限(比如养老金),然后尝试过一周

了解社会平均支出,为自己设置合理的预算

 2 ) note

第一集

👩人物:女士+6个孩子中的4个住一起

🇮🇪地点:爱尔兰

🔑关键词:高额外卖,迷恋名牌

💡目标:为女儿婚礼攒钱,活的舒适

💰insider tips内部建议:旅行

gohop工作人员:

1.book early 尽早预订(大部分航空公司会提前10~11个月放出座位)

2.travel midweek(周二周三的机票往往是最便宜的,还有淡季)

3.avoid being over insured 避免过度投保(如果你有医疗保险,告诉旅游经纪人。如果你一年旅行超过两次,建议选择多次旅行保险)

4.book last minute (首先如果你临时想出去玩,还不挑地方,你最多能省30%,如果你在1~4月或者9~11月出行,你可以去葡萄牙阿尔加维和马耳他,能省60%)

5.pool your luggage(家庭出行最重要的是集中行李)

6.honeymooners(度蜜月告诉旅游经纪人,很多酒店都对新人优惠,航空公司还会升舱)

👨‍🏫consumer panel 消费者研讨会:

赋予效应:人们更可能守住一开始拥有的东西,会更抗拒放弃,就算他并不是你最初想要的,这表明人们交换东西有障碍,他们会坚持已有的东西,除非有很大的理由要变化,所以很多人还在使用习惯的手机,天然气,电器,虽然市场上有更实惠的选择。

❤️自用:

大部分人被天然气,电气合约,手机宽带套餐捆绑住,你想换的时候总是能找到的,重要的是你要知道更新的日期,这样你才能换到更实惠的套餐。

把贷款转移到信用合作社上以后,可以节省利息

市场竞争很大,对品牌的忠心无立足之地。

第二集

👪人物:夫妇+一儿一女

🇮🇪地点:Dublin

🔑关键词:,有房租房,负资产,为未来提前囤物

💡目标:买新房

💰insider tips内部建议:婚礼

糖果杂志的编辑:

1.marry off peak(比如11、1、2月,周中结婚)

2.fake cake tier(装一层假的婚礼蛋糕)

3.sell wedding dress 卖掉婚纱可赚回一半的钱

4.use venue's wine (有一种误解是,自己买饮料总是更便宜,其实额外收取开瓶费。如果用场地提供酒至少只用付喝的酒)

5.pay with your gifts 礼物抵消支出,现金支付给乐队或dj,不必在前一天为他们做预算

👨‍🏫consumer panel 消费者研讨会:

锚定效应:如果有人在你脑海里放了一个数字它会影响你,你需要记住你最初的想法

❤️自用:

税收减免:填写医疗一号表格,就可以报销医疗费用

信用卡会收取不同的购买和取款费用,13%-23%左右,用信用卡提款可能收取更高的现金预付费用,并且立即开始收取利息,黄金法则是,如果想避免利息和费用,永远不要从信用卡里取钱,试着在月底全额付清账单

以通勤时间换取房租

第三集

👵人物:60岁出头美国女士

🇮🇪地点:Cork(爱尔兰西南部,全国第二大城)

🔑关键词:储蓄,退休金,对未来无规划

💡目标:想一直工作,但不是必须工作

💰insider tips内部建议:买车

汽车行业二十年工作人员:

1.time your purchase(买车最好的时机是月底,最好是最后一个季度的月底,冲击销量会有额外折扣)

2.pre-reg/zero km 预先登记或零里程的车(是由于特殊原因被登记的,可能已经有了名字,可能没上牌照,可能是复合的,可能放在展厅里,谈价余地更大)

3.middle spec 中等配置(基本配置的车卖出不价值更低,最高配置比中等配置贵不了多少)

4.consider dealer finance (有些经销商信贷利率可能为0,是由经销商承担的,这样就很便宜,适合的保险也是一样,可以分期,可以以旧换新,可以还款到最后期限。网上多看看,看有什么优惠,自己评估)

👨‍🏫consumer panel 消费者研讨会:

人们会小看货币增长,降低长期存款或投资的可能性

❤️自用:

车型,车龄,大引擎会影响车保险费

没有什么是太晚的

如果你一年开不到5000km,告诉保险公司,可能会给低里程打折

跟伴侣为彼此的车交叉保险,会降低支出

有过期罚分告诉保险商

20多岁就该开始存钱了

第四集

👬人物:同性情侣

🇮🇪地点:Dublin 4区

🔑关键词:年轻人大手大脚,注重享受(外出吃饭,出租车,咖啡,旅游)

💡目标:Dublin买房

💰insider tips内部建议:买房

房产中介买家代理:

1.take photographs (找房子记得拍照,特别是房子的问题,回家重新看可以知道什么会让你花钱,不要一眼就看中一间房子,你会付太多)

2.bid to buy(从要价的80%开始竞拍)

3.never reveal a figure(跟房产经纪谈价钱时不要透露具体数字化,除非你准备出那个价,他们会以此作为目标)

4.well built but badly presented (在公司我们经常用到的一句话是,建的很好但展示的不怎么样)

5.remember 23%vat(你在收到房子报价时,你的律师,建筑商,检验员都会给你报价,他们可能没算上23%的增值税,这是他们很大的一笔费用)

6.best deals(买房最好在快到夏天和圣诞节的时候)

👨‍🏫consumer panel 消费者研讨会:

我们对小数目没有对大笔钱敏感

❤️自用:

买房需要银行贷款时,银行会看6个月或者一年的流水,提前把流水做的好看点

付费网上看信用评级是值得的

骑车上下班,自己带饭,自制咖啡

稍微改变生活方式就能达到目标

第五集

💑人物:要生二胎的夫妇

🇮🇪地点:Dublin(Irish爱尔兰首都)

🔑关键词:透支,高额医保,过度囤物

💡目标:买房子(带花园),收支平衡

💰insider tips内部建议:税务

报税网高级税务经理:

1.go and claim it (认领退税)

2.home carer 家庭供养 tax credit 税收抵免

3.flat rate expenses 统一费率费用(申请减税)

4.check the website看官网(税收奖励)

👨‍🏫consumer panel 消费者研讨会:

诱饵效应:选择太多并不总是好事,看过高价商品会不知不觉拉高目标价格

❤自用:

卖掉旧货

停止买不必要的东西

超市购物提前列清单,不为超市折扣分心

不要用卡,用回现金,每周花多少取多少,控制预算就很简单(信封制度)

第六集

👪人物:夫妇+三个女儿

🇮🇪地点:Clare (Irish 爱尔兰西部城市)

🔑关键词:信用卡债务,浪费食物

💡目标:为三个女儿建立大学基金

💰insider tips 内部建议:爱尔兰度假

自助行的旅游编辑:

1.book early 尽早预订

2.book off peak 避开高峰预订(学生放假)

3.check hotel website for deals 打电话或看酒店网站(搜索网站上看不到的旅游套餐,带早餐,晚餐,水疗,儿童活动)

4.book Sundays(周日晚上,短暂旅行选周中,看能否延迟退房)

5.alternative accommodation 替代性住处(不止酒店和自营住家,比如爱彼迎有各类型住宿,公寓,城堡,教堂,酒吧)

6.hostels旅店(很多都有独立房间和卫生间)

7.camping露营(通铺是家庭度假最便宜的方式)

👨‍🏫consumer panel 消费者研讨会:

最后通牒游戏:在真实市场里,消费者不会跟对他们不公平的人做生意,就算他们对此感兴趣,就算能拿到该有的钱、该有的结果。只要过程不公平,他们就不会成交。

❤️自用:

把欠款转移到一张存取款手续费为0的信用卡上,0手续费政策长达6个月,是降低欠款的好时机(信用卡利率18%)

坚持看纸质账单,能估计出余额

 3 ) 学到的一些小知识

Endowment Affect

Endowment Affect:人们通常会更倾向于他们本来在使用的产品。所以每当有新的更划算的手机运营商、own branded goods出现,人们还是会倾向于选择他们之前使用过的,这就会造成浪费。所以就算按照之前的routine已经过上了可持续的生活,但是需要时刻费心再去研究有没有哪里是可以省钱的地方。

Anchoring Affect

  • Simply having a number in your head influences what you are willing to pay for something
  • What to do is keep the original idea
  1. 每次花钱不应当站在当下的视角,应当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这样就可以感知到剩下的钱的数量;
  2. 尽量减少takeaway的数量,自己做饭会省钱太多;
  3. 减少无意识的开支,对自己的开支有清楚的认知
  4. 不要低估存钱可以带来的收益,尽早开始为未来存钱;
  5. 为未来存钱,永远不算太晚;
  6. 给存款一些具体的用途,这样就能更好的存款;

观看期间顺带学习了一些英语词汇:描述财务状况Overdraft透支 expenditure开支 pension养老金 Nest egg备用金 Utility expense生活开销 Casual spender大手大脚的花钱者食物 俗语 We all know circumstances can intervene天有不测风云 It always seems to be robbing Peter to pay Paul. 总是拆了东墙补西墙

 4 ) 理财是一个复杂的体系

第三集

自己创业,没有养老金的61岁女性,一有钱就想给别人买礼物寄包裹

问题:

1. 寄东西给远房亲戚高额包裹,寄送包裹的邮费比包谷本身多很多很多很多-->可以选择轻的,以及根据日历选择重要的日子来寄送重要的东西,用一个经常看到的日历来提醒自己一定高压根据日历来寄礼物

2. 买穿不下的衣服-->限制每周的钱,然后去超市就不会买不需要的东西

3. 租一辆费用很高的车车,扯的年级,扯的保险,养护的费用-->如果每年开不到5公立,应该告诉保险公司,如果伴侣有保险,可以问贡献公司,能不能共享

4. 保险金,人们会低估定期存款带来的钱,特别是看到利率的时候,而且低估很多,甚至没有估算到一半

买车tips

每个月的最后一天是买车的耗时间

选择中间配置的扯

适当的保险,以旧换新

对未来没有的计划,需要把收入的一般放入养老金计划

新型车或许不需要二氧化碳费用

需要强制储存

反思

看完马上重新看了我自己的收入的目标

然后把工行卡划定为生活卡,以后每周用总卡给工行卡打生活费

第四集 要赚的多没存钱要买房的高收入情侣

问题

1. 开餐馆赚很多,但是总是用试酒或者约会的理由花很多钱

2. 经常外出吃饭,买咖啡

3. 喜欢出去旅游

4. 在出租车上花很多时间

5. 不喜欢货比三家

买房

1. 圣诞前和新年前交易最好

2. 贷款时候,需要好看的流水

改变

1. 家里约会-->他们感觉特别不好-->减少约会次数然后依然省下很多钱

2. 每周30欧预算-->在超市不得不退掉很多东西

3. 骑单车上班而不是打车-->非常好

4. 从外带咖啡到速溶咖啡-->省下了和打车一样的钱

5. 自己带饭上班

实验

1. 15美元的光盘到另一个店10美元,开10分钟车程

2. 195美元到另一个店190美元,开10分钟车程

更多人愿意做第一个,不愿意第二个。参考系不同,但是实际上数额是一样的。

-->当我们花大钱的时候,就对省5美元不敏感

第五集

爱冲动消费,每个月overdraft,为了二胎要理财的夫妻

问题

1. 看到超市里可爱的东西就买,即使没有需求,比如买了一辆很贵的单车,只骑一次就闲置了,用了三个储藏室来放闲置的东西

2. 在超市里无节制无预算没有购物清单随意购物,没事就想去超市看看有什么东西可以买

3. 买了很高额的保险

解决

1. 用信封和现金规定好每周的预算,购物从以前每周220变成每周100欧元的现金-->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克制住了买一些很便宜很好看但是实际上不需要的东西,一年节省了一万欧元

2. 卖掉了闲置小屋的东西-->赚了1000欧元

3. 换了一个和原来一样的保险,但是少了百分之四十的保险费-->节省了四千欧元

加上其它的一年可以节省两万欧元,也就是14万人民币,ohlalala

反思

1. 我最近实践了单独一张卡是生活卡,然后用另外一张总卡每周转固定的预算到生活卡里,我确切地感受到这个预算卡起作用是在有一次我去超市看到另外一个东西好像很好吃也想买,但是结账的时候意识到我卡里的钱只够付必需品,然后我就马上推掉了那个临时加进来的东西。还有就是我特别想买零食,但是意识到我的卡因为提前买必需品余额为零了,我就忍住了,哈哈哈,而且这对我减肥也是有益的,我很开心。最近因为确认每周预算,确实我在买吃的上也会提前想好,不仅控制了我的花费,而且对于控制身材不乱吃东西有帮助,而且因为自己对于生活有了更多的掌控感觉到非常开心。

第六集

收入不错,但是月底没有闲钱,每个月贷款六百欧元,但是想给三个女儿大学基金的夫妻

问题

1. 上班一天要是欧元,买的菜总是在冰箱里放到坏掉因为不想做,总是忘记买的东西的日期,每周花二十欧买零食,有很多书

2. 七年后,再两年后,再三年后三个孩子相继去上学,好像穷爸爸富爸爸的穷爸爸

建议

1. 如果要使用信用卡,用在大额支付上,在收息之前还清

2. 把纸质账单拿来,想象每次用信用卡,都是去找经理要钱

3. 有些生活必需品我们会买,鸡蛋牛奶一类,但是还有一些东西我们是因为不记得家里有没有而买的,每周花220欧元买食物,比别人高出90欧元。比如本来他们只需要1个饼干,但是拿了3个,

行为实验

1. 大家是只在乎outcome还是公平,这个实验非常有趣。

解决

1. 使用现金,用预算,用shopping list,meal plan-->每周减少67欧元,一年减少3500欧元,而且,事物并没有被浪费,即放到过期被扔掉

2. 信用卡还款率18.99,转移到另外一张六个月内零利率的卡,一年节省四千欧元

3. 周末家庭日去免费的公园,一年节省五千欧元,规划出行

看完啦,发现用钱奖励自己好像是大家都会做得事情,以前overdraft,为了理财,生活需要很多预算,规划。

 5 ) 对你有所改变 就算收获

看完之后还是很有触动的,总结一下自己的改变。

—把自己的移动套餐每月降了100块,套餐内容竟然没少。

—少去盒马,多去物美。 —一段时期迷恋的衣服不要一直买,比如lulu —把钱取出来花现金,少在网上花“虚拟货币 ” —年终奖不要想着买点什么,直接转给爸妈。 —超市货架有贵的有便宜的买那个便宜的。

—自己如果没有戴首饰背包的习惯,就不要买。摆着不是物品的最高价值。你只有一个脖子一双手一双脚两个肩膀 不需要一柜子的装饰品

—把钱存定期,只能存不能取那种

—少看小红书,那里的生活与你无关

—不要对装修房子有执念,房子是家不是艺术馆

—你本身不喜欢出去玩的,旅游不是唯一的解压方式

—攒钱是一种习惯,从一点一滴做起,50块也不能浪费

 6 ) 《金钱与我》:人间天使!拯救乱花钱、财务危机的你

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些财务问题,比如不知道钱花哪了,控制不住乱消费等等,《金钱与我》专治个人财务问题。

片子一共6集,每集24分钟,各讲一个真实的家庭财务案例,你会看到:

有同性情侣,花钱如流水,想存钱买房;

有3孩夫妻,压力山大,想给孩子们存教育基金;

有61岁老太太,无存款无退休金,想解决老金问题......

故事大致结构如下:

①介绍主人公背景、财务现状、财务目标

②理财专家分析现有问题,出解决方案

③将方案交给主人公,进行挑战

④跟踪、回访,计算一年节省费用,努力实现目标

除了个人理财专家出谋划策,这部片子还有至少两个亮点:

✅资深业内人士教你如何省钱

✅行为经济学家教你识别“消费陷阱”

......

说完亮点,也顺带提一下片子稍微的不足之处。

这是一部爱尔兰的理财纪录片,国情不同,所以片子中有些建议国内不适用,比如减税、退税这些。

但是,背后的道理是相通的,我们借鉴思路就好。

第一集

凯瑟琳是个月光族,有6个孩子,维持家庭一直很艰难。

她的长期目标是攒钱给女儿举办婚礼,短期目标是在经济上能对自己说,我活得很舒适。

她的支出总是没有规划,喜欢点外卖,执着名牌的黄油、麦片、煤炭,使用昂贵的电信套餐,从钱庄借钱支付高额利息......

理财顾问给出的省钱建议:

不从钱庄贷款 减少外卖 使用平替品牌 更换电信套餐

行为经济学家揭秘了“赋予效应”:人会倾向保持原来的选择。我们可以每半年/一年检查必备生活套餐是否有更优替代方案,如电话、车险、宽带等。

第二集

洛娜和凯利有2个孩子,老家房贷和工作地房租是一笔巨额开支。由于房地产泡沫破灭,老家房子成为负资产,原价25w现在只值13w。

生活中,洛娜喜欢给孩子囤衣服,甚至明年的都买好了,凯利喜欢咖啡,还喜欢从信用卡取钱,每次手续费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理财顾问给出的省钱建议:

考虑如何处理老家房子(他们决定搬回老家,省下房租,但对应会增加通勤时间和支出) 永远不要从信用卡取钱 在家吃饭,自带咖啡 减少囤货

行为经济学家揭秘了“锚定效应”: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比如你带着300预算去买电视,销售员推销了一台700的电视,你最终不会买700的,但很可能买400左右的电视。

这意味着,如果有人在你脑海中放了一个数字会影响你,你需要记住的是你最初的想法。

第三集

考特妮是一个60多岁没有退休金的老太太,她原本没打算退休,但还是得给自己存退休金,以备不时之需。

她有一辆油耗大的马自达,喜欢给远在美国的亲戚买礼物,单单运费每年就要900欧元。

理财顾问给出的省钱建议:

做预算,减少冲动购物 减少包装、节省邮费 换一辆小排量的车,省油费、公路税、保险费、保养费

行为经济学家揭秘了很多人都低估了复利的增长曲线,所以降低长期储蓄和投资。

这是最大的误区!

尽早开始储蓄、投资,放足够久,你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回报。

第四集

艾德和莫瑞斯是一对男性情侣,收入颇高,但是花钱大手大脚存不下钱。

他们每周三次约会,偶尔说走就走的旅行,爱买酒买咖啡,爱打车......妥妥小资生活。

现在他们想买房,才意识到自己根本存不下钱。

理财顾问给出的省钱建议:

不外带咖啡 减少外出就餐,每周1次约会改在家里 交通上,上下班自行车出行,减少打车

行为经济学家做了一个实验:

一个光盘15欧,开车10分钟去另一家店只要10欧,省5欧

一顿烤肉195欧,开车10分钟去另一家店只要190欧,省5欧

面对第一个选择,更多人愿意开车10分钟省下5欧元,而第二个选择,几乎所有人都不愿意开车省5欧。

这说明我们对小数目,没有对大笔的钱那样敏感,这就让公司多加点钱有可乘之机。你在花几百欧,而不是几欧时候,就更难注意到。

第五集

佛雷德和欧拉是一对夫妻,有一个孩子,正准备二胎。

他们在消费上有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灾难式购物,一个棚里堆着都是没用的东西。

现在,他们想买一个带花园的房子,却没钱。

理财顾问给出的省钱建议:

去超市做好清单和预算,减少卖杂货 换性价比更高的医疗保险 信封制度,减少冲动消费

行为经济学家做了一个实验,警惕大家:购物时要小心,如果你去买电视或者笔记本,心里有一个目标价格,他们给你看了更贵的,你可能不知不觉提高自己的预算。(类似上文提到的锚定效应)

第六集

亨利和罗斯是一对夫妻,有三个小孩,需要为小孩的上学攒钱。

他们会给孩子做饭,自己却习惯外食,常常买了很多食材放冰箱里就坏了。

理财顾问给出的省钱建议:

列清单购物 换0手续费,免费还款周期更长的信用卡 把家庭出行费费用降低,如免费家庭日

行为经济学家通过“最后通牒游戏”告诉我们,在真实市场里,消费者不会跟对他们不公平的人做生意。只要过程不公平,他们就不会成交。

写在最后

有人说,学会控制金钱,就学会了控制人生。

这部片子最触动我的,不是解决财务问题的方法论,而是每一个主人公积极求变的态度。

他们不想再被金钱控制了......

——改变的第一步,是你想改变。

当你真正想改变时,办法总比困难多。共勉。

作者:希凌,自媒体人,FIRE运动践行者。目标40岁前财务自由,提前退休。每周三、六晚9点和你分享极简、理财与FIRE运动


❤️我是希凌,「希凌随想录」主理人,FIRE运动践行者

我会在豆瓣持续分享理财书影、FIRE运动。多多交流;)

也欢迎约稿 ~

 短评

第一集:摒弃对品牌的盲目执着,并且放弃外卖。第二集:记录自己的开支,避免不必要的支出。第三集:控制不必要的消费,为未来存钱。第四集:少出去吃饭,控制一周一次,少喝饮料。第五集:按购物清单买东西,避免冲动消费,也是为了严守预算。警惕导购“诱饵效应”。第六集:全家共同参与,为未来做打算。

2分钟前
  • 此方程无解
  • 力荐

看了之后反思,我貌似没什么能省钱的地方了,不过月光,但是随地铺张的日子真的很滋润

6分钟前
  • 钟磬音
  • 推荐

每一个看起来很小的问题最后加起来都还挺严重的,挺有启发的内容,但是能否坚持还是挺难说吧

11分钟前
  • 村里种树
  • 推荐

实用的改善计划,其实就是对金钱的觉知力

13分钟前
  • secret
  • 推荐

金钱的价值,在于你打算用来做什么,量入为出,用金钱赚取金钱,把钱花在真正需要的地方,而不是不知不觉中浪费掉,从现在开始存钱的话,10年,20年,30年,会看到巨大的变化。系列中的讲座效应感觉都很实在,更高的配置会比之前选择更高,同样的金额在不同的比例下容易被忽略等;统计了解自己的所有消费情况很有必要,会发现很多自己不知不觉花掉的钱;最后好想有3个女儿。

16分钟前
  • AShua
  • 力荐

一开始觉得挺基础的入门财务,为啥需要专人辅助,后来发现这6个故事的财务陋习,我居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警示一下自己:1、不要总点外卖,不要对品牌盲目崇拜,不要总想着贵的都是好的。2、不要在没有经济基础的时候,想换房想各种有的没的。过好每一天。3、不要不积累,或过于纵容自己的恋物癖,要尽早开始做养老基金规划。4、不要放纵自己的享乐主义,少打车!!!5、没事别买有的没的,没事别囤货,少用信用卡。6、合理规划自己的财务、保障和社会信贷。那些经济学小实验,看似简单,但都是消费主义陷阱,要警惕。

19分钟前
  • 坡下棉花糖
  • 推荐

感觉那对小哥要分手的节奏

22分钟前
  • 蓬蓬
  • 力荐

1.列购物清单--只买需要的2.不为品牌买单--便宜物品一样用3.别为他人买太多--存钱养老4.不办信用卡--控制消费

23分钟前
  • 咕噜噜
  • 推荐

纪录片主要教你怎样“节流”以及通过实验揭露消费主义的一些套路,首先要知道自己的钱都花在哪,然后立下省钱的目标,发现哪些钱其实没必要花就尽量少花。从片中看到,虽然爱尔兰人民的生活水平略高于我国,但是克服挥霍金钱的消费习惯、省钱这件事在全世界都是通用的。

26分钟前
  • Jasmine_长乐
  • 推荐

21-10-02 重看,每集三个部分,家庭实例+行内人建议+经济学实验,最后一个部分收获很大

30分钟前
  • Lumos
  • 推荐

3.8星。很喜欢分析和最后统计的部分。提出的建议都比较实用。关键是建立原则和意识,然后正确的方法,行动。商家无孔不入地促使你尽可能多地消费,但自己要为自己的财务状况负责,学会辨别,保持清醒和自律。

33分钟前
  • 夏日的小西瓜
  • 推荐

1.知道自己的钱花在哪了;2.了解问题,明确目标(想要存钱干什么?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3.可以和人均消费做对比,了解自己消费的问题;4.是否有”无意识“消费(在不知不觉中花出的钱),”沉迷名牌“(认准一个牌子,不接受低价同质商品),”习惯消费(比如电信等有更低价套餐);5.制定计划、设定小的挑战目标,改变消费习惯,开始储蓄;

36分钟前
  • Miss Curiosity
  • 力荐

省钱第一步:把所有的账单打印出来分析。理财的首要前提是认清现实。

39分钟前
  • Dako
  • 还行

非常好,需要省钱,需要攒钱

43分钟前
  • 奥利维亚
  • 推荐

这个纪录片主要都是通过分析人们目前的消费现状、消费习惯,以上帝视角分析人们的消费占比,从而控制不合理的部分来控制消费。可见复盘和日常记账习惯的的重要性。

45分钟前
  • 杨三月_
  • 力荐

只讲了节流,节约用钱。。节奏快得要命,画面一个劲儿切,音乐蹦次蹦次,感觉有一个焦虑的人不停在旁边抖腿。。

46分钟前
  • Xingxing ZHANG
  • 还行

不要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 汲取个人日常所需

50分钟前
  • YiQiao
  • 较差

非常棒,但是我除了他们错误的消费习惯啥也没记住😂

51分钟前
  • Chelsea
  • 力荐

简直太棒了,为啥不。继续拍,我还想看。

52分钟前
  • 力荐

道理我都懂,但西式理财似乎对我来说没多大借鉴意义。这纪录片里主角的夸张消费主义,本身就不会发生在大多数国人身上……只能感慨资本主义中产阶级可真滋润,对比之下日常抠抠搜搜的本人大约是贫民窟出生。

54分钟前
  • 也是很
  • 还行